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二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高二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 人体中,单体b的种类有4种B. 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是A的结构具有多样性C.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过程是图中的①②D. 图中A和C是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答案】C略2.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A. 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B. 呼吸作用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C. 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D. 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答案】A【分析】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分析上图,植物体在25℃时,净光合速率最高,说明该温度为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分析下图:由图可知,植物体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3℃左右。
【详解】A、超过45时,呼吸速率大于总光合速率,植物没有有机物的积累,不适合该植物的生长,A错误;B、由题目所给曲线可以看出,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53,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30,即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B正确;C、由图可知,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对应的温度(即最适温度)约为25,C正确;D、在0~25范围内,与呼吸速率变化曲线相比,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升高得更快,说明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正确。
故选A。
3.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B. 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 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D. 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答案】B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后作为解离液只能用于植物细胞的相互分离;动物细胞之间的相互分离需用胰蛋白酶处理,A错误。
使用显微镜时,一般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正确。
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C错误。
细胞板只会出现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D错误。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的操作和过程,要求考生明确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操作的区别以及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B. 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C. 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D. 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答案】D【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细胞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A正确;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B正确;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C正确;D、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
故选D。
5.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B. 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 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D. 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答案】A【分析】分析题文: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即逆转录过程,因此该酶为逆转录酶。
【详解】A、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A正确;B、端粒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故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逆转录酶,B错误;C、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染色体,因此不含端粒,C错误;D、当细胞分裂一次,每条染色体的端粒就会逐次变短一些,故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变短,D错误。
故选A。
6. 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B. 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C. 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试验D. 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答案】D【详解】A、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A正确;B、同位素示踪法即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B正确;C、生物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原则,这样会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C正确;D、凋亡蛋白Q属于大分子物质,若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会在鼠的消化道内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所以不能确定该蛋白质的作用,D错误。
故选D【点睛】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坏死与癌变的比较7.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现将纯种的甜玉米与纯种的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甜玉米的果穂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种子,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子粒.据此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甜玉米对非甜玉米为隐性性状B. 甜玉米果穂上的非甜玉米种子种植获得的植株自交后代会性状分离C. 非甜玉米果穗上的种子种植获得的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甜玉米D. 玉米间行种植时既有杂交又有自交【答案】C【分析】玉米是单性花,且雌雄同株,甜玉米和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既有同株间的异花传粉,也有不同株间的异花传粉,甜玉米上的非甜玉米,是非甜玉米授粉的结果,而非甜玉米上的没有甜玉米,说明甜是隐性性状,非甜是显性性状。
【详解】在纯种甜玉米中,产生的配子都含控制甜这种性状的基因,但结的子粒中有非甜的,说明接受了非甜的花粉后,子粒中含有的非甜基因被表达出来,所以既含甜基因,又含非甜基因,而表现为非甜性状,则说明“非甜”是显性。
同理,在非甜玉米中,也有接受了甜玉米花粉的个体,它们的子粒中既含甜基因,又含非甜基因,但表现出非甜性状,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
纯种的甜玉米与纯种的非甜玉米间行种植,在甜玉米果穂上结的非甜玉米种子为杂合子,种植后会发生性状分离,非甜玉米果穗上的种子既有自交获得的,也有杂交获得的,所以非甜植株上的种子种植后自交后代可能会出现甜玉米,综上分析,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8.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髙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B. 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C. 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D. O 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 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答案】A 【分析】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总称,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
【详解】A 、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高茎豌豆是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不能说明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A 错误;B 、表现型是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所以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 正确;C 、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说明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正确;D、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为ii,其子代都是O型血(ii),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 正确。
故选A。
9. 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A. 1B. 2C. 3D. 4【答案】B人的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数目为2条,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中含有X染色体数目为1条或2条,卵细胞中为1条,因此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2条,故B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则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多少条()A. 46、46、46B. 46、46、23C. 23、46、23D. 46、92、23【答案】B【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详解】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根据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可知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6条,即人的神经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6条;精原细胞的增殖是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也为46条,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则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6条;卵细胞也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3条,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 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B. 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C. 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D. 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答案】D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而且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可见,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A、B正确;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正确;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12.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A. ①或②B. ①或④C. ②或③D. ③或④【答案】B【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未确定显隐性,若要判断全缘叶植株甲为杂合子,即要判断全缘叶为显性性状,羽裂叶为隐性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