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洞处理施工方案

溶洞处理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2002) 。


(4)《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5。 (7) 地质勘察报告等资料。
(1)钻头钻至溶顶时,为防止由于溶洞顶板岩层厚度、硬度不均而出现斜孔,除采用抛填片石平衡钻头外,也
可采用质量较大的钻头处理。

(2)溶洞处理时,速度要放慢一些或停一段时间,可促使片石和粘土的固结利于固壁。 (3)有填充物的溶洞也可采用抛填物的方法进行处理,但为了避免发生缩孔,可采用大块片石。

(2)在施工前,现场管理人员对各孔位进行系统编号,相应的安排各施工顺序,并根据施工现场作出相应
的调整,务必使施工人员清楚、明白。

(3)现场管理人员(包括指挥部、监理及施工单位现场的现场管理人员)要认真、仔细地做好注浆过程中 的施工原始记录,随时检查、复核,并对施工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同时对资料进行整理。 掌握和对比相邻注浆孔的流量、压力和注浆量等参数,以实现动态施工、信息化管理。





四、质量保证措施 7 4.1.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7 4.2. 质量标准 7 4.3. 质量保证措施 7 五、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保证 措施 8 5.1.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8 5.2.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措施 9 六、 应施急措 9 6.1. 冒浆 10 6.2. 卡管 11

灌注施工时,地面应设置3-5个水准观测点,密切观测洞体地表的变化情况,不允许地面产生裂缝和抬升情况。 一旦发现地面出现裂缝和抬升,必须及时降低泵送压力和灌注量。

终注标准:直到达到设计压力,注不进为止。


3.3.6. 灌注孔封孔 灌注施工结束后,起拔套管并及时将孔口封堵。

3.4. 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施工单位测量员根据待处理土洞上代表钻孔的坐标确定土洞的中心位置,作好标记,测定施工前的地面标高 ,将测量放样结果报指挥部、监理批准。根据放样结果就近搭建临设,运进设备,确定材料堆放场所。

3.3.2. 布置钻孔
按施工勘察报告及设计图纸进行布置钻孔,并做好标记。

3.3.3. 钻孔 在施工前,现场技术人员要熟悉场地岩层发育情况,了解待处理溶洞的顶、底界埋深、高度及范围。所有钻孔 均要作好成孔记录(溶洞的顶、底界埋深,高度及范围,基岩段要取芯并编录,),确定溶洞的面积、体积、 充填情况,原始记录必须真实准确。

(2) 必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方针,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监控测量。 (3) 严格控制进场材料和施工质量。 (4) 遵循“先外后里、先大后小”的施工顺序。 (5) 在正式灌注混凝土前,须先进行溶洞试灌。 (6) 若岩溶存在高压水,可采取冻结法等措施进行处理

3.3. 素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艺及步骤 素混凝土填充法主要适用于高度≥4M的溶洞,本工程采用的填充材料是C25的商品素混凝土。混凝土采用垂 直导管进行灌注;在灌注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根据情况调节混凝土性能。遇到特殊溶洞如大溶洞,应事先做 好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在事故发生时,做到不慌不乱,同时采取事先准备的应急措施,进行处理。应查明 原因,采取具体有效的技术措施,预先估算并储备足够的商品混凝土,灌注时,需低压、浓浆、限流、限量
岩溶发育特征表
表 3.2 孔号 位置
与都司路 交接处 狮子桥 大十字广 场 溶洞埋深 (m) Zk132 5.6—6.5 洞隙高度 (m) 0.9 无 溶洞 开挖线 以上 开挖线 以上 开挖线 以下
充填物
性质
备注
Zk262
10—12 11.2— 20.4
2.0

裂隙
Zk266
9.2

溶洞
三、溶洞处理方案

2.3. 岩溶及水文地质条件


2.3.1. 岩土层的含水性、透水性及地下水位
工程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水的补给来源控制,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场地地下 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溶裂隙水,含水量较丰富。

2.3.2. 岩溶
从钻探施工的情况来看,本次勘察遇有岩溶洞隙的钻孔有4个,钻孔遇洞率为4.5%,但是场地内部分地段 岩面高差大于5米,根据《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522/46-2004)7.1.3条规定,场地岩溶的发 育程度属岩溶中等发育,岩溶发育特征见表4

3.3.4. 溶洞试灌 在正式注浆前,现场应进行注浆试验。根据设计要求的水泥用量等指标,最终确定注浆压力、水泥用量、配合 比、注浆次数等施工参数。再以此获得的相关参数作为施工控制参数进行正式施工。

