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活动的类型

旅游活动的类型


科学 考察
作者对“休闲旅游”的看法
(40页)
这一用语的提出是相对于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而言的。 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有人认为观光旅游已趋过去, 而度假旅游需求还有待成熟,因而目前的重点应是发 展“休闲旅游”。虽然很多人都在使用这一用语,但 对于究竟何为有别于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的“休闲旅 游”,至今尚无清楚的界定。 北美旅游研究文献中虽有“leisure travel”(非事 务性目的的休闲性旅游——含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 是相对于business“business travel”而言的消遣 性旅游,而非相对于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而言的旅游 活动类型。且在研究文献中极少出现这一说法。
(business travel)
联带旅游
(四)按旅游目的划分
度假 旅游 观光 旅游 文化 旅游
(一) 按目的 消遣性 旅划分 游
特殊兴 趣旅游 探险 旅游
宗教 旅游
消遣性旅游(教材39页)
消遣性旅游泛指一切非事物性 目的而外出的旅游活动。 观光旅游:以领略异国他乡的
自然风光、都市景观或社会风
情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旅游活动。
的婚礼、出席在外求学子女的毕业典礼、利用假期外 出参加学习或进修班以及外出探亲访友等因私的事务 性出访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修学旅游和探亲旅游。
海外华侨以及我国港澳台居民中回内地探亲访友者成 为我国旅游业较为稳定的入境旅游客源。
看好行业中长期增长潜力,但预计短期行业增长动能将进一步 放缓。由于旅游需求的爆发与宏观经济下行形成鲜明对比,外 媒解读较为乐观,认为中国消费者仍对经济基本面充满信心, 内需刺激潜力巨大。我们的解读是,中国旅游消费与海外不同, 特有的集中休假制度必然导致需求集中在国庆黄金周释放。 此外,旅游消费在中国属于储蓄性消费,后周期特征显著,行业 短期增速靓丽并不能说明行业可以脱离于宏观经济运行。从 亚洲其他国家可比历史经验看,经济下行周期旅游行业增速最 终将同步放缓。虽然中国尚处旅游大众化的初期阶段,发展潜 力巨大,但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仍取决于经济转型能否成功、 劳动者薪酬水平能否延续高增长。整体而言,我们看好行业中 长期增长潜力,但预计短期行业增长动能将进一步放缓。
案例: 2012年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情况
“两高一平”: 国内旅游增速放缓。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数8.75亿人次,同意 增长15.1%,低于去年同期的增长率(23.6%)8.5个百分点; 国内旅游收入6468亿元,同比增长22.9%,低于去年同期。预 计201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15亿人次,同比增长13%; 国内旅游收入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分别完成全年目标 的53%和51%。 入境游出现微弱负增长。1—5月入境旅游人数5508万人次, 同比下降0.3%。其中外国人增长5.6%;香港下降0.7%;澳门 下降6.2%;台湾增长3.2%。上半年同比下降1.8%。 出境旅游仍持续升温。1—5月我国出境旅游人数3233万人次, 同比增长19.5%。其中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0.8%,远远高于全 球第一季度出境游人次的同比增长率。(5.8%) 全球旅游好于全球经济;中国旅游好于世界旅游。
1.旅行费用较少,因而有支付能力的人数相对较 多; 2.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比较接 近,并且很少存在语言障碍。 3.交通条件相对便利。 4.出游时间易于灵活掌握。
三、基于活动形式的类型划分
按活动形式划分
国际: 15人以上 我国: 10人以上 (含随团导游)
团体旅游
(group tour)
2012双节黄金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出游品质低,优质旅游 资源稀缺和休假制度不合理是根本原因。集中出游导致交通 拥挤、景区严重过载,许多游客笑称黄金周出游就是“大人 看人头,小孩看屁股”,甚至部分知名景区出现大量游客滞留 现象,整体而言,此次黄金周居民出游品质并不高,优质旅游 资源稀缺和休假制度不合理是根本原因,刚刚进入大众消费 阶段的中国旅游业需要更多良性政策引导。我们认为,靓丽 的数据让政策制定者更为清晰的看到中国居民部门旅游消费 升级的需求,鉴于旅游消费连带效应强,对就业和经济增长具 有很强的乘数效应,是居民消费类别中具备高增长潜力的消 费领域,预计更为严格的带薪休假制度、恢复五一黄金周的 讨论将被政府纳入议程。
国际旅游
国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 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 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出境旅游或出国旅游
(outbound tourism)
入境旅游或国际来访旅游
(inbound tourism)
注意:目前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不同于
我国内地的社会制度,台湾则尚未与祖国大陆实行统一。 因此,我国大陆地区与这些地区之间的旅游往来,目前仍 按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进行统计。
观光旅游=度假旅游
欧美学术界
特点:(1)多为一地式停留。
(2)停留天数相对较多(当然也有天数较少的 周末度假游)。 (3)消费水平较高。 (4)活动方式悠闲自在。 (5)活动内容任意自由。
度假 旅游
温泉 度假 旅游
消遣性旅游
文化旅游:泛指一切以体验异乡社会、了解他乡
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民族历史、生活方 式、风俗习惯、民族艺术、社会组织、文化教育等) 特点: 知识性、参与性
( 1) ( 2)
( 3)
地理 范围
便利 程度
经济 影响
国内旅游:促进国内财富不同地区间的重新分配 国际旅游:带来国家间的财富转移
旅游客源国——本国财富流出 旅游接待国——外来经济注入
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特点对照
旅游类 型
特点要素
国内旅游
较短 较长
国际旅游
旅途距离
所需时间
支出费用 障碍 手续 参加人次 发展战略
2013年中秋、国庆黄 金周旅游情况?
