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学案)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学案)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学案)
编写人:何玉田 审核人: 何玉田 时间:2011-02 16-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课程标准】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重点难点】
重点: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与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难点:如何理解为什么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必要性和可能性) 【知识点一】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
表一 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1870-1913)
表二 一战前英美德法四国力量比较表
到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

请仔细解读以下两组数据材料,我们又发现什么问题?
【知识点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具体)
1、请同学结合“资料回收”和所学知识,思考:战前德国与英国的矛盾主要因何产生? 英德矛盾的本质问题
又是什么?
材料一 让别的国家去分割陆地和海洋,而我们只能欣赏蓝色天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1895年皮洛夫(德国外长的讲话)
材料二 假如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末,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富有的英国人。

过去,
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50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战吗?
——英国《星期六评论》杂志(1887年)
2、法德矛盾又是怎样发展演变呢?随着英德矛盾激化,英国不得不调整与法国的关系,试着说说从19世纪以来英法关系的微妙变化,可以得出什么规律?
3、(同时)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争夺异常激烈,使巴尔干半岛的各种矛盾更为激烈和复杂,甚至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为什么这么称呼?请结合P6《巴尔干地图》,从民族、宗教、地理位置、大国的插手等多角度回答。

4、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笼罩战争阴云。

可以说世界大战爆发如箭在弦,一触即发。

那么,点燃战火的火星是什么事件?
【知识点三】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名词解释:萨拉热窝事件(指导学生掌握名词解释的方法,如把握重大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结果和地位等要素)
以“萨拉热窝事件”为主题的一组情景创设史料选择题(历史教学,2007,6):
1、南斯拉夫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刺杀的是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2、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3、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段话对“他的子弹”事件
A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B表示了一定的同情
C保持了理性的中立 D作出了高度的赞扬
4、有一块纪念碑的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文中提到的事件发生在
A奥匈帝国的首府 B塞尔维亚的首府
C黑塞哥维那首府 D波斯尼亚的首府
5、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文中“暴虐”是指
A阶级压迫和宗教迫害 B宗教迫害和国际压迫
C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D国际侵略和民族压迫
萨拉热窝事件正好点燃了欧洲的“火药桶”,如果没有这个事件,帝国主义大国还会找到其他借口发动战争,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对战争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战争不可避免。

但战争自古有之,人类社会为什么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当时爆发世界性大战还具备了哪些条件?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条件
1、20世纪初整体世界的形成
们结合必修二专题五的内容回答:世界市场如何一步步形成?
2、20世纪初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飞速进步(物质和技术)
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一组图片,归纳科技如何促进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这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深刻启示?
【巩固总结】
提问学生:从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触和启发?【延伸探究】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个问题带有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总结作用,学生初步学会用历史思维分析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同时掌握做辨析题的一般方法)
答案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了倒挂现象,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可见,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的根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20世纪初爆发,有其历史必然性即为了世界市场而大战。

整体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对全球市场的争夺
4.1从15、16世纪开辟人类文明交往的航线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尤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20世纪初的世界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4.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运用于军事领域:新式武器(潜艇、飞机、坦克、远程大炮等)能使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大到海洋和空中;新的交通工具和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又扩大了战争的规模。

总之,科技可以给人类世界带来光明,也可以毁灭人类文明。

只有科技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才能使人类世界有个真正美好的明天。

提问学生:从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触和启发?肯定学生的不同答案: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成自身的发展;要正确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泛滥;……(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更好发挥历史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延伸探究:
1.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4.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5.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一战全面爆发。

其中,第1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必然原因或根本原因;第2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具体原因;3、4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条件;第5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偶然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