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大气吸收 逆 辐 射
大气上界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地面
“大地暖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1、从臭氧、二氧化碳 和水汽的吸收作用可 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吸收具有什么特性?
(选择性)
吸收紫外光波长小 于0.175
2、为什么说大气直 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 量是很少的?

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40°至60°之间大陆 东岸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锋 的 特 征 与 天气


气团运动
锋面 坡度
暖气团主动爬 暖 锋 升,冷气团后 较小
退
冷 锋 冷气团直线前 进,暖气团被 较大 迫抬升
准静止锋 移动缓慢 小
雨区 位置
锋前 较宽
锋后 为主 较窄
范围 宽广
过境时 天气
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
赤道低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终年高温多雨
单一 气压 带或
气压副高带热压带 带风带的热带分沙布漠与气移候动南之对北间气回内归陆候线和有至西重南岸要北纬的3影0°响全,年它炎热是干旱
风带 中纬西重风要带的温 候气带候海形洋性成气因南西素北岸,纬但40不°至是60唯°之一间因大素陆 。终年温和湿润
过境后 天气
连续性降水 晴,气 时间较长范 温升,
围较广 气压降
冬季大风寒 潮,春季沙 尘暴,夏季
暴雨
晴,气 温降, 气压升
阴雨连绵, “梅雨”

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主要特征
类型 气压 近地面气流状况
天气 我国典型
状况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特征 的天气
低压 中心 由四周向中心流
(气旋)
低四 周高
入,北逆南顺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黄赤交角23º26'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
正午太阳高 昼夜长短 度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 昼夜长短 度纬度变化 纬度变化
四季更替
五带形成

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
地震波定义、分类及特征
依据
划分 2个不连续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比较 软流层的位置、特征、地理意义
运动 速度
角速度:除极点,15度/小时 角速度:平均1度/天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级递减 线速度:平均30千米/秒
近/远日点与快慢
关系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太阳辐射的概念
太 太阳辐射对 阳 地球的影响
太阳能量来源 地理环境形成和变
主要表现
化的重要因素

人类生产生活的最
地 球
太阳大气结构 重要能量来源
常见的热力环流
山谷或盆地地区 多夜雨
山谷风
海陆风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A
(hPa) 1010 1020 1030
同一水平面上,常常存在着气压差异, 于是产生水平气梯度力--------是大气水 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风----风向、风力(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 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越小。
初期:向斜成谷, 背斜成山。
背斜:岩层上拱 中老边新
向斜:岩层下弯 中新边老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但是在自然界当中我们看到的向斜和背斜往往 是下面图示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
向斜山
向斜 成山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背斜谷
背斜 成谷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由于岩层顶部受张力作用,比较疏松,易被侵蚀,因 此后期形成山谷。
高压 中心
高四 (反气旋)周低
由中心向四周流 出,北顺南逆
上升 下沉
阴雨
台风 (夏秋)
晴朗
冬季:干冷 秋高气爽
干燥 夏季:伏旱
低压与高压是相对于气压状 况而言、气旋与反气旋是相 对于气流运动状况而言
有关图像
图2
④ 图1
气压场分布图 判断季节、气候特征及成因、 风向及风力大小、未来天气的变化、气压状况、 气流状况、中心天气状况
三圈环流
形成三圈环流的 影响因素:
• ①高低纬度之 间受热不均
• ②地转偏向力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地球上的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盛行
西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4、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温带季风气 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季风气 候
40º季 风
30º环 流
湿润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10º 0º
• 单一气压带、风带形成降水单一的气候类型
•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降水有季节变化的气候类型
• 海陆分布将气压带风带分割为块状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气候
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影响沿海气候: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 影响渔场分布: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形成渔场 • 影响海洋环境: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 影响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省时、省力、省能
源;逆洋流航行费时、费力、费能源

光球---黑子
影 太阳活动对 响 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现象 色球---耀斑
对地球的 影响
影响气候 干扰电离层 产生磁暴、极光等
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 自转 地理 意义
地方时的产生
晨昏线 太阳日
地方时 区时
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
地球的形状
公转的意义
一、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圈 内出现极昼现象。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光(大气对太阳辐射 中能量最强的可见
二氧化碳、水 汽吸收红外光

光吸收得很少,大 部分可见光能够透 过大气到地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 的大气成分:云层、尘埃
特点: 无选择性 阴天的白天气温低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 特点: 具有选择性(蓝光) 晴朗的天空成蔚蓝色
地质 作用
与 地貌
分类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地壳运动 成因—板块运动
结果—形成地质构造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岩浆岩、火山 变质岩
地震:内力作用的
剧烈表现
侵蚀地貌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流水作用
沉积地貌
侵蚀地貌
风力作用
沉积岩
沉积地貌
褶皱
背斜 向斜
断层
地垒 地堑
沟谷、瀑布、溶洞 黄土高原的沟壑
天气图的判读
大气环流图1
侧视图
大气环流图2
垂直剖面图
图7
内因
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外因
海上内循环
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 及
意义
落实内容:
1、洋流 的性质
2、洋流 的分布 规律
3、主要渔 场的位置 及成因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0°



30°


规 0°




洋流分布及规律


2.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规律是: •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
年中最大值,赤道以南各地达最小值。 •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
年中最大值,赤道以北各地达最小值。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背斜——良好的储油结构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隧洞的良好选址
断层
地垒:泰山、华山、庐山等
地堑:鄱阳湖、渭河平原、青海湖、 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等
实际意义:泉水、湖泊分布地;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构造名 称


向斜


了解地质构造意义A③②太洋④冬①
南印度洋 ⒂ ⑥
B⑧

C

⑨ 大西洋
⑿ ⒀
D
30 °N

⒁ 30 °S

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 北印度洋海区
洋流流向
北顺南逆 逆时针
西风漂流
夏顺冬逆
洋流性质
东寒西暖
东暖西寒 寒流 暖流
洋流部分重 点掌握分布 规律和A、 B、C、D四 大渔场的成 因,并将洋 流与航线结 合起来
地面冷 热不均
大气垂 直运动
水平气 压差异
大气水 平运动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热量的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1、常见的热力环流
城 郊 之 间 的 热 力 环 流
你能解释城市与郊区间产生热力环流的原理吗?
垂直方向上等压面的分布
判断:气压 值高低、大 气运动状况 (水平、垂 直)、天气 状况。联系 热力环流的 形成,地面 受热状况以 及气压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