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与金融运行指标

经济与金融运行指标

经济与金融运行指标(一)描述宏观经济运行的指标1 GDP指数1978-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本表按不变价格计算。

(上年=100)国民国内生产人均国内年份总收入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工业建筑业1978 111.7 111.7 104.1 115.0 116.4 99.4 113.8 110.2 1979 107.6 107.6 106.1 108.2 108.7 102.0 107.9 106.1 1980 107.8 107.8 98.5 113.6 112.7 126.7 106.0 106.51981 105.2 105.2 107.0 101.9 101.7 103.2 110.4 103.9 1982 109.2 109.1 111.5 105.6 105.8 103.4 113.0 107.5 1983 111.1 110.9 108.3 110.4 109.7 117.1 115.2 109.3 1984 115.3 115.2 112.9 114.5 114.9 110.9 119.3 113.7 1985 113.2 113.5 101.8 118.6 118.2 122.2 118.2 111.91986 108.5 108.8 103.3 110.2 109.6 115.9 112.0 107.2 1987 111.5 111.6 104.7 113.7 113.2 117.9 114.4 109.8 1988 111.3 111.3 102.5 114.5 115.3 108.0 113.2 109.5 1989 104.2 104.1 103.1 103.8 105.1 91.6 105.4 102.5 1990 104.1 103.8 107.3 103.2 103.4 101.2 102.3 102.31991 109.1 109.2 102.4 113.9 114.4 109.6 108.9 107.7 1992 114.1 114.2 104.7 121.2 121.2 121.0 112.4 112.8 1993 113.7 114.0 104.7 119.9 120.1 118.0 112.2 112.71994 113.1 113.1 104.0 118.4 118.9 113.7 111.1 111.8 1995 109.3 110.9 105.0 113.9 114.0 112.4 109.8 109.71996 110.2 110.0 105.1 112.1 112.5 108.5 109.4 108.9 1997 109.6 109.3 103.5 110.5 111.3 102.6 110.7 108.2 1998 107.3 107.8 103.5 108.9 108.9 109.0 108.4 106.8 1999 107.9 107.6 102.8 108.1 108.5 104.3 109.3 106.7 2000 108.6 108.4 102.4 109.4 109.8 105.7 109.7 107.62001 108.1 108.3 102.8 108.4 108.7 106.8 110.3107.52002 109.5 109.1 102.9 109.8 110.0 108.8 110.4 108.4 2003 110.5 110.0 102.5 112.7 112.8 112.1 109.5 109.3 2004 110.5 110.1 106.3 111.1 111.5 108.1 110.1 109.4 2005 110.8 111.3 105.2 112.1 111.6 116.0 112.2 110.72006 113.3 112.7 105.0 113.4 112.9 117.2 114.1 112.0 2007 114.6 114.2 103.7 115.1 114.9 116.2 116.0 113.6 2008 110.1 109.6 105.4 109.9 109.9 109.5 110.4 109.1 2009 108.3 109.2 104.2 109.9 108.7 118.6 109.6 108.7 2010 110.2 110.4 104.3 112.3 112.1 113.5 109.8 109.92011 109.6 109.3 104.3 110.3 110.4 109.7 109.4 108.8从图表上可以看出,中国历年来的GDP 增长率在不断波动,特别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至于由2007年的14.2%跌至2008年的9.6%,处于 不稳定状态,经济复苏困难重重。

GDP 历年增长率:/view/9db4f209bb68a98271fefa49.ht ml2 CPI 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一般市场经济国家认为CPI 增长率在2%~3%属于可接受范围内,有时候CPI 的增长也代表着经济的增长。

由图表可以显示中国在大部分年份的增长是比较正常的。

次债危机已经告一段落,从现行经济运行来看,当局当初对这场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估计过大。

这个倒不是指对于经济危机时机对于经济刺激方案宣传过了,在危机时刻为了挽回比金子还珍贵的投资信心,对于政策的宣传怎么也不为过,宣传是一回事情,但是实施的力度又是一回事情,由于过度的刺激,导致中国在这场危机中成为复苏最快的经济体,但是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最为明显的是通货膨胀。

当下,中国紧缩货币政策的力度是足够的,但是CPI 是否能如当局所预期的那样在今年得到有效的抑制,这个还很难下结论。

虽然中国资本账户是管制的,但是经常项目是相对开放的。

而且由于内需的不足,中国需要外部市场来消化国能过剩的产能。

这个份额在GDP 中的比重大概10%左右,这样就存在一定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问题的关键不仅仅依赖于国内对于通胀的判断而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力度,同时在于全球经济的复苏步伐。

