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小学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2018学年度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

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3、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4、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

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方面: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自然、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方面: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

重视地方、
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五、教学安排
第一周让我想想
第二周我能这样做吗
第三周学习、生活有计划
第四周有趣的发现
第五周我也能做研究
第六周我们的科学兴趣小组
第七周请让我来帮助你
第八周让爷爷奶奶开心
第九周叔叔阿姨辛苦了
第十周可爱的祖国
第十一周国旗国旗真美丽
第十二周可亲可敬的中国人
第十三周我在长大
第十四周努力才会有收获
第十五周我们的丰收会
其它周复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