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三后期管理的措施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校本届初三共4个班,共计学生171人。
上期期末考试七科平均名次为22名,全镇参考人数437人,我校参考人数169人,占全镇参考人数的39%;从总分来,我校初三学生总分进入全镇前20名、80名,120名,我校人数分别为5人、30人、51人,只是一个平均水平。
从各科成绩来,语文在镇内略为靠前,其它科在全镇、全县居中,甚至靠后。
在学生的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不守校规校纪,行为习惯很随便,道德修养差,学习风气差,学习无兴趣、自觉性很差,完全要在教师的督促下才能免强完成最基本的作业。
所以初三管理任务艰巨。
二、加强初三后期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明确了由校长和教导主任主抓初三管理;学校制定好针对实际较为科学的管理意见;行政人员坚持推门听、深入初三课堂听课,做好初三教学情况的督导;开好初三任课教师会,充分听取教师的心声,为初三教师的教学工作、辅导以及生活排忧解难;学校后勤为初三学生和教学搞好相关服务等。
(二)加强初三教师管理,调动初三教师的积极性
开好初三任课教师会,多与初在教师交流,了解初三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困难,充分听取教师的心声,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策略,最大限度为初三教师的教学、辅导以及生活排忧解难。
(三)加强学生管理
1.针对初三学生心理,正确引导,加强师生沟通
初三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是自我意识和智慧的增长期,也是心理状态极不稳定的时期,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这正是他们认识自我价值的反映,他们表现为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
他们害怕教师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因此极易出现种种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
到了初三后期,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已成定局,而对社会的挑战、家长的压力、老师的要求,他们极易出现心理偏差,表现出自卑、忧郁、焦虑、逆反、冲动、抵触等心理,同时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理解、尊重和支持。
其主要表现为:面对竞争担心学习赶不上,信心不足或完全缺乏信心;虽然努力,但成绩见效不快,又苦于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希望与老师沟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安慰;父母的责
怪和过高的希望使学生觉得心中烦恼;中考、会考已定,后进生认为大局,混到毕业。
这些心理障碍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引导、化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就会越来越重,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与学校产生对立情绪。
到了毕业前,初三学生对自我的思想道德行为的要求有所松懈,往往出现一些违反中学生守则的言行。
初三班主任和管理人员要意识到这一变化。
在日常工作中,密切关注每个学生言行动态,发现不良苗子,立即采取措施。
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在关注孩子的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言行走向。
学校也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以保证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这时,学生的言行十分活跃,教育教学的工作相当繁重,教师们一点也不能松懈,要加强师生沟通,注重谈心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争取学生家长积极配合
学生5天时间在学校学习生活,还有2天时间是在家里(校外)度过的。
曾有人列出这样的公式“5+2=0”,五天的学校教育与两天的家庭(或社会)教育的结果等于零,不管这些公式是否科学准确,其中强调着的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这一点不可否认。
因此学校通过及时召开家长会,班主任定期家访,有效利用电话、家校通和家校联系本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
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动向及他的子女在校的发展状况,积极配合学校在学生的生活、思想等方面多关心孩子,努力营造浓郁的家庭学习气氛,做好家庭教育。
3.重视学生的分类分层管理
搞好两个类别(中考生、会考生)、五个层次(拔尖生、优生、踏线生、学困生、德困生)的管理、帮扶工作。
(1)中考生、会考生两个类别的学生目标基本明确,中考生目标是参加中考升重高、普高,会考生目标参加会考领毕业证,或读职中,或就业。
要对这两类学生提不同要求,完成不同层次的训练,或求升学,或保毕业。
(2)拔尖生要提升复习、训练的难度,力求“试点班”考试有所突破。
确保优生一定考上重高,踏生加强“补偏”,尽可能促进其考上高中。
特别要加强对学困生的重点管理,要稳定其情绪,防止其心理变态和不良情绪的滋生蔓延;同时,对学困生更要关怀体贴、多与他们谈心、交流沟通,为职高招生宣传铺路。
德困生,加强纪律观点教育,加强操行管理,强调毕业条件。
总之,面向全体,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4.开好学生会
学校和全体初三教师坚持以理想前途、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学法指导等为内容对初三学生进行教育;学校根据情况(如学月考试、志愿填报等)适时召开分层学生会,发现不良苗头及时纠正教育,表现好的及时表扬。
(四)加强班级管理
1.强化班级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班主任要把全身心投入到学生中去,每时每刻要出现在学生身边,加强课堂巡查,特别是第四节晚自习,了解班级情况,及时针对性解决班级存在的问题和学生遇到的困难,做学生的贴心人,以保证学生能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班主任加强两操、自习巡视,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不要养成懒散、拖沓习惯,确保战斗力。
2、班级要营造浓厚的迎考、备考氛围
通过学月考试评比总结,室外宣传栏,学生个别谈话、中考倒计、中考立誓、中考励志语等多样的方式、多种载体,使每个学生明确目标,在班内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
3、张驰有度,提高效率
班主任要善于给学生加压,又要善于调节,让学生提高时间利用的效率,杜绝低效的疲劳做法,让学生张驰有度,劳逸结合,以提高效率。
根据攻坚计划,营造考前氛围,引导师生全身心地投入迎战状态。
鼓励学生打破“已成定局”意识,“现在多流汗,六月不遗憾”。
同时,教师又要引导学生稳定情绪,不要有大的波动,学习劲头上要“激情似火””,心理状态上要“心静如水”。
注意身体锻炼及营养,不要开夜车。
(五)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1.加强集体备课工作,精心编制导学案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团体作战作用,重点中考命题的考点、重点、难点,掌握规律性的东西,提高课堂教学中的针对性,全体初三教师要高度重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多切磋、勤商讨、紧紧围绕中考,认真落实中考指导工作。
每位教师要搞好5个研究:研究中考命题意思;研究考试要求;研究近三年考题,把握命题趋势;研究试卷评价与分析,掌握答题技巧;研究复习方法和复习方式,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课要高密度、快节奏、高效率,复习阶段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优化训练,而训练的重点在于讲评,讲评课对复习课起到了矫正、巩固、补充的作用。
精编复习知识要点、精选例题和红习题,确保训练针对性和层次性。
在选取练习题目上,要对现有的成品材料进行整合,使之有针对性,切忌随便使用,高耗低效。
同时要特别注意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运行情况及时修正、调整复习计划,做到计划准确、可行。
2、抓好课堂主阵地,向课堂要质量
课堂教学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中心环节,要注意“三讲两不讲”:“三讲”即讲重点、难点;讲规律、拓展;讲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
“两不讲”即自学能会的不讲;讲了
也不会的不讲。
在紧扣课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书由厚读薄,由薄读厚,指导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自学,但同时又要避免“大撒手”或复习过程“散打”,指导要恰当。
3、加强考试的管理,注重实效
除四月初、五月初两次学月考试外,五月中下旬、六月5日前进行两次模拟考试,做好考试组织,按中考要求,规范命题,认真进行成绩评比、分析,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好自己,对进步显著的学生进行表彰鼓励;对偏科生进一步加强辅导;坚持以测代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熟练程度和应考心理素质。
4. 加强升学体育和实验操作考试的迎考训练
坚持上好常规体育训练课和实验操作课;做好实验操作考试的考前演练。
(六)加强后勤管理,落实后勤保障
1.调整寝室,动员学生入住,保证初三的学习时间和教学时间
2.加强就寝纪律管理,保证初三学生休息和睡觉时间,保持充沛的学习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