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悬挑式卸料平台方案

悬挑式卸料平台方案

目录第1章编制依据 (2)第2章工程概况 (2)第3章施工安排 (2)第4章平台搭设方法 (2)第4章卸料平面平台定位 (3)第5章卸料平台专项验收和日常使用管理制度 (3)第6章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4)第7章卸料平台搭、拆安全预防措施 (5)第8章悬挑卸料平台的设计计算 (6)第1章编制依据1.1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1.3施工图纸。

1.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

1.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1.6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

第2章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中诚锦尚名都工程(一期 3#楼)工程地点: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振兴南路和106国道交叉口处建设单位;佛冈县中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广州市民用建筑科研设计院施工单位:广东诺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广东云兴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项目位于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北临106国道,东临教育南路,西临振兴路,南邻华府壹号A区。

建筑层数为:3#楼30层,为钢筋砼框支剪力墙结构。

3#楼有地下一层。

本工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地下室防水等级为Ⅰ级。

第3章施工安排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阶段采用双排钢管脚手架搭设施工。

在主体结构施工中,楼层材料转换采用外挂钢平台施工。

第4章平台搭设方法4.1施工前应检查构配件的焊接质量,几何尺寸,并涂刷二道防锈漆。

4.2构配件运至施工现场后,应在混凝土硬地面上按设计尺寸进行组装,并保持整体平衡不扭曲,桁架与钢管栏杆用扣件扣紧,扣件的拧紧力矩为65N/m。

在桁架上布设脚手管。

4.3铺设脚手板,脚手板为18mm厚模板。

用方木拼装。

4.4安装钢管栏杆,栏杆高度为1500mm。

栏杆内侧张设安全密目网。

4.5安装平台吊索,吊索钢丝绳采用φ20钢丝绳,在悬挑槽钢距结构边线约1500mm、3000位置向上设置二道φ16:6×19+1钢丝绳拉结到上一层结构梁面(卸料平台两端)预埋的两个φ25圆钢吊环上,共计4根,并用Y5-15绳卡卡牢,每根钢丝绳不少于6只。

4.6利用塔吊的吊索将M22的卸甲分别从平台的四个角上扣紧,保持基本平衡时,慢慢吊起平台至安装高度,将[16a槽钢支腿伸入混凝土结构面,利用结构层平面的予留钢筋环用钢丝绳连接限位。

4.7先将2根φ20的钢丝绳分别锚固在上层结构框架柱上,框架柱四角利口围系钢丝绳处应加衬软垫层,再将2根φ20的钢丝绳分别锚固在上层结构板面的预留钢筋环上,(2Φ20钢筋)。

钢平台外口应略高于内口150mm。

4.8接好钢丝绳调整完毕,(其中2根作安全绳)。

经过检查验收,方可松卸起重吊钩,上下操作。

4.9安装完成后,须由公司工程技术部门、监理方、项目部质安员检查与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10悬挂限载标牌,限重1.8T,限枋木80条,3m钢管120条,模板45张。

第4章卸料平面平台定位每座每层设置两个卸料平台,均位于正面客厅阳台处。

第5章卸料平台专项验收和日常使用管理制度5.1卸料平台搭设好后,由班组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通知项目专职质检员组织项目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对不符合规范要求部位要求按期完成整改,并再次进行复验,直到合格为止。

方可使用。

5.2认真做好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检查与维护工作,要求班组每天下班之前要把平台上面的材料吊走,平台上不能留有材料过夜。

第6章质量、安全保证措施6.1、项目材料员及质量员必须要对槽钢、吊环等构配件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材料进场后由材料员及质量员对材料的外观、尺寸等进行检查,特别是对旧材料使用前的质量检查,发现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

6.2、单位工程负责人应按本施工方案中有关卸料平台的要求,向架设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6.3、每层卸料平台搭设完后,经项目质安员及有关技术人员自检,通知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并签字确认后才能使用,特别要注意检查吊环的位置是否正确,接点是否拧紧和牢固。

发现问题要及时改正。

6.4、卸料平台的上部位结点,必须位于建筑物上,不得设置在脚手架等施工设备上;6.5、斜拉杆或钢丝绳,构造上宜两边各设置前后两道,并进行相应的受力计算;6.6、卸料平台安装时,钢丝绳应采用专用的挂钩挂牢,建筑物锐角口围系钢丝绳处应加补软垫物,平台外口应略高于内口;6.7、卸料平台左右两侧必须装置固定的防护栏;6.8、卸料平台吊装,需要横梁支撑点电焊固定,接好钢丝绳,经过检验才能松卸起重吊钩;6.9、钢丝绳与水平钢梁的夹角最好在45-60度;6.10、卸料平台使用时,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发现钢丝绳有锈蚀损坏应及时调换,焊缝脱焊应及时修复;6.11、操作平台上应显著标明容许荷载,人员和物料总重量严禁超过设计容许荷载,配专人监督。

6.12、制作时应严格按照图规规定的尺寸及焊接要求施工,所有接缝均要求满焊,焊缝高度不小于6mm。

6.13、平台脚手板及挡脚板均应与主框架及栏杆用双股8号铅丝绑扎牢固。

6.14、安全网应连续与栏杆绑扎牢固。

6.15、在主受力钢丝绳外侧,应附加一道同直径的钢丝绳,起断绳保险的作用。

6.16、吊装、拆除大平台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钢丝绳固定螺丝未连接可靠不得落钩,同时未完全拆除不得起吊。

