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专业《城市社会学》课程课程论文题目城市可持续发展之我见专业城市规划班级 08园林1 班姓名柯雅麟指导教师汤坚立所在学院城建学院完成时间 2011年4月 18日城市可持续发展之我见城市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包含了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要素彼此消长的过程,发展不仅限于增长,持续更不是停顿。
持续有赖于发展,发展才能持续。
为可持续发展要采取新的途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城市不断追求其内在的自然潜力得以实现的过程,其目的是建立一个以生存容量为基础的绿色花园城市。
城市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其本身的资源,寻求一个友好的使用过程,并注重其中的使用效率,不仅为当代人着想,同时也为后代人着想。
在环境方面,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低的环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绿化,还要有完善的自然资源可循环利用体系。
在经济方面,除了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生产方式,要有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高循环、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和控制系统。
在社会方面,公众包括居民、企业以及政府机构,要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并积极主动参与各种环保工作和活动,在全社会提倡一种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消费方式。
环境角度城市化进程是产生城市环境问题的进程,也是人类与城市环境污染作斗争的进程。
城市发展第一必须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城市治理中严格执法,标本兼治、增加投入,让居住在城市里的人能享受到较好的待遇,而且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空间。
城市环境意识不能仅以人类为尺度,而是更深的以"人类---自然"系统的层次;不仅以人类的利益为目标,而是以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
因而在这里,不仅承认自然界对人类的外在价值,而且承认自然界自身的价值,即它对地球生命或生命维持系统具有的持续生存的价值。
这是自然界的内在价值。
人类的可持续性和地球生命系统的可持续性必须实现有相互联系的三个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
人的活动不能超越生态系统的涵容能力,不能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
发展一旦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本身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早,在解决城市环境污染方面不乏成功的例子。
比如英国,古老的伦敦城曾发生过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穿流于这座城市的泰晤士河也曾发黑发臭、鱼虾绝迹。
后来,通过制定严格的大气和水质保护法,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并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使伦敦重又空气清新,水质良好,鱼儿回游。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不足取的。
新加坡在这方面堪称典范。
这个举世公认的“花园城市国家”昔日刚刚摆脱殖民统治时,也曾是一个居住条件极差、市区拥塞不堪、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
6 0 年代初,新加坡制定了“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节约能源”的环境经济政策,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城市规划中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将工业区和居民区严格分开,利于污染物的集中处理。
新加坡政府实施严格的环境标准,确保环保投入,强化对环境法规的执法力度,积极推广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今天,新加坡拥有系统而高效的环保基础设施,污水和垃圾都得到了1 0 0 %的处理,人们几乎完全感觉不到环境污染。
现代比较可取的减污措施有:一是增加企业的污染防治能力,如消烟除尘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等;二是建设工业生态园区,将上、下游企业在园区内合理布局,形成工业生态链,下游企业利用上游企业的废弃物做原料进行生产,使得整个园区的污染物排放量实现最小化;三是增强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四是模仿生命体的新陈代谢规律,使得城市功能由传统的“机械原理”向现代的“生命原理”转变,使城市的消耗与实际需要协调一致,并对绝大部分废物加以利用。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构成的复合系统,全人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
世界各国人民在开发利用其本国自然资源的同时,要负有不使其自身活动危害其他地区人类和环境的义务。
因此,环境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小范围的环境污染,如一定地区和国家的城市、河流、湖泊、近海、农田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和生物污染、噪声污染等,还要关注大范围的全球环境问题,如地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消失和危险废物在全球范围转移等;不仅关注日常生活中"小我"和近期影响层次上的环境问题,而且要关注"大我"和远期影响层次上的问题,关注全球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未来发展。
经济角度城市作为一个生产实体,其经济活动通过劳动力、原材料、资金等的输入,产出物资产品,一方面满足社会居民的生活需要,同时其副产品或废物也给人民带来许多不便。
