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企业培训课件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企业培训课件
内容
清净下水进入废水处理系统;或清污分流,且具有以下措施: 有收集受污染清净下水、初期雨水和消防水的清净下水排放缓冲池, 保持足够的事故排水缓冲容量,有提升设施,送至污水处理设施; 具有总排口监视及关闭设施,专人负责在紧急情况下关闭清净下 水总排口。
雨水均进入废水处理系统;或雨污分流,且具有以下措施: 有收集初期雨水的收集池或雨水监控池,出水管上设置切断阀,正 常情况关闭,防止受污染的水外排;有提升设施,送至污水处理设 施; 有雨水系统外排总排口监视及关闭设施,有专人负责; 若有排洪沟,排洪沟不通过生产区和罐区,具有防止泄漏物和受 污染消防水流入排洪沟的措施。
《评估指南》不适用于尾矿库、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石油天 然气开采设施、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石油天然气长 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加油站、加气站等9种情况。
这9种情况需要制订专门的评估方法、实行专门管理或不属于 环保部门监管职责等。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哪些企业应该及时划定或重新划定本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4 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4.1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生产安全 事故次生
环境风险 防控设施
失灵
非正常工 况
污染治理 设施非正 常运行
违法排污
停电断水 停气
通讯及运 输系统故
障
自然灾害 与极端天
气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对于可能造成大气污染的,依据风向、风速等分析环境风险物质少 量泄漏和大量泄漏情况下,白天和夜间可能影响的范围,包括事故发生 点周边的紧急隔离距离、事故发生地下风向人员防护距离。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① 硫磺回收装置H2S泄漏扩散出厂界 ② 油罐火灾产生SO2和CO扩散出厂界 ③ 苯抽提装置苯泄漏扩散出厂界 ④ 硫磺回收装置故障,SO2和H2S扩散出厂界 ⑤ 火炬意外灭火,H2S扩散出厂界 ⑥ 非正常工况下(开停车),SO2扩散出厂界 ⑦ 因火灾、爆炸油品泄漏,未及时拦截,事故水出厂界 ⑧ 全厂停电导致生产污水提升泵不能用,污水外溢出厂界 ⑨ 污水场污水罐破裂,污水外溢出厂界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3.3 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原料、三废 污染物:名称、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厂界内总量)、物理、 化学、毒理性质、对人体的危害、应急处置方法、执行标准等。
3.4 生产工艺
工艺名称、反应条件(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是否属于《重 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或国家规定有淘汰期限的淘汰类落后生产工 艺装备。
评价因子
释放率 释放时间 (kg/min) (min)
硫磺回收
酸性分液罐管线完全断裂,造 成 H2S 泄 漏 后 扩 散 至 大 气 环 境 。
H2S
19.62
15
苯抽提装置
苯抽提塔连接管线完全断裂, 造成苯泄漏后扩散至大气环境。
苯
136.2
15
罐区溢油充满整个防火堤,罐 SO2
133.5
1#罐组 顶与防火堤内同时起火,燃烧
安全评价
对厂内设备和人员的影 响
火灾和爆炸产生的冲击 波带来的破坏影响
事故类型
危险物质、危险装置泄漏、火灾、 爆炸等事故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
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物 危险源头 质,有重大危险的生产装置和生产
线
可能造成危险的人为、 设备、环境等因素,如 设备失效,误操作、环
境条件异常
气(毒性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毒性气体泄漏监控预警措施)。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单元:
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环境风险物质的一 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企业且边缘距离 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每一个功能单元要有边界和特定的功能, 在泄漏事故中能 有与其它单元分割开的地方。
事故排水 收集措施
按相关设计规范设置应急事故水池、事故存液池或清净下水排放缓冲池 等事故排水收集设施,容量合理; 位置合理,能自流或确保事故状态下顺利收集,日常保持足够容量; 设抽水设施,管线连接至污水处理设施。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应急事故水池计算方法: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最大设备或 储罐物料量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3 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
3.1 企业基本信息
列表说明:基本信息、建厂年月、年风向玫瑰图、环境质量现状
3.2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水:排放口下游10公里范围水源保护区、自来水厂取水口、自然 保护区、湿地、养殖区等,以及最大流速24小时流经范围内涉及省 界、市界情况。
气:5公里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等机构; 土壤:5公里范围内基本农田、居住商用地。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 是指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突发环境事 件造成的危害程度。
环境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企业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 所造成的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损害及概率进行 估算,判断该风险能否接受,并依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 程。
(查找、识别和描述风险,剖析风险本质,确定风险等 级,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
25
生成CO、SO2扩散至大气环境
CO
