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类考研《艺术学概论》考研彭吉象版2021考研真题库

艺术类考研《艺术学概论》考研彭吉象版2021考研真题库

艺术类考研《艺术学概论》考研彭吉象版2021考研真题库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连线题1用直线将作者与作品连起来。

(中传2016年研)【答案】作家与作品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查看答案【解析】嵇康,字叔夜。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的主要作品有《声无哀乐论》《答难养生论》《难自然好学论》。

库尔贝是法国画家,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

自幼天赋聪颖、相貌出众,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从中学时代;就成为同龄朋友们心悦诚服的领袖。

他用他的画去抗议当时公认的程式,表现出与熟练处理传统俗套之作相对立的、毫不妥协的艺术真诚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他的主要作品有《奥尔南的丧礼》《石工》《割麦的女人》。

严羽是南宋诗论家、诗人。

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

他的主要作品有《沧浪诗话》,严羽论诗推重汉魏盛唐,号召学古,所著《沧浪诗话》名重于世,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

他的《沧浪诗话》也影响了明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高棅和明代中后期的前后七子。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他的主要作品有《工具论》《物理学》《诗学》。

尼采是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

尼采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

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

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他的主要作品有《权力意志》《悲剧的诞生》。

2用直线将作者与其作品连起来。

(中传2015年研)【答案】作家与作品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查看答案【解析】朱光潜,笔名孟实、盟石。

安徽省桐城人(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人)。

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

杜尚,法国艺术家、艺术家、哲学家、国际象棋棋手,是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锋,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西方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主要作品有《下楼的女人》《泉》。

契诃夫,俄国作家,剧作家。

他的作品的两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他的主要作品有《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樱桃园》。

安东尼奥尼,出生于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费拉拉,意大利导演、编剧、剪辑,毕业于波隆那大学。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所执导的影片善于表现现代化社会题材,对话简洁,寓深意于画面之中主要作品有《变色龙》《红色沙漠》。

白朴,字太素,号兰谷,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而悲戚,但他更多的是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

他的主要作品有《梧桐雨》《墙头马上》。

二、考研复习笔记艺术创作论(一)艺术生产与消费1.艺术生产的意义与特征(1)意义艺术生产是将自己的主体精神和审美意识渗透于生产过程,并物化为审美产品的活动。

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统一。

(2)特征艺术生产同时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

第二,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并重。

第三,创造性与工艺性的结合。

第四,个体生产与集体生产的交叉。

2.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体。

一方面,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互相依赖、互相作用。

另一方面,它们在互相作用的同时还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与影响,共同形成一个非常矛盾复杂的统一体。

(1)艺术生产规定艺术消费生产是消费的前提,消费是建立在生产基础之上的。

生产的内容与形式规定着消费的内容与形式。

①艺术生产为艺术消费提供对象,生产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消费的状况。

②艺术生产规定着艺术消费的方式。

③艺术生产规定着艺术消费的需要,生产出新的艺术消费者。

(2)艺术消费制约艺术生产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因此,艺术消费也必然要作用于艺术生产,对艺术生产起着制约的作用:艺术消费为艺术生产提供目的和动力,制约着艺术生产的内容和规模。

3.艺术消费的二重性(1)艺术作品的双重性艺术作品具有双重性质: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满足受众的精神需要。

②它是一种物质产品,具有经济价值,只有付出货币,或买或租或接受赠送,接受者才能取得所有权或使用权,才能开始精神享受的过程。

(2)艺术消费的二重性艺术消费同样具有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二重性。

艺术作品兼具精神价值和市场价值。

在实际的消费市场中,两者之间却经常发生不一致的矛盾,其原因在于:①艺术作品的市场价值难以准确判定。

②曲高和寡,艺术作品的潜在精神价值未必能完全转化为市场价值。

③生产与传播效率影响艺术作品精神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关系。

(3)影响艺术消费的二重性和艺术消费中精神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的矛盾,造成了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艺术品位与商业利润、引导接受者与迎合接受者等一系列的矛盾,需要认真对待与处理。

(二)艺术思维1.审美想象审美想象在艺术创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想象力是否丰富,直接影响到艺术家的创造力,其特征有:(1)审美想象离不开表象记忆。

想象总是在一定程度上离开现实,但又总是植根于客观现实,并且总是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现实的表象进行活动。

