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电焊工资料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电焊工资料


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
1. 电流大小对人体的影响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 人体的生理反应就 越明显, 感应就越强烈, 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 间就越短, 致命的危害就越大。 按照通过人体电 流的大小和人体所呈现的不同状态, 工频交流电 大致分为下列三种: ① 感知电流: 指引起人体感觉但无危害生理 反应的最小电流(1-5mA) 。 ② 摆脱电流: 指人体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 而无病理性危害的最大电流(30mA) 。 ③ 致命电流: 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心室顫 动而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50mA)。
3. 电流路径
电流通过头部可使人昏迷; 通过脊髓可 能导致瘫痪; 通过心脏会造成心跳停止, 血液循环中断; 通过呼吸系统会造成窒息。 因此, 从左手到胸部是最危险的电流路径; 从手到手、 从手到脚也是很危险的电流路 径; 从脚到脚是危险性较小的电流路径。
4. 人体电阻 人体电阻是不确定的电阻,皮肤干燥时一 般为1700Ω左右,而一旦潮湿可降到10Ω 。 性别及体质不同,对电流的敏感程度也不 一样,一般地说,儿童较成年人敏感,女性 较男性敏感。患有心脏病者,触电后的死 亡可能性就更大。
2.焊接场地检查的内容 (1)检查焊接与切割作业场地的设备、工具 、材料是否配列整齐。 (2)检查焊接场地是否保持必要的通道。 (3)检查焊工作业面积是否足够,工作场地 要有良好的自然采光或局部照明。 (4)检查气瓶用后是否已移出工作场地。 (5)检查所有气焊胶管、焊接电缆线是否互 相缠绕。 (6)检查焊割场地周围10m 范围内,各类可 燃易燃物品是否清除干净。 (7)对焊接切割场地检查要做到:仔细观察 环境,针对各类情况,认真加强防护。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
焊工
(第一、二、三章)
陕汽集团焊接高级技师 张明录
第一章、焊接安全技术
1
第一节 安全生产方针 第二节 焊接与切割安全管理
2
第一节
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安全 生产方针。推行“三全”即全面、全员、 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机制,具体要做到: 1.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 2.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 3.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 4.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 5.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第三节
触电的形式及原因
一.人体触电的形式 低压单相触电 低压两相触电 触电分类 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触电
二.焊机的保护性接地与接零 三相三线制:焊机必须装保护性接地装置。 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的供电系统中:焊机必须 安装保护性接零装置。 接地装置埋入地下深度不小于1m,接地电阻应小 于4Ω。 在380V低压系统中,焊机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电焊机的二次线圈与焊件相接的一端必须接地或 接零(焊钳不应接地或接零)。凡在有接地或接 零装置的焊件上进行电焊时,应将焊件的接地线 (或接零线)暂时拆除,焊完后恢复。
第三节 金属材料的一般知识 第四节 焊接作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第一节
焊接与切割概述
金属焊接 利用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用 或不用填充金属使工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 种加工方法。 焊接类型 1.熔化焊 2.压力焊 3.钎焊 焊接过程 1.准备阶段 2.施焊阶段 3.质检和验收阶段
第二节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处于奥氏体状态时,能较顺利的进行加工。
3、渗碳体(Fe3C)
渗碳体—是铁和碳的化合物,其含碳量为6.69%
渗碳体硬度很高,约为800HBs(W),脆性很大,
而塑性和韧性几乎等于零。
4、珠光体(P)——F+ Fe3C
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它是奥氏体在冷却到727℃的恒温下发生共析转变
常见的触电原因
产生触电事故有以下原因: (1) 缺乏用电常识, 触及带电的导线。 (2) 没有遵守操作规程, 人体直接与带电体部 分接触。 (3) 由于用电设备管理不当, 使绝缘损坏, 发 生漏电, 人体碰触漏电设备外壳。 (4) 高压线路落地, 造成跨步电压引起对人体 的伤害。 (5) 检修中, 安全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不 完善, 接线错误, 造成触电事故。 (6) 其他偶然因素, 如人体受雷击等。
2.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是指人体不戴任何防护时,触及带电体不 受电击或电伤。人体触电的本质是电流通过人体 产生了有害效应,然而触电的形式通常都是人体 两部分同时触及了带电体,而且这两个带电体之 间存在着电位差。因此在电击防护措施中,要将 流过人体的电流、电压限制在安全的范围内,国 标制定了安全电压系列,称为安全电压等级或额 定值,额定值是交流有效值,分别为:42V、36V、 24V、12V、6V等几种。
常见的触电原因
人体触电主要原因有两种:直接或间接接触带电 体以及跨步电压。直接接触又可分为单极接触和 双极接触。 1. 单极触电 当人站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体上,人体的某 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 地(或中性线),称为单极触电,如图1-1所示。图 1.2(a)为电源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时,单相的触 电电流途径。图1.2(b)为中性点不接地的单相 触电情况。一般情况下,接地电网里的单相触电 比不接地电网里的危险性大。
得到的产物,因此,它只存在于727℃ 以下,其平
均含碳量为0.77%
二、铁碳合金状态图 铁碳合金状态图是表示在极缓慢冷却(或极缓慢 加热)的情况下,不同成份的铁碳合金的状态或组 织随温度变化的一种图形。
℃ ℃ ℃
Ⅰ Ⅰ
温度℃




