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章计算 )1.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 725m和 425m,河段长 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 ] 。
a、0.25b、2.5c、2.5%d、2.5‰3.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450mm,则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 ] 。
a、450mm b 、500mm c 、950mm d 、1400mm4. 某流域面积为2 3500km,多年平均流量为 7.5m /s ,换算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 ] 。
a、887.7mm b 、500mm c 、 473mm d 、 805mm5. 某流域面积为 2 1050mm,多年平均流量为 31000km,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m/s ,该流域多年平均的径流系数为a、0.55b 、0.45 c 、 0.65 d 、0.682 26. 某水文站控制面积为 680km,多年平均年径流模数为 10 L/(s ·km) ,则换算成年径流深为a 、 315.4mmb 、587.5mmc 、463.8mmd 、408.5mm8. 某闭合流域的面积为21000k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0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576mm,则多年平均流量3 3 3 3a、150m/s b 、15 m /s c 、 74m/s d 、18m/s10. 某闭合流域面积 F =1000km2,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P =1400mm ,多年平均流量 Q = 20m3 / s ,今后拟在本流域修建水库,由此增加的水面面积 F =100km2,按当地蒸发皿实测的多年平均蒸发值 E 器 = 2000mm ,蒸发皿折算系数k= 0.8 ,该流域原来的水面面积极微,可忽略。
若修建水库前后流域的气候条件保持不变,试问建库后多年平均流量Q'(m3 /s)为多少?11. 某闭合流域,流域面积F=1000 km2 ,多年平均降水量P = 1400 mm,多年平均流量Q = 15m3 /s ,蒸发器测得多年平均水面蒸发值为 2000mm,蒸发器折算系数为 0.8 ,水面面积为 F 水=100km2,试求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 E 陆。
12. 某流域面积 F = 600km2,其上有一次暴雨洪水,测得流域平均雨量径流总量W =8000×104m3,试求该次暴雨的损失量为多少?P = 190mm,该次洪水的13. 某流域面积 F = 120 km2,从该地区的水文手册中查得多年平均年大洪峰流量模数MQ = 2.8 m3/(s.km2) ,试求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大洪峰流量 Qm为多少?能否按所给资料推求多年平均年大洪峰的洪量?14.某流域面积 F =300km2,已求得流域 100 年一遇的 24h 设计暴雨雨量 P1%=187mm,设计暴雨的径流系数α=0.82 ,试求设计净雨量 R1%及设计暴雨的损失量 S 各为多少?第三章1.某水文站观测水位的记录如图所示,试用面积包围法和算数平均法计算该日的日平均水位第四章4.某流域如图 1-2-4 ,流域面积 300Km2,流域内及其附近有 A、B、C 三个雨量站,其上有一次降雨,他们的雨量依次为 260 ㎜、 120mm和 150 ㎜,试绘出泰森多边形图,并用算术平均法和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次降雨的平均面雨量。
(提示: A、C 雨量站泰森多边形权重分别为 0.56 、 0.44 )7 . 已知某次暴雨的等雨量线图(图1-2-7 ),图中等雨量线上的数字以mm计,各等雨量线之间的面积 F1 、 F2 、F3 、F4 分别为 500, 1500, 3000, 4000Km 2 , 试用等雨量线法推求流域平均降雨量。
第六章1. 供水保证率为90%,其重现期为年。
2、发电年设计保证率为95%,相应重现期则为3.某水库设计洪水为百年一遇,十年内出现等于大于设计洪水的概率是连续二年出现等于大于设计洪水的概率是年。
十年内有4.设有一数据系列为 1 、3、5、7,用无偏估值公式计算系列的均值 x 、离势系数 Cv5.作业本题 2,4第七章作业本 3、 5 和书 7-1 (第七章、第八章均匀此类型题,只是题干不一样,方法一样,第七章为设计年径流量或年内分配(同频率同倍比),第八章为设计洪峰流量或洪水过水线(同频率同倍比)8 、某水文站有 32 年实测年径流资料,经频率分析计算,知频率曲线为得频率 P=90%的离均系数Φ90%= -1.216,模比系数K90% = 0.70P—III 型,并求,已知十年一遇设计枯水年年径流深 RP与年径流深均值 R 的差值为 R - RP =190mm ,试求十年一遇设计枯水年年径流深 RP第八章1. 某水库属中型水库,已知年大洪峰流量系列的频率计算结果为Q =1650 m3/s、CV = 0.6 ,CS = 3.5C V 。
试确定大坝设计洪水标准,并计算该工程设计和校核标准下的洪峰流量。
