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文学思潮
3、低俗的品质; 4、过度的形式追求。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与探索中的新思潮
一、9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1、后现代主义的内涵。 2、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介绍。
3、当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文本。
先锋小说是当代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文本, 新写实主义、新状态、新历史主义、王小波与王朔小说 等被视为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变体。
二、私人化女性写作
1、对林白《一个人的战争》、海男《我的情人们》等的讨论。 2、对私人化女性写作内涵的理解。
三、女性主义写作的困惑与出路
1、狭隘边缘与孤芳自赏。 2、超性别意识。
八、思考题:
1、谈谈90年代的社会与文化。 2、谈谈90年代文学思潮的概况。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
第一节 新写实小说
一、定义:见教材。
2、王晓明等参与。《读书》杂志刊发一组讨论文章。
3、张承志和张炜提倡道德理想主义:呼唤古典人文情
怀;思考现代道德人格;坚持理想信仰;呵护灵魂 与宗教情感。如《心灵史》《柏慧》等。
二、文化保守主义
1、现代化与本化结合阐扬中华本土文化。 2、儒学在20世纪的创造性的转化。
3、文化保守主义倾向的作家作品:《白鹿原》《曾国藩》《雍
二、90年代文学的全方位转型
1、题材杂多,载体多样; 2、价值立场、审美意识深刻分化,文学观念进一步开放;
3、诉诸生活流和原生态的日常性叙事,注重文体实验和形式探
索,文学具有了独立话语权; 4、世俗化倾向,对现实、生活进行个人化体验和挖掘;
三、90年代文学转型潜藏的危机
1、商业化语境的负面影响;
2、发达的大众传媒的冲击;
四、“新写实”与现实主义的关系
1、在对“新写实”与现实主义的比较研究中,有论 者认为:“新写实”在渊源上与以往的现实主义 一脉相承,应该把它归入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之 中。 2、关于“新写实”与现实主义的关系问题,更多的评论者则 着 重分析比较了二者不同的审美特征。
五、“新写实”与自然主义的关系
1、丁永强的《新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回归》认 为二者有六个方面的相同之处。 2、“新写实”和自然主义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2、新状态文学思潮
1)对日常经验的强调
(1)经验表现域的拓展与存在可能性的挖掘。 A、欲望化形态,如何顿、朱文等。 B、私人化形态,如韩东、鲁羊、林白、陈染等。 (2)哲学化主题的生命性。 A、穿越生存表象直抵生存本真。 B、对人类生存的哲学思考。
2)对私人性叙事的追求
(1)对启蒙叙事的解构。 (2)美学风格的后现代性。
第九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第一节 90年代文学转型
一、90年代文学转型的语境
1、随着市场经济中心的确立,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 文化态度都发生了转变。 2、在市场化的商业社会中,由于大众传媒的发达和人们生活
节奏的加快,文学的人文主义精神价值正在被淡化,文学
日益边缘化和泛商品化。 3、文学的非意识形态化特征得到了强化。
正皇帝》等。
三、后殖民理论反思
1、反思质疑西方文明的普世性和文化殖民,张扬文化的民族性 与本土性
2、思考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化的定位与建设。
第四节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一、几代女性写作概况
1、五四时期“人的觉醒”下的追求与迷茫。
2、十七年文学女性性别被遮蔽,与男人一样。 3、80年代中后期从自然层面肯定了女性的性别。 4、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下的文学呈现女性特有的经验世界。 作为边缘性话语的文本探索,女性写作将话语建构、生存困惑 和历史批判交织得最为惊心动魄。女性写作的展开背景是西方 女性主义理论的进入和当代中国城市女性独立空间的空前提升, 因此女性写作的起点充满了现代主义的浓重色彩。
二、“新写实”小说兴起的原因
第一,社会生活方面的原因。 第二,文学自身方面的原因。 第三,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
三、“新写实”小说的美学特征
对于“新写实”小说的美学特征,评论界众说纷纭。
1、《钟山》杂志在“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中的说法。 2、雷达对“新写实”小说特征的归结。 3、王干对“新写实”小说特征的归结。 4、陈骏涛对“新写实”小说特征的归结。 5、郭光华对“新写实”小说特征的归结。
4、大众文化思潮
(1)文化和文学产品纳入工业化的生产消费,展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世俗化的景观。 (2)消解政治话语一体化和精英文化中心化,片面强调娱乐功能。 (3)大众文化思潮下的作家作品:王朔《顽主》系列,朱文《我爱 美元》,贾平凹《废都》等。
第三节 关注人文精神及其文化思潮
一、人文精神讨论概况
1、1993王蒙《躲避崇高》引发讨论。
1)以写实为主要特征,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流派
的长处; 2)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还原,真诚直面人生与现实。
如池莉、刘震云、刘恒等。
新写实主义小说:是对新潮小说乃至寻根派和现
代派小说的反拨。当方方将新写实的“风景”首先 展现在当年光怪陆离的文坛上,在转换了审视现实 的立场之际,新写实主义小说预示了某种对历史的 解构姿态。新写实小说既远离宏大叙事进入当下生 活原生态,同时解构精英主义话语的理想主义神话。 新写实的领军人物池莉以《绿水长流》、《来来往 往》等市民小说对现代爱情神话坚持不懈的质疑, 可以视为现代性话语当代裂变的映射。
二、决定90年代文学后现代特征的主要因素
1、“人”的观念的变化。主体破碎,精神品格降低,生物性本 能放大。 2、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揭示人内心体验、感受、矛盾和对自 我反思是其核心思想。 3、解构主义的思维。消除和拆解结构。
三、探索中的新思潮: 新写实主义、新状态、新历史主 义、大众文化思潮 1、新写实主义思潮
六、对“新写实”小说的评价
1、把“新写实”小说放到艺术的整体演进中来加 以 考察,应该说它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2、“新写实”小说的缺陷也十分明显。
3、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
(1)新历史主义小说特点:
A、否定历史的客观真实性,证明历史的混乱与虚妄。 B、嘲弄历史的本质规律,营造文本情节迷宫。 C、清楚主体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相对性和片面性。 D、主题思想和艺术形态的开放性。 E、理性的迷失造成消极影响。
(2)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代表:
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余华《活着》,苏童《妻妾成 群》,莫言《红高粱》,王安忆《纪实与虚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