二、基于旅行距离的类型划分
按旅行距离划分
远程旅游>1000公里
(long-haul tourism)
中程旅游
近程旅游<240公里
(short-haul tourism)
旅游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教材38页)
人们外出旅游的活动范围总是由近及远,所以近程 旅游活动总是率先发展。主要因为:
较少
较低 一般无障碍 简单 人数较多 优先发展
较多
较高(尤其是交通费) 语言、礼仪、生活习惯等 繁琐 相对较少 逐步推进
小结: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比较
1.消费程度:前者较后者低。 2.逗留时间:前者较后者短。 3.便利程度:前者较后者便利。 4.经济作用:前者一般体现为国民收入的再 分配;后者是外来经济的“注入”。
散客旅游
我国: 9人以下
(independent tour)
也叫“自助游”或“自由行 ”旅游
关于自助旅游
自助旅游,是指旅游者不通过旅行 社组织,而是自己直接向航空公司、车 船公司、旅游饭店、旅游景区预定或购 买单项旅游产品,按照个人需求及偏好 所进行的 点 缺 点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标准
旅游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复杂的 社会现象。旅游活动的差异性、多样性、特色性表 现得越来越突出。故旅游活动的类型很多。对旅游 活动类型进行划分的直接目的或意义在于了解、分 析和认识不同类型旅游活动的特点。事实上,对于 旅游活动的类型,并不存在绝对的排他性划分。人 们出于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划 分依据或标准,因而所划分出来的类型自然也会有 差异。 从旅游统计、市场营销工作和旅游理论研究的需要 出发,人们在划分旅游活动的类型时,选用的划分 标准大致涉及五类:地理范围、旅行距离、活动形 式、出游目的以及其他标准。
它是最为普遍、最为常见的旅
游活动类型。 特点:“走马看花”。
长白山天池
乐山 大佛
乐山 卧佛
峨眉 山云 海
峨眉 山日 出
佛 光
人间 瑶池 四川 黄龙
童话 世界 九寨 沟
消遣性旅游(教材39页)
度假旅游:通常是指出于疗养目的或为了摆脱日常 日常工作和生活环境所造成的身心紧张,而去海滨、 山区等环境优美的地方放松一段时间的旅游活动。
陈传康的旅游行为层次的框架图示
专门层次
购物 休养 疗养 出席 会议 宗教 朝拜 考察 调查 商业和其 他 专业活动
提高层次
娱乐消遣
基本层次
观光旅游
(四)按旅游目的划分
商务 旅游
会展旅游:包括会 议和展览两个方面。 一般会议时间较短, 主要目的是进行会 展,人们借会展而 进行旅游。会展的 内容很广泛,包括 工业产品会展、农 业产品会展、商品 会展等,这些会展 都带交易性和贸易 性质。
国际旅游
入境旅游 出境旅游
过夜旅游
不过夜一日游
过夜旅游
不过夜一日游
国内旅游
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 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到本国境 内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地方性 区域性 全国性
根据这一定义,外国侨民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 游活动应纳入该居住国的国内旅游统计。
国内旅游活动与国际旅游活动之间的差别
国际旅游方面,各地重视公务者接待——有助提升目 的地和相关接待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
事务性旅游
商务旅游:泛指工商界因商务目的而去异国他乡访
问的活动。
特点:重复率高、没有季节性、消费水平高、对价
格不敏感。
事务性旅游
会议旅游:因出席会议而前往异国他乡的访问活动。
事务性旅游
家庭和个人事务旅游:包括外出他乡参加亲朋好友
远之地,以开展某种自然探险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 动。 对商业性旅游服务的使用较少,但能为新旅游线路 和新旅游点的开发提供线索。 欧美的旅游研究中,将前往陌生国度开展的文化旅 游有时也被称为“软探险”。
冰 川 探 险
消遣性旅游
特殊兴趣旅游:指为了满足个人的某种嗜好或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