其生产、生活环节由于城市不断膨胀,规模愈来愈大,所以如果在这些环节上出现局部混乱和不协调,将对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愈来愈严重的影响。
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系统结构和功能相互协调,具体说是围绕生产过程这一中心环节,通过均衡地分布农业、工业、交通等城市活动,促使城市新的结构、功能与原有结构、功能及其内部的和谐一致,这主要通过政府的规划行为达到。
城市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不断地追求高数量和高质量的社会经济人和技术产出,长久地维持自身的稳定和巩固其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追求可持续的经济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经济活动的环境效率,降低每个单位经济活动环境成本。
提高物资产品的耐用性,使资源的成本延长寿命;提高生产、使用过程中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产品库存和运输;重复利用回收和循环物质进行生产。
②在城市与区域范围内发展可持续的工业。
清醒地认识资源在城市和区域内流动;协调发展利用工业各个部门、各种技术和各个公司,以便最优地利用资源;减少物质调入、废物产出和半成品运输;提供可持续的设施,如能源、废物等处理服务和公共交通的货物运输;鼓励厂商选址靠近原料供应地、市场等。
③以经济活动为基础,支持社会可持续性。
通过所有公民参与经济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凝聚力。
④绿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业,为地方居民增加就业机会。
⑤开展经济空间规划,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做到整体最优。
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促使城市职能更新,提高城市经济的活力。
⑦实施交通规划,促使城市经济运行流畅。
⑧实施绿色商标产品工程,提倡绿色消费,转变传统的消费观。
⑨实行可持续商业行为市场化,实施环境税收政策;资金机构实行长期投资战略,放弃短期行为。
社会角度城市可持续发展在社会方面应追求一个人类相互交流、信息传播和文化得到极大发展的城市,以富有生机、稳定、公平为标志,而没有犯罪等叫。
可持续城市社会特性包古两个方面:可持续城市是生活城,其应充分发挥生态潜力为健康的城市服务,不仅把城市作为整体考虑,而且也要使不同的环境适应城市中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需要可持续城市是市民参与的城市,应使公众、社团、政府机构等所有的人积极参与城市问题讨论以及城市决城市的发展首先应当满足市民的要求。
一座城市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两个层面。
城市的发展是满足“人”的要求而不是“企业”的要求;首先是自然人,其次才是法人。
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对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不同层面的要求,对政府来说,这种要求是必须重视的。
城市发展的重心应当在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等公共建设方面,比如修公路、建街心花园等等,而不仅仅是招商引资、保证企业利税大户利益。
因为城市的道路交通顺畅了、居住环境优美了,投资者就愿意来办企业,企业赚了钱,政府的税收自然有保证。
若干年前有座城市的市长被人称为“小草市长”,指责他不抓紧招商引资却忙于在城市种草坪。
结果包括绿地建设在内的环境治理,使优美的城市景观自然地引来了外商投资。
如果说这就是“经营城市”,这是大的公共事务管理的思维和理念。
政府首先要满足的是企业员工作为城市市民的需求,小孩要上学;老人要医保;住房要宽敞;交通要便利;环境要人文等等。
安居才能乐业,这一切搞好了,企业就发展快,新增企业更多;搞不好,企业必然有撤资的。
所以,市长盯着企业利税,不如盯着企业员工的居住环境和孩子就学的学校质量,就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社区管理、环保问题和义务教育问题。
社会可持续性要求人们必须放弃传统的消费观念,即当代人不能把现代所有财富都消耗掉,而应公平合理地把一些东西留给下一代人,同时,当代比较富裕的人也应转变自己的行为,以便与相对贫穷的人共享苦与乐。
城市服务于人民,同时它也属于人民,在迈向可持续城市时,社会的参与非常重要,由公众参与制定的政策,实施起来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因为这直接充分地体现了他们的意愿。
在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保证基本适宜的环境权利的获得,即政府必须保证使他们获得干净空气、水、住房等基本需要,这是维持社会长治久安的基本条件;②教育和培训权利,每个公民都应具有义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增强公民素质;③充分就业的获得,社会应给每个公民就业的机会;④消除贫困与社会对抗,市政当局应努力发展经济,消除贫穷现象,同时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富人特别应注意转变其行为方式,尽量避免社会冲突;⑤提高城市的空间质量,提倡公民义务植树,同时规划公园绿地,调节人们紧张的生活方式;⑥健康服务措施,增强人们防御疾病意识,同时增加各种医疗措施;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特别妇女,增强其公民意识,服务社会;⑧形成和谐邻里关系,避免形成各个单独家庭,通过社区公共活动,增加他们之间的相互交往,增强社会整体凝聚力;⑨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语城市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应用系统的方法来分析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特别在分析城市现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手段来调控和解决现实问题,以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其公众应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社区及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同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过程。
绝对不能随意地把这些环境问题留给后代或更大范围,甚至全球,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