(2)审美想象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

往往能够创造出过去没有直接感知过的对象,甚至创造新的形象。

(3)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

即要合乎基本的生活真实和情感真实,让人觉得合情合理,具有可信性、真实感。

2.灵感(1)涵义灵感是艺术思维中最为令人惊喜、激动,又最为难得的一种“精神一心理”现象。

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有些问题久思不解、酝酿难成,突然受到外界事物的触发或主体内部潜意识的推动,产生闪电般的意象顿悟,这种心理飞跃的形式就是灵感。

(2)特征灵感具有三大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3.艺术思维(1)形象思维①涵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对而言,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

②特点形象思维具有三个特点:a.形象思维始终不脱离感性形象,具“象”和抽“象”同时进行。

相比之下,抽象思维最终则要舍弃感性形象形成抽象概念。

b.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功能,而抽象思维则不允许情感因素的渗入,要求实事求是。

c.在形象思维中,想象(联想和幻想)有着突出的作用,而抽象思维则强调实践的突出作用。

(2)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①相对意义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对,二者思维方向相反。

具体来说:形象思维以具体的表象(具体事物)为逻辑起点,抽象思维则在理性的引导下开始运作。

艺术思维则是一个由客观到主观、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理性的目光渐变为审美的态度。

②绝对意义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并不能截然分开。

在创作之前和修改的时候,抽象思维尤其具有重要的指引和规范作用。

在创作过程之中,尤其在叙事类艺术(特别是推理类作品)的创作中,抽象思维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①涵义艺术思维,是人类以艺术方式掌握世界的思维形式,与科学思维即科学研究中的思维方式相对而言。

②共性在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中,都包含着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两种相辅相成的思维形式,都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

③个性艺术思维以构思艺术意象为主要目标,因而以形象思维占相对优势;科学思维以探索自然规律为主要目标,因而以抽象思维占相对优势。

(4)抽象思维在艺术思维中的作用在艺术创作中,抽象思维的介入可以提高艺术家的整体思维能力,使理性思考与形象思维平衡起来。

①表现抽象思维往往在文艺创作的一些关键地方发挥作用,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a.在创作的准备阶段,抽象思维可以帮助艺术家树立明确的创作目的,进行思想上的指导和知识上的准备。

b.抽象思维对人物、情节起着一定的指引、规范作用。

c.在创作基本完成后,抽象思维可以协助形象思维对形象进行修改、补充。

②地位对于艺术创作来说,虽然形象思维是根本的、主要的,但在创作过程中,抽象思维应当纳入形象思维的总体轨道,抽象思维不可缺少,二者应当有主有次、互相渗透、互为作用。

(三)创作方法1.涵义创作方法,即艺术家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建构艺术世界、表达审美理想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多种表现形态。

2.内容(1)按创作实践创作方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处理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创作精神,如重现实还是重理想,重表现还是重再现;其二,由于作家的心理特征和感受、表现能力的差异而形成的创作手法。

(2)其他创作手法还可分为构思艺术形象的途径(如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还是按照幻想的样式构思形象)和表现手法(如白描、夸张、象征)两部分。

其中创作精神是主要的,起主导作用,它决定创作手法;同时,创作手法也有相对的独立性。

(四)创作主体1.艺术家的地位(1)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主宰者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产品,具有或隐或显的情感性与主观性,融入了艺术家的心血与生命,带有艺术家个人的主观色彩和艺术追求,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

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家是决定艺术产品高下优劣的上帝。

(2)艺术家不一定是艺术生产的主宰者在现代的一些集体创作活动中,除直接参与创作的艺术家外,某些投资商、购片方也会对创作提出各种建议,在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家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艺术生产的主宰者。

2.艺术家的基本修养艺术家的基本修养包括广博的生活基础与审美经验。

(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决定着艺术家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影响着艺术作品的风格与品位。

艺术家只有具备正确而深刻的思想见解和审美倾向,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2)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①艺术创作需要激情和灵感,这些都同艺术家丰富的情感密切相关。

同时,也只有融入强烈情感的艺术形象才可能打动接受者,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②艺术家须要具有独立的人格。

艺术家的独立人格,是艺术家主体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人格的高尚与卑下,直接影响到艺术创造的格调与作品的品位。

3.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力(1)涵义审美创造力是指艺术家敏锐的感知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