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学摄影(各种用途胶片)

初学摄影(各种用途胶片)

初学摄影,也许对胶片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在民用市场上,彩色负片使用率比较高,大概也是初学摄影者接触比较多的胶片。

其实, 胶片的种类很多,光是135胶片也不下几十种。

为了在学习摄影中能更好地根据表现目的来选择胶片,不妨了解一下不同的胶片种类、特性和特点。

摄影胶片从色调上来分类,可以分为黑白和彩色胶片两大类。

最早发明的摄影术是黑白影像,黑白摄影从1839年的达盖尔银版法开始,到后来的玻璃干版、湿版、铁版发展到现在普遍使用以三醋酸纤维酯作为安全片基的软片, 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彩色胶片从1935年柯达公司研究出柯达克罗姆反转片开始, 到后来推出的彩色负片, 也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现在的黑白和彩色胶片, 都是在安全片基上涂布一层或多层感光乳剂,感光乳剂是由悬浮在明胶中对光敏感的卤化银组成。

卤化银是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颗粒, 估计在一个单层平均胶片乳剂中,每平方英寸的面积上可多达400亿卤化银晶体。

卤化银晶体有一个特性是在曝光时改变其结构,并和其它晶体结成团块,在胶片上形成潜影, 通过显影后, 潜影便转变为可见的金属银影像。

初学摄影如果能拍摄黑白胶片, 并能学会自己冲洗和放大照片的话, 对理解和把握感光材料的使用特性, 训练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体会光和影的关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选择黑白胶片,可以从胶片主要的三个特性去考虑:1. 感色性,2. 感光度,3. 颗粒性。

黑白胶片的感色性主要分为全色片、正色片、红外片三种基本类型。

全色片对所有可见光的敏感性与人眼对它们的敏感性大致相同,也是普通摄影最常使用的黑白胶片, 在商店里出售的基本上都是全色片,全色片一般简称为“PAN”片, 多数胶片包装上均有标示。

正色片是对除了红色以外的颜色都敏感的一种胶片, 在全色片发明之前, 正色片曾被广泛应用, 但今天只用于特殊目的。

红外片是一种对红外光谱敏感的特殊胶片,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 当薄雾阻碍着可见光时, 它能穿过雾气将远景也拍摄清楚。

除了在科学实验和军事目的的应用外, 红外片能产生与全色片截然不同的特殊影像效果。

黑白染料胶片是运用彩色胶片技术制造的黑白胶片,它采用银盐作感光剂, 在冲洗过程中把银去掉留下染料影像。

它的独特之处是使用同彩色负片一样的C-41冲洗工艺,冲洗制作可以通过彩扩店来完成。

这种胶片的特点是由染料组成的无银底片,颗粒细、宽容度大, 它的标定感光度多是一个可变值, 可以根据不同使用目的来调整。

不论是选择黑白胶片还是彩色胶片,有必要考虑胶片的感光度和颗粒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胶片的感光度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照的敏感程度, 也称胶片速度。

对光反应比较灵敏的胶片,如感光度为400以上的胶片称快速片。

相反,对光反应比较迟钝的胶片,如感光度为50以下的胶片称慢速片。

一般比较常用的如感光度为100~200度左右的胶片称中速片。

胶片的感光度是由胶片制造商提供的,以前各国没有统一的标示,1980年开始实行国际标准感光度, 它以美国使用的ASA制和德国的DIN制为基础,符号为ISO, 写法是ISO100/21°,前面100是ISO (ASA)值, 后面21是DIN值。

一般高速胶片需要的曝光量少, 适合弱光下拍摄或拍摄高速运动物体, 如体育运动等。

但高速胶片相对颗粒性比较粗糙,不如低速胶片细腻, 用它放大的照片显得颗粒较粗, 缺乏细节质感。

如果要制作放大倍率高, 要求细节丰富,颗粒细腻的照片,便可以选用感光度50或以下的慢速片。

低速胶片有时也可以利用慢速快门来表现动感效果。

相对于以往, 现在的胶片的颗粒性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ISO100~400之间的胶片均有很好的图像品质,几乎可以适用于各种场合和拍摄条件。

彩色胶片可以分成两大类型, 即反转片和负片。

彩色反转片有时也称为幻灯片,是一种经过反转冲洗后直接得到彩色透明正像的胶片。

彩色反转片可以用幻灯机直接将影像投射到屏幕上观摩, 也可以在观片灯箱上观赏,既可以直接印放照片,又可以作为原片用来分色制版印刷。

彩色反转片色彩真实饱和, 影像的清晰度、明锐度比较高,不足之处是相对于彩色负片, 曝光宽容度比较狭窄,稍不足或是过度, 都会影响影像质量, 所以拍摄反转片要求曝光一定要十分准确。

