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 土壤环境与人体健康

第4章 土壤环境与人体健康


4. 农药对土壤的影响 农药施用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喷施于作物体上 的农药(粉剂、水剂、乳液等),约有一半左右散落于农 田,这一部分农药与直接施用于田间的农药构成农田土壤 中农药的基本来源。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农产品 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 5. 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 工业废物和城市垃圾是土壤的固体污染物。例如, 各种农用塑料薄膜作为大棚、地膜覆盖物被广泛使用,如 果管理、回收不善,大量残膜碎片散落田间,会造成农田 “白色污染”。这样的固体污染物既不易蒸发、挥发,也不 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种长期滞留土壤的污染物。
3.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有细菌、真菌、放线菌、 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也很大,1克土壤 中就有几亿到几百亿个。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多。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有机质矿化和腐殖化, 分解矿物质,固定氮素等。
土壤水 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布满着大大小小蜂窝状的 孔隙。直径0.001-0.1毫米的土壤孔隙叫毛管孔隙。存在于 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还 能溶解和输送土壤养分。 进入土壤中的水在不断地运动中:有些可以被植物吸收 利用;吸附水和毛管水留在土体里,重力水容易流出土体。 适宜的土壤水分是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和获得高产的前提。 水 入渗
2.有机质: • 土壤中的有机物质。 •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 标志。在一般耕地耕层中有机质含量只占土壤干重的0.52.5%,但它的作用却很大: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增强 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改良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土壤微 生物的活动,刺激作物生长发育,对土壤重金属、有机污 染物的吸附固定等。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一方面全球人口迅速增长对粮食的 需求不断增加,农业集约化生产加快,对土壤的开发强度越 来越大,肥料、农药等各类农业化学品投入剧增;另一方面 工业快速发展,直接或间接的向土壤排放污染物也越来越严 重,导致土壤污染,不但直接导致农作物的污染和减产,降 低农产品品质,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畜健康。 土壤中的污染物还会在水力和风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大 气和水体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引发其他生态环境问题。工 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生态、人类健康等问题已经极为严峻。
【阅读材料】工业和农业污水灌溉下的“丰收”
——河北污水浇灌加重土地污染
2. 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工业中排出的有毒废气, 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例如,有色金属冶 炼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铬、铅、铜、镉等重金属。 3. 施肥对土壤的污染 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不合理的使用 ,也会引起土壤污染。从化肥的原料开采到加工生产,会 带进一些重金属元素或有毒物质,其中以磷肥为主。磷肥 的生产原料为磷矿石,含有镉、汞、氟和砷等。畜禽等养 殖业有机废弃物中含有铜、锌、砷等污染物,作为有机肥 料长期大量施用,会引起土壤重金属积累和污染。
第4章
土壤环境与人体健康
【导入案例】“镉大米”就在餐桌上?
“镉米”:
饭碗中5.21
大众日报,2011.02.15
4.1 土壤概述
土壤是覆盖在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的自然功能:支撑植物生长;提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 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 自然环境五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 物圈。在自然界中,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处于其他圈 层的交接面上,对各圈层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起着维 持和调节作用,成为有机和无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 心纽带。
“万物土中生”,土壤为我们提供食物,人类的健康和 幸福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土壤的质量。 土壤不仅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地,人类生活的环境,也 是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 由于土壤在生物圈的位置和作用,也由于土壤是人类社 会生产的一种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成为人类生 存最重要的自然资源。
4.2 土壤环境污染
4.1.1 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 体三类物质组成的。
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 有机质和微生物等。 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 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 的空气。
土壤固相物质 1.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 矿物颗粒(砂粒、粉粒和粘粒)。 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 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各粒级土粒的组成
再分布
土壤空气 在土壤固、液、气三相体系中,土壤空气存在于土体内未被 水分占据的空隙中,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如果孔隙度不变 土壤含水量多了,空气含量必然减少,反之亦然。所以土壤 空气含量随土壤含水量而变化。
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差异也大。
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的差异
O2(%) CO2(%) N2(%) 气体 其它气体 20.94 0.03 78.05 0.98 近地表的大气 18.0-20.03 0.15-0.65 78.8-80.24 0.98 土壤空气
4.1.2 土壤的生态意义
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底或基础,生态系 统中的很多重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的。
土壤无论对植物还是对土壤动物来说都是重要的生态 因子。 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而且也是土 壤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土壤中含有多种多样的生物, 如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 蚯蚓、软体动物和各种节肢动物等,少数高等动物(如鼹 鼠等)终生都生活在土壤中。
4.2.1 土壤污染源
工矿企业 农业生产、居民生活
大气污染颗粒沉降
城市污泥和垃圾、有机肥 料、农药
“三废”排放
污水灌溉
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主要有: 污水灌溉、大气污染、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固体废弃物 污染等。
1. 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 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一般有增产 效果。但污水中还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 的物质,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必要的处理而直接用于农田灌溉, 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例如采矿、 冶炼、电镀等工业废水能引起镉、汞、铬、铜等重金属污染; 石油化工、肥料、农药等工业废水会引起酚、三氯乙醛、农 药等有机物的污染。
植物的根系与土壤有着极大的接触面,在植物和土壤 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有着强烈影响,因此通 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对动物来说, 土壤是比大气环境更为稳定的生活环境,其温度和湿度的 变化幅度要小得多,因此土壤常常成为动物的极好隐蔽所, 在土壤中可以躲避高温、干燥、大风和阳光直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