3.3.5. 泵送素混凝土 通过混凝土输送泵将素混凝土经过高压输送管进入洞体。垂直导管随灌随提,逐层灌注。施工过程中指挥部、 监理及施工单位须详细记录灌注情况,做好施工记录。
贵阳市老城核心区一阶段地下人防工程 溶洞处理施工方案
贵阳人和新天地公共设施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十一月目录 Nhomakorabea






一、 编制依据 1 二、 工程概况 1 2.1. 工程概况 1 2.2. 工程地质概况 2 2.3. 岩溶及水文地质条件 3 三、溶洞处理方案 3 3.1. 溶洞处理的目的 3 3.2. 处理方案的确定及原则 4 3.3. 素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艺及步 骤 4 3.4. 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6 3.5. 监测措施 6 3.6. 溶洞处理后质量检测标准 7
五、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保证措施

5.1.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由指挥部、监理及施工单位相关管理人员组成的安全保证体系;
指挥部设安全检查小组,行使安全检查、协调及管理职能,组长由指挥长担任;施工单位设相应的质检组,对现场 进行检查、管理,并配合好指挥部安全检查小组的工作。

③-1强风化白云岩:灰白色、肉红色,细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强发育,岩芯呈砂状,该层出露 于省府路至喷水池路段,层厚:0~10.09米。

③-2中风化白云岩:肉红色、紫红色,铁染明显,细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交发育,岩体较完整
,岩芯柱状、短柱状,岩质坚硬,致密。该层出露于省府路至喷水池路段,钻探未揭穿该层,根据室内实 验结果,该层岩石fak=3500Kpa,属于较硬岩石,岩体质量等级为Ⅳ级。

2.2.2. 地基土的构成、分布及特征

根据勘察现场编录,并结合土工试验成果,拟建场地在勘探揭露深度内地层可分为3个大层和6个亚层,现自
上而下描述如下:

①-1杂填土:褐色、灰黑等杂色,主要为回填土,建筑垃圾砖块瓦砾等,硬杂质大于30%,该层全场分布, 层厚:0.50~11.2m。

①-2红粘土:褐黄色,土质均匀,较密实,湿,可塑,由于钻孔布置在人行道上,贵阳市老城区街道扩宽,

3.6. 溶洞处理后质量检测标准 溶洞处理后指挥部安排质检组、监理和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测。检测标准如 下:

(1) 采用钻芯法检测,随机在各桩位1.5m范围内布置检测点,检查溶洞充填物胶结情况或裂 隙充填情况、钻孔泥浆是否漏失。

(2) 检测要求:a、无充填半充填溶洞。抽芯检测率应达到90%以上。b、全充填溶洞充填 物强度标贯击数不于8击。c、检测钻孔泥浆是否漏失。

(3) 如检测达不到要求,则在该点布置灌注孔,灌注堵漏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四、质量保证措施

4.1.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经验收达到设计和规范相关要求。 4.2. 质量标准 工程质量标准:满足设计要求,合理控制成本。
4.3. 质量保证措施
(1)在施工前,施工单位须对各工种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同时让工人理解、掌握各个工序 的施工流程,并签名。
拟建构筑物概况表
建筑物 地下 拟采用 室外地坪 地下室基底 地基允许 变形
名 称
安全等级 层数
结构
基础形式 高程(m) 埋深(m)
人防工程
二级
2层
箱型
箱型基 础
1058.00
15.00
常规

2.2. 工程地质概况


2.2.1. 地形地貌及环境条件
拟建场地为岩溶溶蚀缓丘地貌,场地呈“十字架”型(中华路与中山路交叉),为街道道路,场地平坦,高 程1058米,地貌类型为简单类型,但周边均已有高层或多层建筑物,且地下管线众多,周边环境条件复杂。
、间歇注浆或掺加速凝剂等方式处理。在灌注素砼时,配合双液浆进行灌注。或跳孔注浆,待相邻孔内浆液
达到终凝后,再继续施工。若施工现场还未能阻止串孔、坍塌,应会同相关方,共同商讨应对措施,使得问 题得以及时解决。

主要施工步骤: 测量放线
布置钻孔
钻孔
溶洞试灌
泵送素混凝土
灌注孔封孔
3.3.1. 测量放线
复杂,变化万千。鉴于此情况,经多次研究决定统一采用C25素混凝土对溶洞进行填充处理,基本处理原则如
下:

(1) 针对复杂的岩溶,加强超前预测预报,锁定风险源,是规避风险的基础。应采用摇杆判译、地质测绘、水 文调查,以及物探钻探、测井等多种技术手段,准确判定充填型溶岩,分布的规模、填充物的类型,地下水情 况等。


(4)严格执行工程质量“三检制”(自检、交叉互检、专职检),由指挥部带头,层层把关,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