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唐宗清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管理学系E-mail :zqtang@绪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征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引言社会学:观察问题的新角度•(美)伯格:社会学的一个智慧之处在于,世界并不是它们看起来的样子。

其诱惑力是它教我们用一种新视野看待我们终其一身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社会学实际上是意识的特殊形态,它把注意力放在以往被我们所忽视的人类社会环境上,并对其作出崭新的更有意义的解释。

•米尔斯:提出社会学想象力。

认为它是一种特有的心智素质,它思考人们实际上所需要的是什么以及人们感到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能帮助人们运用所了解的情况发展理性,以清醒地总结正在进行和将要发生的事情。

•用此就能消除日常经验的局限性。

它能使人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的产生• 1.1产生的标志•(法)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社会学创始人,创造并使用“社会学”概念,明确提出该学科研究对象、和目标。

•代表作:<实证哲学教程>(共6卷)发表于1830-1842•研究对象:人的理性及其心理在社会生活影响下是如何发展的,其目标指向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

•两个研究主题: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前者指秩序和稳定性问题--社会如何以及为何成为一整体并持续存在下去;后者指社会变迁问题--是什么使社会发生变化并决定这些变化的性质与方向。

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可参照自然科学方法,其使命是建立实证研究方法,具体包括观察、实验比较和历史方法。

•实证之含义:现实而非虚幻、有用而非无用、可行而非可疑、确切而非含糊、肯定而非否定。

• 1.2社会学产生的条件•历史条件:•欧洲的两次革命及其影响。

•生产率大大提高;社会结构深刻变化、最明显的在于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生活方式迅速变化传统的密切型人际关系与传统价值标准所剩无几。

法国革命资产阶级对君主制的反对直截了当。

这个时代是个转型的时代,“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启蒙思想家的所预言的理性王国,并没有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端。

•思想条件:•社会学产生前许多思想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哲学和伦理思想及宗教观念。

其中影响最大是近代以来的社会思想,如霍布斯、洛克、卢梭的政治社会思想、圣西门、欧文等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学术条件: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诸学科突破性成果,启发社会思想家的认识:能否用自然科学方法去研究社会科学。

1.3马克思与社会学•马克思是唯一一个拒绝使用社会学来称谓自己的理论却被冠以社会学先驱之一的理论家。

•马克思与孔德是同时代人,其理论宝库广泛涉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史学,其社会学思想和观点贯穿其中。

•马克思社会学思想有两大观点:一、社会冲突和社会革命的不可避免性,特别是其阶级斗争学说;二、强调社会的经济基础。

尽管在其他学说上有争议,但在这点上社会学家持赞同态度。

2、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2.1西方社会学的形成•社会学产生于欧洲,一批早期社会学家居功至伟。

除孔德外还有:•(英)斯宾塞:受达尔文影响,提出社会进化论,为此论之创始人。

认为社会与生物进化一样,自下而上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对社会起支配作用。

著<社会学原理>等著作,阐明社会基本原理。

用增长与分化等概念分析社会结构的变化规律,强调结构功能,作为分析出发点,后形成功能论学派。

将社会学研究视野集中于结构与功能,缩小了研究的范围。

•涂尔干(Emile Duckheim)法国社会学家,1820-1903•西方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使社会学真正实现建成完整严密的科学的目标。

•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是发生在社会集体层次上的现象,人人时时遵守、外在于个人的集体行为与思维方式。

社会事实可分两类:物质与非物质,但都有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之特点。

•实证方法论原则:用统计方法研究自杀现象,成为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者。

必须把社会事实看作物;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将功能分析与因果分析区分开。

•核心概念:社会团结,指维系社会的最基本力量。

其动力来自集体意识:成员之共同信仰、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

•主要著作:<社会分工论>、<自杀论>等;•韦伯:德国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1864-1920•开创反实证的理解社会学。

认为客观存在的是具体的个人及其社会行动,社会作为实体并不存在,只是称谓一群人的名称,故社会研究只能从个人及其行动出发,而非社会结构与社会本身。

因此“社会学应是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的科学”。

•方法上,把社会行动划分为四种“理想类型(目的合理、价值合理、情感合理和传统式行动)”,其中目的合理为合理性最高的行动。

•关于社会关系与组织和权威问题的论述:其中关于权威分类与科层制组织的观点对后来社会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古代犹太教>、<经济与社会>。

2.2美国社会学的发展•社会学产生于欧洲,蓬勃发展于美国。

欧洲社会学注重体系建立,美国社会学为现代社会学代表,长于社会学问题探讨。

美国早期社会学家则两者兼有。

早期代表:•萨姆纳与其<民俗论>。

萨氏此书通过对民俗与伦常的探索开创了社会学研究新视角和领域。

•沃德与心理社会学。

沃德认为心理因素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地位,感情、欲望是心理方面一综合力量,但其是自然盲目的力量;而智力则是有目的力量,会导致积极主动的社会进步。

