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目标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目标: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

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概况。

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容、关系及其实质、影响。

能力目标: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探究宗法制与分封制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高考考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作用、影响及之间的关系。

易错点:区分宗法制与分封制。

第一单元第二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目标:了解秦的统一过程。

皇帝制度和中央政府的确立。

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及影响。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能力目标:利用阅读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比较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目标:认识秦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高考考点:秦朝中央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易错点: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学目标:了解汉代、唐朝三省六部制、北宋、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及带来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通过理解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体会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教学重点:汉至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考考点:汉至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易错点:区分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特点。

第一单元第四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知识目标: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

掌握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掌握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能力目标: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目标: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其影响。

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教学难点:明清两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高考考点:明朝内阁的设立;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易错点: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

第二单元第五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知识目标:爱琴文明及其所包含的文明及表现。

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内涵、表现。

城邦的主要特征,其政治体制分类及主要特点。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能力目标:问题探究,通过问题层层展开,学生合作参与课堂讨论,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影响。

情感目标:体会到古代希腊罗马的辉煌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认识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古代文明各有千秋,都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各有利弊。

教学重点:爱琴文明及其所包含的文明及表现。

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内涵、特征及表现。

教学难点:理解希腊城邦不同政体的差异及对公民政治的分析。

高考考点:古希腊文明的组成,地理环境与城邦形成的关系。

易错点: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第二单元第六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知识目标:掌握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源,发展历程,影响。

理解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

能力目标:通过对希腊地缘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重要内容,感受古代希腊的辉煌,分析古代希腊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感受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重点:古希腊民主制的内涵。

难点:古希腊民主制产生的根源、实质和历史作用。

高考考点:古希腊民主制产生的根源、实质和历史作用。

易错点:雅典主要民主机构的产生方式、性质及职能。

第二单元第七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知识目标:掌握罗马法《十二铜表法》和万民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产生、主要内容、特点、作用及影响。

理解罗马法的演变实质。

能力目标:以案说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来全面理解罗马法的重要作用。

情感目标:罗马法不仅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典,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对后世尤其是近代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教学重点: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罗马法的影响。

高考考点:古代罗马法的内容、发展、影响。

易错点: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别。

第三单元第八课英国的制度创新知识目标:掌握1688年光荣革命及1689年《权利法案》的内容、实质、影响。

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特点及其对英国历史及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

能力目标:探究近代社会民主制度取代专制制度是人类社会的进步,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是国情所致,是历史的必然,树立民主与法制的意识。

理解君主立宪制的与封建君主制的明显区别、意义。

情感目标:通过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注意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教学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特点及影响。

《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君主、议会、内阁的关系及各自的权限、作用。

高考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特点及影响。

《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

易错点:英国代议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三单元第九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知识目标:了解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了解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能力目标:通过史料研读、问题探究去广泛的联系、对比分析出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情感目标:三权分立体制是防止出现专制独裁的制度安排,它为美国崛起奠定了制度基础。

教学重点: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作用、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总统和联邦制。

教学难点: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高考考点: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作用。

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易错点:美国1787年宪法遵循的三大原则。

第三单元第十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知识目标:掌握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理解《法国1875年宪法》和德国1871年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了解德国的统一历程。

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能力目标:分析材料,通过学习,搭建知识框架;反思历史,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目标:民主制度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长期斗争的信念。

教学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作用、影响。

教学难点: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的体现。

“德意志特色”的历史原因。

高考考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作用、影响。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易错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鸦片战争知识目标:林则徐禁烟。

二次鸦片战争的开始和结束。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鸦片战争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中国战败的原因。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林则徐是中华民族英雄的原因。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

高考考点: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易错点: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目标:太平天国运动的建立、灭亡、特点、意义。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作用及影响。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到太平天国企图用基督教改造中国,而洪仁玕企图用英国资本主义制度改造中国,都因为条件不允许而失败。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失败及意义。

《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高考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易错点:区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第四单元第十四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目标: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作用、影响。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结束。

能力目标:利用史料研读、问题探究的方法,广泛联系历史史实,深入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危害。

情感目标:通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民族的灾难和屈辱,加强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教育,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894年到1901年间,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高考考点: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

易错点:列强对华侵略的阶段特征。

第四单元第十五课辛亥革命知识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掌握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历史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作用及影响。

教学难点:三民主义。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高考考点: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作用及影响。

易错点: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