彩色负片主要是供印放彩色照片用的感光片, 在拍摄并经过冲洗之后,可获得明暗与被摄体相反, 色彩与被摄体互为补色的带有橙色色罩的彩色底片。

彩色负片的优点是曝光宽容度大, 一般曝光不足一级或过度二级, 仍可能得到满意的影像。

另外, 彩色负片对色温的变化有相当的通用性,在印放照片时可以通过放大机的滤色镜再次调整色彩平衡和反差。

彩色负片的英文品牌的字尾是COLOR(彩色), 而反转片的字尾是CHROME(克罗姆), 在英文标示的胶片盒上可以根据以上两个字尾来区别负片和反转片。

另外, 按色温平衡来分类, 彩色胶片还可以分为日光型和灯光型两大类。

日光型彩色胶片适合在色温5500K左右的日光或电子闪光灯照明下拍摄。

灯光型彩色胶片适合在色温3200K左右的碘钨灯等灯光源下拍摄。

如果用日光型胶片在色温3200K左右的灯光下拍摄, 画面就会偏橙红色调,应在镜头前加蓝色色温转换滤色镜。

相反, 如果使用灯光型胶片在色温5500K左右的日光下拍摄, 画面就会偏蓝色调,应在镜头前加琥珀色色温转换滤色镜,才能得到准确的色彩还原。

在选择彩色胶片时,还有一种专业胶片和非专业胶片的分类。

非专业性胶片在制造时因考虑到主要是供应民用市场, 市场的周转和存放期限较长,因此,胶片在出厂时并未达到最佳的彩色平衡, 而是让它们在以后的一段时间中有一个熟化的过程。

专业型胶片却是在出厂时将彩色平衡设为最佳状态,以保证得到最准确的色彩还原,因此,专业胶片在使用前需要在冰箱中贮存,以保证其品质。

◆常见的黑白胶片135规格的,大体分为两种(负片),是按冲洗工艺分的.一种是较传统的D76工艺,一种是C41工艺.前者较为常见,价格较低,冲洗简单,用不同的配方,可以得到不同的反差与颗粒.后者是机冲工艺,只有在较专业的店里,才能得到您最理想的底片.胶片的分类胶片的分类,有很多种,按画幅分——小画幅、中画幅和大画幅。

小画幅就是135胶片,中画幅是120胶片,大画幅通常是单片胶片。

都在相机分类中有说介绍,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按色彩,可以分为黑白与彩色胶片,显而易见,也不多说了。

按底片成像,可以分为负片与正片。

负片,我们常用的民用富士柯达胶卷都是负片,黑白胶片也是负片。

负片拍摄的影像色彩,是以补色记录在底片上,是负像。

而正片,即是反转片,影像色彩是以原色记录在底片上,是正像,通常也成为幻灯片。

按使用的光源温度,又可分为灯光型与日光型。

不同颜色的光有不同的光波,人们把不同的色彩分为冷光与暖光,冷光为主色调就为冷调,暖光为主色调便为暖调。

于是,就把不同的色彩,按色温分类,以0K为最冷,色温越高,则颜色越暖。

一般我们认为,蓝紫色为冷,橙红色为暖。

日光,一般在4500K~5000K,日光型胶片,将日光认为是白色,来作为调色标准的胶片。

而灯光型胶片,则是针对白灼灯3200K~3500K色温的灯光看做是白色,作为调色标准的胶片。

一般来说,日光型胶片在灯光下成像偏暖色,灯光型胶片在日光下偏冷色。

通常我们买到的民用胶卷,均为日光型胶卷。

在无法灯光或日光下使用相应的胶片时,可以通过外加滤镜的形式来解决。

在数码相机中,灯光型与日光型胶片,则表现为白平衡。

而且由于设置便利,人们更将其细化,细分为阳光直射、阴影、阴、日光灯、荧光灯等等。

其主要目的,便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得到最为准确的色彩还原。

系统标准答案:能装入摄影师工具箱的黑白胶片的种类似乎无穷无尽。

由于种类繁多,我们不太可能一一述及。

以下仅介绍一些胶片性能和特性的基本概念,为使用者提供一些初步指导。

1.胶片类别根据对光谱的反应性(如某种胶片对色彩和光的波长或光色对反应),胶片可以大致分成三个类别:正色胶片(Orthochromatic,即过去所谓的“正片”--译注):这些胶片主要是用于图像艺术工业,我们不想对它的细节说得太多。

有些摄影师可能体验过这些胶片,它可以产生极高反差的特殊效果。

正色胶片对光谱中的蓝光和紫外光部分敏感,它们不产生连续影调,图像是生硬的黑和白。

全色胶片(Panchromatic):全色胶片,或更常称为连续影调胶片,被设计为记录于胶片的密度直接对应于曝光的光线强度,而不是光线的色彩。

到目前为止多数胶片都属这类,也是摄影师最常用的胶片。

特殊用途胶片:还有一定数量的特殊用途胶片,如红外胶片(Infrared)、远红光谱敏感胶片(Film responsed extended red spectrum,即对部分红外波长也敏感的胶片,如依尔福的SFX胶片,译注)、翻拍胶片、遮罩胶片和拷贝胶片等等,数量很少。

我认为全色胶片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类:老技术胶片(Old technology film)和新技术胶片(New technology film)。

新技术胶片并不一定比老技术胶片更好。

老技术胶片包括如柯达的Tri-X、Plus-X、依尔福的HP5和FP4等,这里只提到很少几种。

由于摄影师对厂家生产更快更好的胶片的压力,柯达开发了基于T颗粒技术(T grain technology)或称TMAX系列的胶片,依尔福也紧接着发布了它们的Delta系列胶片。

我个人的观点是新手应该从较老的传统胶片入手,彻底理解胶片对曝光和显影的反应。

一旦有了传统胶片良好工作的知识,就能较轻松地理解新技术胶片的工作方式,从而利用并发挥它的潜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