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第一部分客观题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和老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D)要求。
A.全面发展B.教书育人C.素质教育D.基本质量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B)制度。
A.教育职员B.专业技术职务聘任C.职业人员任用D.国家工作人员任用3.德育过程是学生在(A)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A.活动和交往B.内部矛盾转化C.自我反思D.课堂学习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否认了(A )。
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自然性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生产性5.“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说明了教学要做到( C )A.及时性B.循序渐进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D.长善救失6.研究表明,人出生以后的第一年和青春期是身高增长高峰期,而成年人的身高逐渐停止了增长,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B)特征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体差异性7.对于西方政治文明,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后进行普及。
这是体现的教育功能是(B)A.传道—保存文化功能B.选择—提升文化功能C.传播—丰富文化功能D.创造—更新文化功能8.以下教学评价不属于依据评价作用来划分的是(D)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外部评价9.王老师在工作中为人师表,表明了他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C)A.基本要求B.本质要求C.内在要求D.动力要求10.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以下方式不正确的是(B )A.主动加强联系,谋求共同立场B.尊重并且迁就,待人公正平等C.征求意见建议,谋求支持配合D.教育学生尊重家长,提高父母威信11.普通话水平属于教师专业素质中的( C )A.职业道德B.专业知识C.专业技能D.文化修养12.1916年(D)的出版,在20世纪y教g育学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A.斯宾塞《教学论》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C.凯洛夫《教育学》D.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3.依据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如果教师出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
表明其处于(B)A.生涯低落阶段B.稳定和停滞阶段C.生涯挫折阶段D.生涯退出阶段1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属于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B )A.洛克B.涂尔干C.卢梭D.福禄贝尔15.在我国,“义务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 A )中A.《奏定学堂章程》B.《钦定学堂章程》C.《试办义务教育章程案》D.《强迫教育章程》16.全面领会和理解新课程结构有三把“钥匙”,它不包括(D )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全面性17.列宁指出:“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这句话阐明了( C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B.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C.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D.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18.语文老师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的思想道德易公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该老师运用的学科德育渗透途径是( A )A.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B. 注重教法的德育因素C.发挥教师的道德示范D.加强教学的德育工作19.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B )年以后,西方出版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80B.24C.50D.9720.心理过程包括( 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迁移是(C)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正迁移D.负迁移22.广义学习是指人或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产生的(D)相对持久性的变化A.知识B.智力C.行为D.行为或行为潜能23.(C)是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也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A.指导B.发现C.练习D.反馈24.依从是态度和品德形成的第一阶段,它包括(C )①从众②内化③服从④认同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5.布鲁纳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理解学科的(B )A.认知结构B.基本结构C.基本思想D.方法论26.(B)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A.能力B.性格C.气质D.个性27.一份试卷的难度系数越大,说明这份试卷(B)A.越难B.越容易C.适中D.不确定28.某学生在学习井冈山精神的内容时,各取一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读成“艰苦事,敢考虑”来帮助记忆,这里应用的学习策略是(A )A.记忆术B.做笔记C.提问D.生成性学习29.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个体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B )A.行为方式B.意向或意图C.行为习惯D.语言式行为30.有一份试题,某学生第一次测验得90分,一个月后再测还得90分,说明这份试题有很高的(D )A.难度B.区分度C.效度D.信度二、多选题31.学生伤害事故的范围仅限于对(ACD)的伤害。
A.生命权B.财产权C.身体权D.健康权3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学校易应当与未成年人的父母公或其他监护人相互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BCD)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
A.劳动B.睡眠C.娱乐D.体育锻炼33.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有(ABC)A.社会因素B.儿童因素C.知识因素D.课程理论3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这一条目要求包括(ABD)A.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B.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y备g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C.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D.不得敷衍塞责3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包括(ABCD)A.内省性B.自主性C.实践性D.持恒性3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作用”做了规定,提出要(BCD)A.提升教师教学水平B.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C.加快数字校园建设D.加强信息化终端设备及软件管理37.教育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以下属于萌芽阶段的代表作的是(ABC)A.《论语》B.《学记》C.《雄辩术原理》D.《教育漫话》38.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即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这是因为(ABCD)。
A.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B.学校教育可以抓住儿童受教育的最佳时C.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D.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39.专制型师生关系下,学生的典型表现有(BCD)A.学生不仅道德差,而且学习也差B.推卸责任是常见的事情C.学生易激怒,不愿合作D.教师一离开课堂,学习就明显松垮40. 根据y资g源的功能特点,课程资源可分为(AC)A.素材性课程资源B. 显性课程资源C.条件性课程资源D.隐性课程资源41.下列行为体现李老师在教学中贯彻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ABCD)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B.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C.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D.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42.以下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易公教育的有(ABD)A.人格修养教育B.家国情怀教育C.职业规划教育D.社会关爱教育43.以下方老师的教育行为属于艺术浸染的有(ABC)A.带领学生朗诵诗句B.组织学生欣赏画展C.课前播放红色歌曲D.组织学生打扫卫生44.班级管理的功能包括(ACD)。
A.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B.有助于加强学生控制,保障班级发展C.有助于班级秩序维持,形成良好班风D.有助于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学会自治自理45. 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变化的心理学家有(BD)。
A.华生B.加涅C.罗杰斯D.奥苏伯尔46.以下关于关键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BC)A.关键期是个体内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B.过了关键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体影响很小C.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D.关键期是绝对的,一旦错过关键期,再努力学习,也无济于事47.对于那些高水平,复杂的技能,以下哪些方式不能较好地进行测量(ABC)A.选择题B.填空题C.简答题D.论述题4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是一种高效的需要,它包括(ABC)A. 认知需要B. 审美需要C. 创造需要D.自尊与自爱的需要49.我国y教g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ABD)A.知识的学习B.技能的学习C.情感的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50. 影响迁移的因素有(ABCD)A.相似性B.原有的认知结构C.学习的定势D.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第二部分主观题一、辨析题(共20分,5小题,每小题4分)1.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是教师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目标指向。
答案:错误。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是教师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具体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目标指向。
2. 教师备课就是备教材。
答案:错误。
教师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第一是钻研教材;第二是了解学生;第三是考虑教法预选教具。
所以教师备课就是备教材的说法是错误的。
3. 那学生问老师竹子的竹筒有没有空气,老师没有回答他,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y学g生试过摇敲破的方法,最后想到将竹筒放进水里,学生看到有水泡冒出来,非常兴奋。
从情感的社会角度看,这兴奋是一种道德感。
答案:错误。
对于智力活动带来的体验是属于理智感,对于道德评价带来的情感体验才是道德感。
4.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行为的原因和动力。
答案:正确。
有了学习动机才会进行学习行为,所以他是原因和动力。
个体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受学习动机支配的。
5.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y联g结力量就会增强,这符合桑代克联结学习的练习律。
答案:错误。
获得满意的结果会加强,这是属于桑代克的效果律。
练习的越多联结越牢固,这是属于练习律。
二、论述题(本题12分)结合班主任的素质要求,工作内容与方法,论述如何做一名班主任。
答案: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的教师,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做好合格的班主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一)做好班主任,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要求:(1)坚定的教育信念。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做到敬业、乐业,必须树立坚定的确信教育的力量,确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才干,都可以被教育好。
(2)高尚的思想品德。
班主任应有崇高的社会主义品德、饱满的工作热情、永不止息的进取精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能为人师表。
(3)对学生炽热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