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 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
图5—1 多元因素专题地图的计算机制图过程
§5.2 专题地图内容选择与制图综合
一、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底图 专题地图所反映的现象大大超过了普通地图的内容范畴,
然而,这些现象又不可能脱离它的地理基础。“皮之不存,毛 将焉附。”这里的“毛”就是专题内容,“皮”就是地理基础。 普通地图上所表示的水系、地貌、居民点、交通网、政区界线、 土质、植被等就纲规定的技术要求,将所需表达的专题内容按
经过实验确定下来的地图设计方案,转绘到地理基础地图上, 成为一幅专题地图。
利用计算机制图技术是进行专题地图原图编绘的主要途
径。对以图斑线划形式为主体,反映现象分布状况和范围的 地图,以通过扫描资料图或作者原图进行屏幕矢量跟踪整理 为主要手段;对以统计图型为主体的人文经济地图,则以在 屏幕上进行图形设计为主要手段。 3.出版前准备阶段的工作
二、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过程 编制专题地图与编制其他地图一样,可分为编辑准备(地图 设计)、原图编绘和出版前准备等三个基本阶段。 1.编辑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 (1) 研究与所编图相关的文件,包括科学研究机构和专门业 务部门公布的正式文件,也包括党和政府的某些政策性文件。目 的是避免在所编图上出现科学性或政治性的错误,更好地在所编 图上体现党和政府的政策意图。例如在人文经济图中应体现某些 政策性的指标。 (2)收集、分析和评价制图资料,研究地图的内容特征,并制 定出详细的编图大纲。在收集、分析、评价制图资料的过程中, 要以编图大纲为指导,同时又要对编图大纲进行补充修订直至完 善。 (3)编制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地图。 (4)进行地图设计,包括表示方法的设计、图例设计、图面配 置设计和整饰设计等。 (5)如果是专业性特别强的图种,要由专业单位编制作者原图 和设计样图。
第五章 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
§5.1 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原则与过程
一、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原则 与普通地图相比,专题地图的用途、内容、比例尺、
地图资料更为多样,因此,在编制专题地图时,除了应遵循 编制(普通)地图的一般原则外,应具有:
1.严密的科学性 在编图前,必须研究决定以何种成果为基础,务必使观 点一致。 在编制包含有大区域范围的小比例尺地图日寸,会遇到 资料的年代不一致、学术观点不一致(主要反映在分类方面)、 精度不一致等情况(主要是白然地图),这时必须以正确的观 点及方法去整理和使用它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宁缺 毋滥,反对主观臆造,推论也要有充分的依据。
专题地图的艺术形式显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对提高
科学内容的表现力,促进专题地图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这就 是要将表现形式作为一个基本原则的理由所在。
4.较强的实用性 编制专题地图不仅仅是要客观地反映所描述对象的分布、发生发育的规
律性及其动态变化,更重要的是要使这些地图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生产实践服 务。
专题地图向综合制图方向发展的形式,除了上述的在一幅
图上体现其高度的综合性外,还可以不断地向成套专题地图和 专题地图集方向发展。
3.精美的艺术性 地图的制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专题
地图的科学内容是通过它的特殊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这些均 体现于专题地图的符号设计、色彩设计、图表设计、整饰和图 面配置之中。符号务必设计得简洁、明确,具有系统性;色彩 和晕纹的设计要符合人们对所表述专题内容在认知上的习惯或 要能获得合理的解释,相关内容能通过色彩的表达反映其逻辑 上的联系;图表设计应灵活、生动、可读性强;包括图廓、标 题、字体、整体色彩等内容的整饰设计,务使地图体现丰富的 层次,使读者产生舒适、谐和的阅读感受;图面配置则要将本 图表达的主体内容置于图面的视觉中心,并使主体及非主体内 容重轻配置、烘托关系安置得妥贴恰当。
2.高度的综合性 专题地图反映的内容是某一专门的主题,目的是揭示这一
特定现象的分布规律。因此,专题地图既要反映地理环境各要 素的质量特征、数量特征和动态变化,又要反映人类和自然环 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随着用户对地图内容要求的深化,专题 地图可以通过表示方法和图型的变化,由一幅图上仅表示某种 要素或现象的单一质量特征或数量指标的分析型地图,进而成 为表示多种要素或现象的多方面质量特征、数量特征及相互关 系的综合型地图,更进一步发展为将几种不相同但相互有联系 的现象或指标有机地组合和概括,以显示现象的总体特征和规 律性的合成型地图。这些表示方法或图型的应用是建立在对主 题内容深入分析基础上的高度综合。
为此,专题地图编制通过以以下途径来增强它的实用性。 (1)在分类上既要以相关学科的分类为标准,又要根据实际的用途要求, 对原有的分类进一步实用化。例如编制农业地貌类型图时,应根据农业用地 的要求,将微起伏状况、质地、不利因素(水土流失、盐碱)等因素参与分类 之中,使分类更实用。 (2)在人文经济图中,要强调符号、图表的可读性和可量度性。 (3) 专题地图内容和指标的制定应满足具体部门的要求。 (4) 编制内容详细的大比例尺专题地图。例如为村、乡和县级部门使用的 有关土壤图,要分别用1:500,1:2 000,1:10 000,1:25 000或]:50 000 的比例尺,以便各部门制定发展生产的具体计划。同样,编制土地利用图也 差不多用同样的比例尺,以作为这些部门合理利用土地,进行土地规划、使 用时使用。 (5)编制成套的专题地图供决策、指挥部门参考之用。这些图中既要有反 映条件的,又要有反映现状的,还要有根据多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至结论 性的图种。
因此,在专题地图上存在着两种内容:一种是专题内容,
出版前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获得印刷所需要的分色胶
片。若是应用计算机制图技术,一旦在屏幕上完成了对编绘 原图的最终审查,即可输出所需的分色胶片。若仍采用常规 技术,则仍需制作清绘原图和分色参考图,并且应将地理底 图和专题要素分别制作。
下图5—1列出了由地图、文字、图片等多元因素组成的 专题地图的计算机制图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