标注:数据来源 中国数据统计年鉴3失业率例如,2008年12月16日中国社科院公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九七年由泰国发起的亚洲金融风暴及零八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的失业率逐年上升,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按照近几年来国家人口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官方数据,即便在危机发生后的2008年和2009年,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始终保持在5%以下。

但是,很多半官方和民间的研究机构根据自己调查的数据对中国失业率进行了估算,实际的调查结果远没有官方部门那么乐观。

,中国城镇失业率约为9.4%,这一数字是保障部统计数字的两倍还要多。

失业率看来在中国始终是个谜。

数据来源:/economic-statistics/China/Unemployment_Rate_Percentage_of_Labour_Force/4 2012年中国零售业发展格局分析研究零售是商品流通体系的末梢环节,其本质是一种商业渠道。

最常见的业态,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销售门店,典型的如百货、超市、购物中心、专业店以及如火如荼的网络零售。

收入提升、消费升级、政策利好不断的背景下,大消费类行业始终是投资市场关注的热点。

而2012年初至今,商业零售类上市公司的行情走势远远逊于其他消费类行业,在证监会分类的24个行业中列第19位。

如果我们把时间周期拉长,2000年至今,排除近两年来A股整体估值水平下行的因素,观察估值溢价指标,零售行业估值溢价(零售行业估值/沪深300估值)最高时点为2010年9月底,约为2.75倍;最低时点为2007年11月初,约为1.33倍。

而2010年9月底至今的两年时间内,最为明显的一段下跌是2011年9月至2012年年初,期间,零售行业的估值溢价从接近约2.59倍骤降至2.0倍,之后继续小幅回落至目前的1.8-1.9倍。

从投资时钟的角度来看,零售行业是弱周期行业,对经济周期的敏感程度高于医药、食品饮料等消费类行业。

零售行业在经济繁荣、过热阶段获取超额收益的时段更多;在经济衰退、复苏的阶段,获取超额收益的时段较少。

如果我们以超额收益来定义零售行业的“牛市”和“熊市”,与既往投资时钟影响下的强弱走势不同,2011年9月至今的这段时间,股市中的零售行业是“哀鸿遍野”。

投资人表示,不太愿意去看零售股,找不到增持的理由。

那么,为什么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最为接近消费者的零售行业却成了烫手山芋?细数2011年9月至今宏观经济及行业的一些重点事件:2011年四季度上市公司增速开始出现放缓;2011年11月淘宝“光棍节”促销一日创下33.6亿元的交易额(为2010年同期4倍);2012年初开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上年17%-18%降至13%-14%的区间;2012年上半年零售行业销售收入增速约为17%(去年同期增速约29%),净利润下滑约12%(去年同期增速近40%).零售行业为弱周期行业,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所有与收入相关的指标出现下滑是情理之中,2011年四季度、2012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收入增速放缓、2012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都是正常经济周期的结果。

但另外两个事件就不是单纯经济周期那么简单了。

自2011年底开始,零售行业投资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就是网购对实体零售的影响。

一边是实体零售不断下滑的销售数据,一边是网络零售惊人的成长速度,自然容易让人认为实体零售受了网购巨大的冲击,从而质疑实体零售还有没有未来。

从数据来看,2011年我国网络零售规模7735.6亿元,同比增速67.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4.28%,艾瑞咨询预计2015年这一比例达到8%左右,而其增速将逐步回落至20%-30%的相对稳定区间。

从网购发展较早的欧美各国数据来看,网购在社会消费中所占比例为2%-13%不等(2011年数据),但可以确定的是,经过初期的高速发展,最终会步入相对稳定的增长状态。

其对传统零售渠道的影响,更多集中在部分典型品类的分流,而不是致命性打击。

网购对零售二级市场的影响,更多反映在高度发展阶段对传统零售估值的压制,但这种压制在其步入平稳发展区间后将逐步淡化。

2012年上半年零售行业利润出现12%的负增长,下滑超过50个百分点,而收入增长仅仅下滑了11个百分点。

行业的毛利率仅下滑了约0.6个百分点,但净利率下滑了超过1个百分点,行业整体净资产收益率下滑了24.3%。

这说明零售行业盈利空间越来越窄,投资回报下降。

成本上升尤其是人工、租金成本的稳步上升、供应链管理水平较低,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