给出 P - Ⅲ型曲线模比系数 K P 值表如表 1-6-2P%0.1121050909599CV0.60 4.62 3.20 2.76 1.77 0.81 0.48 0.45 0.430.70 5.54 3.68 3.12 1.88 0.75 0.45 0.44 0.432.某水库洪水设计频率为 P=2%,试计算该工程连续 20 年都安全的概率是多大?风险率是多大3.某水库坝址断面处有 1958 年至 1995 年的年大洪峰流量资料,其中大的三年洪峰流量分别为 7500 m3/s 、 4900 m3/s 和 3800 m3/s 。
由洪水调查知道,自1835 年到 1957 年间,发生过一次特大洪水,洪峰流量为 9700 m3/s,并且可以肯定,调查期内没有漏掉 6000 m3/s 以上的洪水,试用分别处理法求各次洪水的经验频率。
4.某水库坝址处有1960~1992 年实测洪水资料,其中大的两年洪峰流量为1480m3/s 、1250 m3/s。
此外洪水资料如下:①经实地洪水调查, 1935 年曾发生过流量为 5100 m3/s 的大洪水,1896 年曾发生过流量为 4800 m3/s 的大洪水,依次为近 150 年以来的两次大的洪水。
②经文献考证, 1802 年曾发生过流量为 6500 m3/s 的大洪水,为近 200 年以来的大一次洪水。
试用统一样本法推求上述各项洪峰流量的经验频率。
5.已知某水文站七天洪量( W7d)与三天洪量( W3d)为直线关系,该站多年平均七天洪量W7d =41 万 m3,多年平均三天洪量 W3d =32 万 m3,相关系数 r=0.930 ,七天洪量的均方差与三天洪量的均方差之比σ7d/ σ3d =1.21 。
已知某年大三天洪量为 85 万 m3,试插补该年最大 7 天洪量6.已知某河下游站年大流量( y)与上游站年年大流量( x)相关点据具有直线关系,并求得上游站年大流量的均值 x =860m3/s,CVx=0.52 ;下游站年年大流量均值 y =1230m3/s, CVy =0.50 ,相关系数 r=0.92 。
试根据上游站 1935 年大流量 2500 m3/s,插补下游站 1935 年大流量。
第1-2 章1.d 3.b 4 c 5 b 6 a 8 b10.解:(1)计算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建库前,流域中水面面积甚微,流域蒸发基本等于陆面蒸发, 故E 陆 = P - QT/1000F =1400 - 20×365× 86400/(1000 × 1000)= 769.3mm( 2)计算建库后的多年平均流域蒸发量:建库后,流域的水面蒸发已不能忽略,因此E= 1/F [(F-F)E 陆 + FkE 器 ] =1/1000 [(1000 - 100)769.3+100 ×0.8 × 2000] =852.4mm ( 3)计算建库后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深:R = P - E = 1400 - 852.4=547.6 mm(4)计算建库后多年平均流量: Q'=1000FR/T=1000×1000×547.6/365 ×86400×1000 =17.7m3 /s 11.解:( 1)计算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 R = QT/1000F = 15 ×365×86400 /1000 ×1000 = 473.0mm ( 2)计算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 E = P - R =1400.0 - 473.0 = 927.0mm(3)计算流域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E =1/F[E 陆×F陆 +kE 器×F 水] 解得 E 陆 =852.2mm12.解:该次暴雨洪水的径流深R =W/1000F= 8000 ×104 /1000 ×600 = 133.3mm F因为损失量S 就是不能形成河流洪水的那一部分降雨,故有S= P - R =190- 133.3 = 56.7mm13. 计算多年平均年大洪峰流量Q = MQF = 2.8 ×120 = 336m3 /s不能按所给资料推求多年平均年大洪峰的洪量,因为洪峰流量是瞬时值,而洪量则对应于一定的时段。
14.(1)计算设计净雨量 R1% : R1% =α P1% =0.82 ×187=153.3mm(2)计算设计暴雨的损失量 S : S = P1% -R1%=187-153.3=33.7 mm第三章1. 用算术平均法计算日平均水位,得Z = (24.0 + 25.0 + 27.0 + 28.0 + 27.0 + 25.0 + 24.0)/7 = 25.714m用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水位,得Z = [24.0 ×4 + 25.0 ×(4 + 4) + 27.0 ×(4 + 4) + 28.0 ×(4 + 4) +27.0 ×(4 + 4) + 25.0 ×(4 + 4) + 24.0 ×4] = 26 m第四章4. ( 1)算术平均法:按流域内的两站的雨量计算:P = = 205mm( 2)泰森多边形法:由三站分布情况,作泰森多边形于图1-2-4 上,如图2-2-3 。
可见 B 站离流域过远,在流域内的代表面积为0。
A 、 C 站代表面积的权重分别为0.56 、 0.44 ,故得:P =0.56 × 260+0.44 × 150=211.6 ㎜7.P=∑Pjfj/F=1/9000 ×( 170×500+150×1500+130×3000+110×4000)=126.7mm 第六章1.102.203.P =1- (1 - 0.01)10 = 9.6%,P = = 0.0001第七章第八章1.设计洪水标准为 100~50 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 1000~500 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