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现代诗歌阅读
解析 C项,诗的第一节写的是视觉意象,而结尾“淡淡的槐花香”则是清香逸远的, 是嗅觉意象。视觉和嗅觉交错,加强了诗的感染力。 答案 C
7.“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既是实 写又是虚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虚实结合,虚的是对祖国那份思念,实的是诗人肯定这片槐树叶来自故国, 深化了中心,升华了主题。
思考1:你一般从哪几个方面来鉴赏现代诗歌?要抓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D项,只有第四行是白描手法。 答案 D
6.对第三节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 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 B.“沾着些故国的泥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 告语,感情充沛,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C.尾句和首句呼应,以视觉方式再一次写槐树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 中心意象的整体构造,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D.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既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 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思考2:你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你会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去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涵性,诗句的技巧性,诗意的画面性。 第一,诗歌的个体性。写作诗歌,要有自己的诗风和自己的风格。有的人擅长写
柔情诗,有的人擅长写抒情诗,有的人擅长写较有前卫意识的探索诗等等。 第二,思想的内涵性。思想的内涵性是一个共性问题,当你的诗作一经被传播出
去,作者就要肩负起社会的责任,你带给读者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理念,你想告诉读者 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思想,应该完全体现在诗歌之中,这是毫无疑问的。
二要把握形象。现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 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 会诗人的情感。如徐志摩的《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 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抓住诗的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很重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 娇羞”,实际上是以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我们读到这样的艺术 形象,就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般。接着诗中写 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抒发出 来。让读者与作者共同感受那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我们抓准了诗中的形象,也就 能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诗歌的主旨。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 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卅日 在苏格兰高原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 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刈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 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 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 野时的渺小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8题。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啊啊,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现代文阅读Ⅱ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现代诗歌阅读
一、(2019·山东新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刈禾女之歌 辛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姊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五要分析技巧。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重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诗歌表现手法在诗歌中 的妙用,如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常用表 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衬 等。如上文所举例子中,《赠日本女郎》运用比喻和反复;《乡愁》运用比喻和排比; 《我爱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后直抒胸臆。由此可见,诗人是通过运用多种修 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抒发丰富的情感的。
形式是为内容而服务的,新诗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来自由地抒发诗人奔涌的激情, 或者自由地表现诗人心中的潜流。它们将新的思想感情融于诗的艺术形象,融入诗情 画意的意境,因此,阅读新诗要善于把它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感受诗的艺术形象, 体味诗美,从而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现代诗歌的写作特点 一篇优秀的诗作,一般应具备四个方面的写作特点,即:诗歌的个体性,思想的
4.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解析 (1)精准审题:“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明确了抒情对象;“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考查抒情人称的妙处;“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明确了答题要求。 (2)规范答题:①主人公自述的语气是第一人称,便于抒情,富于真实感;②从抒 情主人公本身而言,表现了抒情人物的心理状态;③有利于突出人物与原野的关系, 便于表达主题,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答案 ①可直陈内心,并将眼前所见与个人记忆结合起来,让刈禾女的形象更为丰 满;②通过刈禾女情绪的起伏变化,形成内在的韵律感;③充分调动个人感官,多 角度呈现人与原野的关系;④从“我”的角度抒情,“我”既指刈禾女,部分地方 也可指诗人,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8.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为什 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答案 因为这是祖国的树叶,所以是最美的最宝贵的。而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 是因为作者离开了祖国就像槐树叶离开了槐树一样。作者很思念祖国,很想回到祖 国的怀抱中去,而看到落叶后这种感情就更加浓烈了。
第四,诗意的画面性。一首好诗,除了掌握以上写作特点外,还需要诗的联想(或 想象)的画面性,没有画面的诗是苍白的。人们常说的“诗意”,就在于读者与作者一 起构造诗中的意境——画面的形象,作者要让读者产生共鸣,因此,作者要在自己的 诗作中写出具有画面动感的诗句来。
[解题策略] 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 和创作风格。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创作的 灵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1933年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起了身 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对她的怀念,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自传体抒情诗。了解这一 背景对理解整首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并非所有的诗歌都要了解其创作背景, 主要还是从诗歌本身内容出发,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解析 D项,“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错。原诗中有“我是原野上的 主人/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你听 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 可见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并没有渺小感。 答案 D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 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 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 愉悦的心情。 D.“你听 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 强了抒情效果。
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 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 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 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阅读鉴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该 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 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 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
第三,诗句的技巧性。一首好诗,尤其是现代比较前卫的探索诗,诗中的遣词造 句很重要,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要深思熟虑,甚至要适当经过语言的技术处理,不能 太白,更不能太直露,靠一般的比喻是远远不够的,它满足不了读者审美空间的延伸, 为此,还需要通过一些变形的词根和跳跃的意象来图解帮助诗的饱满性,以便产生诗 歌的视觉和感觉效果,使诗中的形象更为丰满,意境更为深远,从而增强诗歌的内张 力和冲击力,这样的诗作才会有力度。
四要品味语言。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的特点,富有 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台 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每节开头分别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的内涵。 其前面冠以“一枚小小的”“一张窄窄的”“一方短短的”“一湾浅浅的”等词语, 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 律美的感受。品味语言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和语体色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