Ⅱ Ⅰ

三、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是通过将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
冷却来改变钢的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性能
2.电流的作用和时间
人体触电,当通过电流的时间越长,愈易造成 心室颤动,生命危险性就愈大。据统计,触电1 -5min内急救,90%有良好的效果,10分钟内 60%救生率,超过15分钟希望甚微。 触电保护器的一个主要指标就是额定断开时间 与电流乘积小于30mA.s。实际产品一般额定动 作电流30 mA,动作时间0.1s,故小于30 mA.s 可有效防止触电事故。
高压线
跨步电压触电
4. 剩余电荷触电


剩余电荷触电是指当人触及带有剩余 电荷的设备时, 带有电荷的设备对人体放 电造成的触电事故。 设备带有剩余电荷, 通常是由于检修人员在检修中摇表测量停 电后的并联电容器、电力电缆、 电力变压 器及大容量电动机等设备时, 检修前、 后 没有对其充分放电所造成的。
第三章、焊接与切割安全用电
1
第一节 电流类型与安全电压
2
3 4 5 4
第二节 电流对人体伤害的危险程度
第三节 触电的形式及原因 第四节 防止触电的措施 第五节 现场急救
第一节 电流类型与安全电压
1.电流的类型 工频交流电的危害性大于直流电,因为交 流电主要是麻痹破坏神经系统,往往难以 自主摆脱。一般认为40~60 Hz的交流电对 人最危险。随着频率的增加,危险性将降 低。当电源频率大于 2000 Hz时,所产生 的损害明显减小,但高压高频电流对人体 仍然是十分危险的。
图1-3 双极触电
图1-4 双极触电
3. 跨步电压触电
当带电体接地时有电流向大地流散, 在以 接地点为圆心, 半径20m的圆面积内形成 分布电位。 人站在接地点周围, 两脚之间 ( 以 0.8m 计算 ) 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 Vk , 由此引起的触电事故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故障接地处,或有大电流流过的接地 装置附近都可能出现较高的跨步电压。离 接地点越近、两脚距离越大,跨步电压值 就越大。一般10米以外就没有危险。
第四节 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
1)安全制度 (1) 在电气设备的设计、 制造、 安装、 运行、 使用和维护以及专用保护装置等环境中, 要严格 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法规。 (2) 加强安全教育, 普及安全用电知识。 (3)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 如安全操作规 程、 电气安装规程、 运行管理规程、 维护检修 制度等, 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图1-1 单极触电
a 中性点直接接地
b 中性点不直接接地
图1-2
2. 双极触电 双极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同一电源 的两相带电体, 以及在高压系统中, 人 体距离高压带电体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 造成电弧放电时, 电流从一相导体流入 另一相导体的触电方式, 如图1-3所示。 两相触电加在人体上的电压为线电压, 因此不论电网的中性点接地与否, 其触 电的危险性都最大。
第二节
电流对人体伤害的危险程度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三种:电击、电伤和电磁场生 理伤害。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破坏人体心脏、肺及 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 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指电弧烧伤、熔化金属溅出烫 伤等。 电磁场伤害——是指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人会出 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 的症状。
焊接作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焊接质量不好,留下 隐患,在焊接中存在缺陷会引发事故或二 次事故,有时往往是重大事故。
焊接场地的安全检查
1.焊接场地检查的必要性 由于焊接场地不符合安全要求造成火灾、 爆炸、触电等事故时有发生,破坏性和危 害性很大。要防患于未然,必须对焊接场 地进行检查。
人体对电流大小的反映
人体安全电流为7mA 以下: 8~10mA 手摆脱电极已感到困难,有剧痛感 (手指关节)。 20~25mA 手迅速麻痹,不能自动摆脱电极,呼 吸困难。 50~80mA 呼吸困难,心房开始震颤。 90~100mA 呼吸麻痹,三秒钟后心脏开始麻痹、 停止跳动。 工频 50 ~ 60HZ 对人体危害最大。 人体电阻大约 10 ~ 100KΩ。触电后电阻呈下降趋 势。
一、铁碳合金的基本相
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液态纯铁在1538℃开始结晶,得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