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
电工、电子、微机原理等课程是电子电气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个大学教育的各个过程,直接影响毕业生的质量。按照山东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根据电子电气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的要求,兼顾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的要求,建设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包含:电工基础、电机与电气控制、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EDA、科技创新与电子制作等实验室。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1.基础设施方面:我校现在正在使用的供电专用电缆和供水管网使用年限已久,发生老化,地下管线线径走向也比较乱,频繁发生故障。经常的停水断电已经严重影响了我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生活秩序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教学设备方面:我校的一些省级重点学科的实验设备已经十分陈旧,远远不能满足相关课程的实验要求。由于一些专业调整及课程设置的变化,对新设课程也急需配置相应的实验设备。我校的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又处于由矿山安全向社会大安全的转变时期,由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实验室建设滞后,实验室设备和实验研究平台的落后已成为制约该学科发展的瓶颈。工程训练中心的设备不仅品种单一而且十分落后,与同水平院校相比,差距很大,不能满足学校现有工科专业学生的基本实践教学的需要。
学校的综合研究所(室)有专职科研人员近200名,承担了国家、部委、省市级的大批科研项目,已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41项,批准国家专利130项。1990年以来,承担国家“863”高科技项目14项,国家“973”项目子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近300余项。
预期目标
1.通过建设使本实验中心达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
2.在电路、电机、电子、微机原理和电工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实验内容、实验设备、实验手段、实验方法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
3.完成EDA实验室、科技创新与电子制作实验室、嵌入式单片机实验室的建设,使其成为教师、学生开展科技创新与科研开发的实验室平台。
2.校园网扩建180万元。现已投入317.5万元,其中,青岛校园网建设268万元,****校园网建设49.5万元。该项目对校园网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对系统应用软件进行了完善,主要完成了新校区网络建设、全校网络教学及课件点播系统、网络教学主播教室建设等。工程完成后,实现了四个校区的网络互联及资源共享,为我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办公自动化提供了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
自划转后,我校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而教学设备落后,基础设施又亟待改造。长此以往,这些问题势必将严重影响我校办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层次。
二
0
0
二年共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2002年财政部拨付我校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1200万元,其中:
1.实验楼维修400万元。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对我校年久失修的重型实验楼、理化实验楼、综合实验楼等进行了维修与更新,改善了原先木质门窗、钢窗已腐朽变形,楼顶防水层老化,时常漏雨,室内供电线路负荷很小,不能满足试验需要,板式暖气片腐朽严重,厕所洗涮间及很多供水及室内供暖管网陈旧、落后的状况,极大地改善了师生的实验及科研条件。
3.岩土工程重点学科建设220万元。现已投入226万元,项目已实施完成。通过对岩土工程重点学科的强化建设工程,改善了岩土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严重滞后,实验室设备陈旧的局面,满足了该学科教学和科研的急需。
4.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建设220万元,现已投入223万元,项目已实施完成。通过购置数字化扫描仪、高精度绘图仪、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激光测试系统、软件、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等实验设备,使我校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资金条件
项目预算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800万元,山东省财政厅资助100万元,其余100万元由****大学及本学科自筹。只要中央共建专项资金到位,其余配套资金学校完全可以落实,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基础条件
1.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电工、电子、EDA实验室已初具规模并达到较高的水平。电工学实验室已通过山东省一类实验室验收。
三、实施条件
人员条件
项目负责人情况
姓名
年龄
职称
专业
传真
相关工作业绩
在长期从事管理工作的同时,一直不间断地承担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任务并积极深入地在地层古生物学以及教学与行政管理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7名,出版教材及著作5部,发表专业及管理论文60多篇,主持及主要参加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其它纵向项目共6 项,获省
部级科技进步奖3 项。连续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党员、省优秀教师、省高校先进实验工作者、山东省科教兴鲁先进个人,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项。现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2002年度中国煤层气成藏机制及经济开发基础研究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其他人员情况
姓名
性别
职务
职称
专业
教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财务收支状况
2002年学校总收入2460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11454万元,事业收入12611万元,其他收入540万元。2002年总支出24851万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10954万元,占总支出的44%;公用经费支出13897万元,占总支出的56 %。
下划、合并、调整情况
我校1998年从****划转山东省,学生人数由1997年的4599人增加到2002年的22352人。2002年的学生数是1997年的4.86倍,增长率为386%。划转前即1997年,我校的生均办学经费是14010元/生,而2002年的生均办学经费是11252元/生,比1997年减少19.7%。我校的生均拨款额也从1997年的7073元/生减少到2002年的5258元/生,减少了25.7%。
预期效益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完成后,将产生显著效益:
1.大学本科、研究生的实验、实践环节的实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必将使相关专业每年约计4000学生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2.极大改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环境和硬件条件,极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3.可改善教师科研条件,提高电子电气学科科研水平,促进该学科展开理论基础方面的科研,有利于把该学科点建设成为山东省乃至国内的重要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之一。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我校电工电子、微机原理实验设备仪器虽然有所改善,但投入力度不够;另一方面,设备更新跟不上电子电气学科发展速度快,很多实验设备仪器陈旧,水平落后,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有些实验仍用陈旧的老设备,性能不稳定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有些实验设备组数少,实验只能进行演示性实验或每组人数过多,达不到预计的实验效果。有时学生多,设备组数少,实验教师不得不多开次数加班加点,无精力进行教学改革,开放实验室等工作。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我校经合校和多年连续扩招,我校的在校生人数已从1997年的4599人,迅速增加到2002年的22352人。2002年的学生数是1997年的4.86倍,增长率为386%。可教育经费拨款几乎没有增长,致使学生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速度严重滞后于扩招速度,远远达不到高等学校的教学需求。基础设施、实验设备及其技术开发平台等各方面的落后大大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各门学科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项
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项目类型
□房屋修缮设备购置□基础设施维修改造
项目属性
新立项目□调整项目
项目实施周期
一年
项目主要内容
通过购置电工基础、电机与电气控制、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EDA、科技创新与电子制作等实验室必须的仪器设备,打造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矿物加工博士点学科建设180万元,现已投入185万元,项目已实施完成。通过购置X荧光分析仪、闪光蒸干燥机、流化床式气流磨、卧式螺旋分析仪、计算机设备以及其他化学实验设备,使我校矿物加工博士点学科建设得到了加强,极大地改善了我校矿物加工博士点实验条件。
通过对2002年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较大地改善了我校的基础设施状况和实验条件,缓解了资金短缺的困难,消除了一些妨碍学校健康稳定发展的消极因素,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电子电气学科各专业都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若没有足够数量和高水平的实验仪器设备,其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是不可能的。近年来国家组织大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摸、挑战杯等科技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少数大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但由于受仪器设备的限制,学生受益面小。建设科技创新与电子制作等实验室,使大学生科技活动日常化,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名称: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项目负责人:王明镇
申请学校:****大学
上级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编制日期:2003年7月6日
一、基本情况
项目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名称
详细地址
法人代表
在校生数(人)
22352
教职工总数(人)
2280
其中:本专科生
21085
4.可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工作,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电工电子培训基地。
项目投入情况
项目预算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山东省财政厅资助50万元,****大学及本学科自筹50万元,申请中央财政专项共建资金支持900万元。
二、必要性分析
项目背景及实施项目的必要性
我校划转山东省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电子电气学科各专业仅本科学生年招生规模将达到1000多人,电工、电子、微机原理等课程为该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程都具有较强的实践环节要求。除电子电气学科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等等20多个专业开设电工与电子、电工学、微机原理等相关课程,年招生规模约计3000人。因此,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践环节涉及面宽、工作量大,需要的相关实验设备数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