•托马斯与芝加哥学派。

托氏开创了社会学的生活史研究法,促成社会学研究从书斋走向生活,研究活的历史、人们现实态度和社会变迁。

此学派还有斯莫尔和帕克,后者开创了城市研究的先河。

2.3当代社会学的发展2.3.1西欧的社会学:其战后社会学发展特点是理论思维与批判色彩。

批判理论代表法兰克福学派;达伦多夫的冲突理论;布迪厄的文化资本论;2.3.2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学:依附理论是此类研究最重要的成果。

其他成就主要在于结合本国实际,探索社会学本土化问题。

2.3.3美国社会学研究发展特别更快速,社会学研究论著和出版物成倍增长,专业研究机构纷纷成立,专业研究人员(学、硕、博)倍增。

2.3.4日本、苏联的社会学也发展很快。

3、社会学与中国社会3.1传入时期社会学出现的两种观点:一说认为从康有为讲学算起,另一说认为从严复译作算起严复,社会学传入先驱。

1902年出版译作<群学肄言>(斯宾塞:社会学研究),另译有赫胥黎<天演论>、斯密<原富>和穆勒<名学>。

从日本传入:日本明治维新学西有方,中国要学习日本,故大量派遣留日学生,1905年,多达1-1.5万,学生学社会学的很多。

章太炎1902年,译日人著<社会学>;谭嗣同最早用此术语。

美国教会学校对社会学的移植:根据中美<望厦条约>,教会教育在中国发展很快,兴办各类学校,圣约翰大学最早开设社会学。

3.2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社会学最早开设社会学的大学是在20世纪初,京师政法学堂、京师大学堂和圣约翰大学。

陶孟和与人合作的<中国乡村与都市生活>1915为我国学者第一部专著。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清河实验对社会学发展与社会改造作了贡献,吴文藻和费孝通主持了首批社区研究。

孙本文在社会学的引进和学科化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

3.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学1952-1978为社会学研究与发展中断时期,期间虽然有恢复的努力,但未成功。

1979年,开启重建社会学的进程。

80-82年一批大学建社会学系,此后社会学在高校与一些省市得到发展。

重建成果:走向成熟,机构组织、图书资料、出版物及机构建设初具形态;社会学开始为振兴中华发挥作用;社会学本土化发展初见成效。

二、研究对象1关于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孔德:社会整体说;韦伯:个人及社会行为;社会群体和群体生活说;社会制度、社会过程和社会组织说;社会关系说。

还有问题说、科学群说、组合说等。

2研究对象定义一: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定义二: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与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四点说明:社会学将各类社会都看作整体;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是研究的入手点;要探索的是部分对整体的意义、社会关系和结构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属社会科学,要对社会现象作具体研究。

英格尔斯概括的社会学研究题材大纲对研究对象的进一步解释:1)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的关系:社会关系是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社会即社会关系体系,如政治、经济、一般社会与思想关系);社会关系是以社会成员的共同交往活动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是通过社会行动和社会交互作用而发生的,行动为内容,关系为形式,两者相互依存)。

2)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的关系:为前一对关系之宏观表现。

结构是指各群体间稳定相互作用的模式,是社会现象之静态方面;过程则指现象之动态方面。

社会学从宏观、微观、动态、静态多视角来研究社会。

3研究领域与基本问题3.1研究领域:以社会为对象的研究领域划分:行动、关系、结构、功能变迁;以人类社会活动为对象的研究领域:政治、经济、法律、家庭等。

3.32基本问题:其涵盖面涉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何以要加入群体成为其一成员?自然人变成社会人之机制?个人与社会如何互动?互动中文化与环境起何作用?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基本结构是什么?人们活动的基本形式有哪些?组织有何作用与地位?阶层对成员与运行有何作用?社会变迁:变迁之动因、基本形式、社会问题对变迁的意义、变迁的前景、变迁对人的生存发展之意义。

三、学科特点与功能1知识体系:可分三大部分1.1理论社会学:对社会的构成要素、关系、行动、结构、过程制度与变迁等问题的理论性分析。

1.2研究方法:包括研究方法论、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等。

1.3应用社会学:指将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某一社会现象与问题的研究,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去分析以至解决具体问题;还可产生具体、局部的概念与理论。

3.2学科特点整体性: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方法科学性;应用性:建设性与批判性:3.3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与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和关系;与历史学、人类学的关系;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3.4功能与意义关于功能:指系统内各部分对维系该系统所起的作用。

描述功能:解释功能:社会控制与社会管理功能:预测功能:社会批评功能:教育功能:关于意义:对社会:为社会发展战略选择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制定与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为建立文明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作贡献。

对个人:可以作为教书的职业;可以作为研究的事业;广泛应用于其他职业领域。

本章阅读书目:1.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重排第一章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大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三版第一章本章思考题: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2、你如何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把握?3、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有哪些?各自有哪些社会学思想?4、为什么说欧洲是社会学的发源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