198.7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4.3 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 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对可能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分析环境风险物质从释 放源头(环境风险单元),经厂界内到厂界外,最终影响到环境风险受 体的可能性、释放条件、排放途径,涉及环境风险与应急措施的关键环 节,需要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应急救援队伍情况。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3.5 安全生产管理
消防验收、安全生产许可、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危险化学品重大 危险源备案。
3.6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每个环境风险单元——生产装置、储运系统、公用工程、辅助生产 系统及环保设施:
水(截留措施、事故排水收集措施、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雨排 水系统防控措施、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防控措施)
6.《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2015年6月5日,环境保 护部令 第34号):“第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 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履行下列义务: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 险评估;
第三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 款:未按规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确定风险等级 的。”
4.2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源强分析(非打分项)
针对每种情景进行源强分析,参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 则》(HJ/T169-2004):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性质、最小和最大
释放量、扩散范围、浓度分布、持续时间、危害程度。
液体泄漏速率
气体泄漏速率
两相泄漏速率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装置名称
情景描述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名称
内容
截留措施
各个环境风险单元设防渗漏、防腐蚀、防淋溶、防流失措施,设防初期 雨水、泄漏物、受污染的消防水(溢)流入雨水和清净下水系统的导流围 挡收集措施(如防火堤、围堰等); 装置围堰与罐区防火堤(围堰)外设排水切换阀,正常情况下通向雨水 系统的阀门关闭,通向事故存液池、应急事故水池、清净下水排放缓冲池 或污水处理系统的阀门打开; 有专人负责阀门切换。
按环评及批复文件的要求落实的其他建设环境风险防控设施。
不产生废水或100%回用; 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或工业集中处理厂、其它单位、回用等 直接外排进入外环境、通过下水道进入外环境、污灌农田等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3.7 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非打分项)
第一时间可以调用的企业内部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救援队伍 外部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应急救援协议)。 列表说明内容:名称、类型、数量、有效期、外部供应单位及联系 人。 应急物资主要包括: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各种絮凝剂、 吸附剂、中和剂、解毒剂、氧化还原剂等。
根据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氯 化氢、光气、氯气、氨气、苯等)的泄漏紧急处置措施。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名称 毒性气体 泄漏监控 预警措施 环评的其 他风险防 控措施
废水排放 去向
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氯 化氢、光气、氯气、氨气、苯等)设置生产区域或厂界泄漏监控 预警措施。
LOGO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LOGO
LOGO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关于企业编制风险评估主体责任的规定:
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2014年4 月3பைடு நூலகம்,环办〔2014〕34号),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 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2.《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12月29日,国办 函〔2014〕119号):“3.1,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应当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3.《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试行)》(2015年1月8日,环发〔2015〕4号):“第十条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要作为编制预案的前置条件,并作为附件备 案。”
4.《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2015年3月1日,环境保 护部令 第32号):“第十一条 对事发单位的调查内容:环境 应急预案的编制、备案、管理及实施情况,企业环境风险评估 为预案备案的前置条件。”
1)未划定环境风险等级的; 2)划定环境风险等级已满三年的; 3)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或数量、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 险防范措施或周边可能受影响的环境风险受体发生变化,导致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变化的; 4)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并造成环境污染的; 5)有关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标准或规范性文件发生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