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核心经验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1

基于核心经验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1


11
4、核心经验和 指南目标的关系
12
4、核心经验和指南目标的关系
• 指南,零散、不全面、不系统、不统整
13
14
5、核心经验的特点:
为什么把这些经验界定为核心经验? 特点: 基础性、系统性、适宜性、前瞻性
15
• 数数逻辑思维能力: • 计数活动的实质是在所数的物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中从1起各数 之间建立一一对应,而把最后一个元素所对应的那个数作为计数的结 果。 • ①为了将计数的物体从环境中分离出来,必须先找出计数物体之间的 相同点。(匹配) • ②将物体分类,分出哪些是需要数的,哪些不要数。(分类) • ③将需要数的物体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或者是在心理上进行排列。 (顺序无关原则) • ④按照习惯顺序回忆数词。(固定顺序原则) • ⑤将数词和被数物体一一配对,即手口一致地点数。(一一对应) • ⑥说出总数,把最后一个数词作为基数使用,用来表示所数物体的总 数。(基数原则) • 如果幼儿尚未建立顺序性和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数数时就会出现重数 、漏数或跳数的现象;如果没有建立类包含性关系,他就不可能说出总 数。
• 一个儿童摆弄10个石子,他可以掂一掂以了解其重量;可 以摸一摸以了解其表面的光滑度。“重 量”与“光滑度” 是关于对象(石子)本身的知识。 • 他将10个石子排列成不同的 形状,沿着不同的方向点数它 们,其总数“10”总是不变的。这里,儿童将手指一一地( 不重复也不遗漏)点 向10个石子,是具体动作;从这种具 体动作中认识到总数“10”总是不变,则是一种反思,是反 过来对自身的 具体动作进行思考。具体动作可以有很多种 (可以从不同的石子开始,可以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 但总数的 “10”却是恒定的。只有通过反思,体会到这种“ 恒定”,儿童才真正学会了计数。 •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 了。
6
数学核心经验:
7
1、物体的的属性可用来对物体进行匹配、分类,组成不同的集合;
集 合 集 合 与 模 式
2、同样一组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3、集合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感知其关系; 1、模式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成的序列(可以是重复或发展)它 不仅存在与数学中,也存在与这个世界中;
模 式
2、识别模式可以有助进行预测和归纳概括;
3、同一模式可以用不的方式来表征;
8
计 数
1、可以通过计数来确一个集合中数量的“多少”。 2、计数的基本原则适用于任何集合;
数 概 念 与 数 运 算
3、小集合的数量可以不数数就直接感知到
数 符 号
1、数字有多种不同的用途; 2、数量是物体集合的一个属性,我们用数字来命名具体的数量
数 运 算
1、给一个集合里添加物体能使集合变大(组合),而拿走一些物体 使集合变小(分解);
31
33
34
• 支持性的教育活动: 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将模式渗透于儿童生活中 关注模式活动中的发现与探索,讨论与表征(这 个模式该怎么继续呢?下一个应该是什么?你能 相处另外一个相同的模式吗?)
35
二、图形与空间
• 图形
• 核心经验要点一:对图形特征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帮助我 们对图形进行定义和分类;(活动案例4—图形核心经验一) • 核心经验要点二:不同的图形可以合成一个新的图形( 组合),或分割成其他图形(分解); 创意拼搭 • 核心经验要点三:图形变换包括移动、翻转或旋转变化 等;(活动案例5、6:收玩具、拼搭图形-1)
2、可以根据数量的属性来进行比较,还可以根据多、少、相等来进 行排序; 3、一定数量的物体(整体)可以分成几个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这 几个部分又可以合成一个整体
9
量 的 比 较 比 较 与 测 量
1、确定属性特征是量的比较之重要前提;
2、语言可以用来识别和描述特定的属性; 3、量的比较具有相对性、传递性;
• 活动案例:图形—摸图形
22
数学语言:
• • • • • 维果茨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帮助幼儿思考(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呢)? 理解幼儿的数学发展水平(3+2) 扩展幼儿经验 数学语言精确的表达数概念 探索模式时: • 红绿黄绿黄黄红绿黄黄,一个红、一个绿和两个 黄 • 这个模式里你看到了什么,什么地方是重复的, 我们怎么给这个模式命名呢?它的规则是什么?
23
4、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 体验的基础上。 概念: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
幼儿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具体经验越丰富, 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为他们提 供丰富多样的经验,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数学概 念的抽象意义。相反,如果幼儿缺乏多样化的经验, 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会出现问题。 数的分合,分5个桔子、苹果 、蚕豆, 活动案例2:挑出三角形 24
• 案例分享1:老狼老狼几点了
17
多元表征:

脑研究证实,学习者接触的表征形式越多, 学习就越深刻,当用很多的表征形式来表征一个 新概念时,学习者的大脑就会在这些概念和其他 他们已经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更多的联系。 教师可借用事物情景、教具模型、图形图标、口 语以及书面符号、画画、手指等多种表征手段。 空间方位:实物(幼儿动作,上下、中间、)— —用绘画描述出来,橡皮泥搭建。(动作、图画 、语言、建构)
29
模式: 核心经验要点一:模式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成的序列( 可以是重复或发展的)它不仅存在于数学中,也存在于 这个世界中; (ABABAB,ABABBABBB) 核心经验要点二:识别模式可以有助于进行预测和归纳概 括; 核心经验要点三:同一模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征;
30
模式的识别、复制、扩展、创造、比较、转换、 描述和交流等,其中模式识别能力是基础,模式 的复制、扩展、创造、比较、转换、描述和交流 都是在模式识别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模式运 用能力。模式识别能力是指获得模式结构的能力 ,即辨别出模式单元有哪些组成元素,模式各单 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对模式的识别概括 能力既是数学理解的核心.
5、发展幼儿思维结构的原则
“幼儿要么是记不住,要么是记住了却不能理解和 应用” “我认为孩子会了,但实际上他们学的知识不能迁 移” “会的孩子好像并不是我教会的,而不会的孩子却 怎么也教不会。”
25
• 不应只是着眼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 排序——不只是把正确的方法教给幼儿,而应该是充分的 操作和尝试,从中领悟到逻辑经验,(可逆性、传递性、 双重性) • 可逆性,指从两个方向排序的能力,也就是将物体按一定 量的差异排列成递增或递减的顺序; • 传递性,可理解为如果B比A长,C比B长,那么C就比A长, (B大于A,C大于B,所以C大于A),所以序列中个对象之间 均可用传递的方法,判断它们量的关系。 • 双重性(相对性),指按等差关系排列的物体序列中,任 何一个元素的量都比前面一个元素大,比后面一个元素小 26 。
16

二、幼儿数学教育的实施原则
• 1、儿童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到符号 理解的渐进过程,提倡“多元”表征。 • 具体(实物、动作)—表象(图片、点卡)—符 号、概念(三角形、4) • 例如:与数字4相比,一副4辆车的图画与真实的 四辆车有更多的共同点,在数字旁边加上圆点, 能给幼儿提供额外的线索,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 数字4。
36
37
38
• 空间方位
• 核心经验要点一:空间方位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详细地 表明方向、路线和位置等; • 核心经验要点二:描述位置和方向的方位语言很重要, 它们常常是相对的,例如前和后,上和下,左和右或近 和远; (活动案例7母鸡萝丝去散步) • 核心经验要点三:视觉图像:大脑中的视觉图像可以用 来描述和操作图形、方向和位置等;
18
• 2、儿童的数学学习离不开与日常生活情境相联系 的学习情景,“情景教学”。 • 知识是有效和有用的 • 生活化数学、应用型数学。 • 直接感知—做中学(直接经验) • 实际操作—玩中学(游戏) • 亲身体验—生活中学(生活) 单双数(电梯、电影院位置、门牌号、车辆限行)
19
• 3、儿童数学的学习既需要动手操作,探索借助手 、脚、耳、目学习,也需要数学语言—倡导“手 脑并用” • 动手操作:点数动作水平的不同动作表达的不同 • 拼图,通过操作获得心理旋转 • 皮亚杰:“思维是内化的动作,抽象的思维起源 于动作”。动手操作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事物间的逻辑关系。
测 量
1、比较必须是“均等”的,即计量单位的大小必须相等,且必须是 不间断或没有重叠的;
2、即使是一个物体,也有许多不同的属性特征可以进行比较与测量, 了解和确定物体的属性特征是进行比较与测量的重要前提; 3、计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出的单位数量之间是一种反向的关系,也 就是说,当计量单位越小时,测量的物体中包含的单位数量就越多;
基于核心经验的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西华师范大学 彭曦 1
• “学科教学知识”(PCK_)最早是舒尔曼(Lee S.Shulman)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是指针对 教学专门的知识系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教什么——教育内容的知识; 教谁——教育对象的知识; 怎么教——教学策略的知识。
39
三、数概念与数运算
计数: 心经验要点一:可以通过计数来确一个集合中数量的 “多少”(活动案例8:数数—动一动、数一数) 核心经验要点二:计数的基本原则适任何集合; 原则:固定顺序、一一对应、顺序无关、基数原则( 计数到最后一个物体的数词代表该集合的总数) 核心经验三:小集合的数量可以不数数就直接感知到 。(麻将骰子,教室人数)
• 数的分解:互补、互换、可逆
27
一、集合与模式
集合: 核心经验要点一:物体的属性可用来对物体进行匹 配、分类,组成不同的集合; 核心经验要点二:同样一组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方 式进行分类;
活动案:3:集合(儿童分类游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