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
b V
b v
灰身长翅(母本)
x
bb vv
雌 果
黑身残翅 (父本) 蝇
的
连
配子 B
b
B
b
b
锁
V
v
v
V
v
和
互
换
测交 B b b b B b b b 遗
后代 V v v v v
vV v 传
表现型 灰身长翅 黑身残翅 灰身残翅 黑身长翅 解
42% 42%
8%
8%
释
具有连锁关系的两个基因,其连锁
关系是可以改变的。在减数分裂
锁
现象: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两种
与
亲本类型(多),两种重组类型(少).
互 换
不完全连锁
原因:决定不同性状的两对等位基 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遗传时,由
于联会中同源染色体的相邻两条染 色单体间发生局部交叉互换,发生 了其上等位基因交换.
交换值(%) = 测交后代中的重组型数 X100%
测交后代总数
交换值:测交后代 重组型/后代总数
=F1 重组型配子/ F1 配子总数 =发生互换的初级性母细胞所占比例/2 =F1 任意一种重组型配子比例×2
精原细胞数
精子数
未交换精子 Ab Ab
交换精子 AB ab
80个未交换 80*4=320 160 160
20个交换 20*4=80 20 20 20 20
A B 亲本型AB=ab a b 重组型Ab=aB= 重组型/2
A b 亲本型Ab=aB
a B 重组型AB=ab= 重组型/2 每次互换,只有挨近的两条 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互换。 故每次互换形成的配子一半 为重组型,一半为亲本型
基因连锁和互换规律的实质 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在减数分裂 过程形成配子时,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 分裂的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互换,因而产生 基因的重组。
基因交换值(重组率):指重组合的配子数 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其数值的大小与基因间 距离成 正比 。(根据重组率大小可以进行基 因定位。)
亲代发生互换(单交换)的性原细胞的百分数 等于基因交换值(重组率)的 2倍 。(若1个 性原细胞发生互换(单交换),只产生1/2重组 型配子,另有1/2配子仍是亲本型的。)
bb
解
代
Vv
灰身长翅
vv
释
黑身残翅
1
:1
基因连锁和交换的原因
❖灰身长翅果蝇的灰身基因和长翅基因位 于 同一染色体 上,以 ( B V )表示。
❖黑身残翅果蝇的黑身基因和残翅基因位 于 同一染色体 上,以 ( b v )表示。
❖( 经过杂B 交V,F)1。是灰身长翅,其基因型是
bv
❖这样的雄果蝇,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 个基因(B和V、b和v) 不分离 ,而是连 在一起随着生殖细胞传递下去。
BB × b b
P 灰V身长V翅
黑v身残v翅
配子 F1测交
配子
测交 后代
B
b
V
Bb 雄灰V身长v翅
v
×
b v
黑bv 身雌残翅
B
b
b
V
v
v
Bb
bb
Vv
vv
灰身长翅50% 黑身残翅50%
基因的连锁规律:
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 位基因位于同一对 同源染色体 上,在遗传时位于同一个染色体 上的不同(非等位)基因常常 连在一起不相分离,进入同一 配子中。
时, 同源染色体间的非. 姐妹单体之,就
会间使可位能于发交生换交区换段的
,这
种因连等锁位基因因发互生换互而换产生的变异
是
,是形成生物新基类因重型组的原
因之一。
现象:测交后代只出现两种亲本类型,
基
无重组类型.
完全连锁
因
原因:决定不同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
的
位于 一对 同源染色体上,常常连在
连
一起遗传,不分离.
位置关系,距离越大,交换重组的可能性越大,
交换值越大。 AC之间距离大,要使其发生重组,交
A
B
C 换位置在AC之间任何一处皆可,而BC 之间距离小,欲使其重组,其交换必
a b c 须发生在BC之间,在AB则不可。
指导育种意义的其它事项
• 不遵循四舍五入法则,小数点后有数值就入:
如:小麦中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
F1测交
雌×
雄
和
灰身长翅 黑身残翅
(BbVv)
(bbvv)
交 换
测交 后代
遗 BbVv) 42% (bbvv)42% (Bbvv) 8% (bbVv) 8%
p Bb Vv 灰身长翅(父本)
x
bb vv 黑身残翅(母本)
雄 果
蝇
的
配B
b
子V
v
b
连
v
锁
遗
传
子
Bb
现有高秆抗病小麦进行自交,后代中出现矮秆抗病纯种
的比例是9 % ,若要获得矮秆抗病纯种小麦1000株,则
至少要种植自交后代
株?
计算: 1000÷ 9 %≈11112
相关链接:小数点后有数值就舍:
如1:20个腺苷,47个磷酸分子在一起最多能 够组成 15 个ATP分子 。
100
400 180 180 20 20
精原细胞的交换值为20% 交换值为10% 一种交换配子为5%
2A % A% A/2%
基因连锁和互换规律在实践上的应用 1、如果不利的性状和有利的性状连锁在一起,那
就要采取措施,打破基因连锁,进行基因互换,让 人们所要求的基因连锁在一起,培育出优良品种来。
2、根据交换值的大小,判断基因的染色体上的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现象 雌 果
蝇
P 灰身长翅 ×
(BBVV)
黑身残翅
(bbvv)
的 连
锁
F1测交
雌×
雄
和
灰身长翅 黑身残翅
(BbVv)
(bbvv)
交 换
测交 后代
遗 传
灰身长翅 黑身残翅 灰身残翅 黑身长翅
(BbVv) 42% (bbvv)42% (Bbvv) 8% (bbVv) 8%
P
B V
B v
在1906年,科学家贝特森等在研究香豌豆的两 对相对性状时,发现同一亲本的两种性状,在杂交后 代中,比较多地连在一起出现,并不按照孟德尔自由 组合规律的比例发生分离,这使他们感到非常困惑,
甚至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产生怀疑。美国的遗传 学家摩尔根和他的同事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进行了 大量的遗传学研究,终于解开了人们心中的疑团,这 不仅证实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正确性,并且丰富 发展了关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理论,提出 了遗传的第三个规律----基因的连锁互换规律。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现象
雄
P 灰身长翅 ×
(BBVV)
黑身残翅
(bbvv)
果 蝇 的
F1测交
雄×
雌
连
灰身长翅 黑身残翅
(BbVv)
(bbvv)
锁 遗
传
测交 后代
灰身长翅
(BbVv) 50%
黑身残翅
(bbvv)50%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现象 雌 果
蝇
P 灰身长翅 ×
(BBVV)
黑身残翅
(bbvv)
的 连
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