6.17、大平台第一次使用前应进行堆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18、大平台安装时应保证端部略上抬起100-200mm。

6.19、固定、连接平台用的钢丝绳、螺栓等应与结构可靠连接,严禁与爬架、脚手架连接。

6.20、堆放物体由专业人员统一安排,限载1吨严禁偏心堆载及过载,堆物高度不得超过护栏高度。

6.21、严禁堆放超过4.2m长的钢管架料,更不得将钢管架料置于护栏上。

6.22、吊运零散物品时应装箱进行,吊钩、吊物严禁碰撞爬架、平台护栏及结构等。

6.23、起吊物体后,操作人员应远离作业面,并设风绳作临时稳定。

6.24、经常检查焊缝是否开裂,螺栓是否紧固,钢丝绳是否形成毛刺,夹具是否松动,发现问题及时整修。

6.25、为防止受向上荷载作用及平台支座向外滑移,应在平台底部附加两道防倾保护绳。

第7章卸料平台搭、拆安全预防措施7.1、搭设过程中划出工作标志区,禁止行人进入,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严禁在无人指挥下作业。

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扣件时必须先告诉对方,并得到允许,以防坠落伤人。

7.2、在搭设过程中应由安全员、架子班长等进行检查、验收和签证。

每两步验收一次,达到设计施工要求后挂合格牌。

7.3、严格控制施工荷载,脚手板上不得集中堆放荷载,施工荷载不得大于3kN/m2,确保较大安全储备。

7.4、卸料平台搭拆人员必须是经过考核的专业架子工,并持证上岗。

7.5、拆除时应划出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栏或树立警示标志,地面设专人围护,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7.6、拆除时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扣件时必须先告诉对方并得到允许,以防坠落伤人。

7.7、拆除的零配件要装入容器内,用吊篮吊下;拆下的槽钢要绑扎牢靠,双点起吊,严禁从高空抛掷。

7.8、六级风以上(含六级)时停止拆除卸料平台施工。

第8章悬挑卸料平台的设计计算8.1悬挑卸料平台设计计算8.1.1计算参数设定基本参数,卸料平台宽度3.00m,长度3.00m,楼层高度3.0m;悬挑主梁采用2根[16a槽钢,次梁采用[14a槽钢,间距1000mm;施工堆载、活荷载3.00kN/m2;平台上满铺0.38,采用单钢丝绳卸荷,吊点宽度为1.65m。

钢材抗拉和抗弯强度设计值f =215.00N/mm2,抗剪设计强度fv=120.00N/mm2,钢材屈服点fy=235N/mm2,弹性模量E=206000N/mm2。

8.1.2荷载标准值8.1.2.1永久荷载标准值脚手板采用0.38面铺木板,自重标准值:0.38kN/m2。

8.1.2.2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施工堆载、活荷载3.00kN/m2。

8.2次梁验算次梁采用[14a槽钢;H=140 mm,b=58mm,t=9.5mm,tw=6.0mm,W=80500mm3,I=5637 000mm4,S=47500mm3。

主梁采用2根[16a槽钢,次梁按单跨简支梁计算,跨度L=3.00m。

8.2.1荷载计算次梁自重GK1=0.15kN/m;脚手板自重GK2=0.38×1.00=0.38kN/m;施工活荷载QK=施工堆载、活荷载×次梁间距=3.00×1.00=3.00kN/m;作用于次梁上的线荷载标准值:永久荷载q1=1.2GK=1.2×(0.15+0.38)=0.64kN/m施工活荷载q2=1.4QK=1.4×3.00=4.20kN/mQ=q1+q2=0.64+4.20=4.84kN/m, 集中荷载P=5.00kN;8.2.2抗弯强度验算γx=1.05;Mmax=qL2/8+PL/4=4.84×3.002/8+5.00×3.00/4=9.20kN.m=9200000N.mm;σ=Mmax/γxW=9200000/(1.05×80500)=108.78N/mm2;次梁抗弯强度σ=108.78N/mm2<[f]=215.00N/mm2,满足要求。

8.2.3抗剪强度验算Vmax=qL/2+P/2=4.84×3.00/2+5.00/2=9.76kN=9760Nτ=VmaxS/IxtW=9760×47500/(6.0×5637000)=13.71N/mm2次梁抗剪强度τ=13.71N/mm2<[fv]=120.00N/mm2,满足要求。

8.2.4整体稳定性验算L1=3.0m,t=9.5mmb=(570bt/L1h)×(235/fy>0.6;'b=1.07-(0.282/b)=1.07-(0.282/0.75)=0.69f=Mmax/('bW)=9.20×106/(0.69×80500)=165.63N/mm2次梁整体稳定性f=165.63N/mm2<[f]=215.00N/mm2,满足要求。

8.2.5挠度验算υq=5qL4/(384EIx)=5×4.84×30004/(384×206000×5637000)=4.40mm;υp=PL3/(48EIx)=5.00×1000×30003/(48×206000×5637000)=2.42mmυmax=υq+υp=4.40+2.42=6.82mm,[υ]=L/250=3000/250=12.00mm;次梁挠度υmax=6.82mm<[υ]=12.00mm,满足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