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简述-医学资料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简述-医学资料

◆ 还具有一定损伤细菌细胞膜和抑制细菌RNA合成 的作用。
17
万古霉素的抗菌谱
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表皮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菌株)、肺炎链球 菌、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具有抗菌作用。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和其他梭状芽胞杆菌通常对万 古霉素高度敏感。芽孢杆菌、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乳杆菌、厌氧球菌和部分放线菌、棒状杆菌、乳 酸杆菌和李斯特菌常对万古霉素敏感。 所有革兰阴性菌、明串珠菌、分支杆菌对万古霉 素天然耐药。
患者病情严重时,可考虑给予25~30mg/kg负荷 剂量(根据实际体重),使其尽快达到有效谷浓 度。
26
肾功能不全患者:
肌酐清除率(mL/min)=(140-年龄)×体重(kg)/(血肌酐值×K)
当血肌酐单位为mmol/L,K=0.81: 肌酐清除率(mL/min)=(140-年龄)*体重(kg)/(血肌酐值×0.81)
21
临床应用
◆ 呼吸系统感染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血流感染 ◆ 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ANC)缺乏伴发热 ◆ 骨关节感染 ◆ 感染性心内膜炎(IE) ◆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 艰难梭菌感染
22
万古霉素——三环糖肽类抗生素 有一定抗生素后效应的时间依赖性抗菌药
— 抗菌疗效与其给药间隔内浓度大于MIC的时间 (T>MIC)有关 — 最佳杀菌浓度为3~5倍MIC
27
万古霉素的给药剂量调整
表l 不同肾功能状态患者万古霉素给药间歇推荐
肾功能不全
正常 轻度 中度 重度
肌酐清除率 /mL·min
>肝>胆汁>脑)
• 表观分布容积:0.2-1.25L/kg • 脑膜无炎症:0-4mg/L • 脑膜有炎症:6.4-11.1mg/L
20
万古霉素的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过程
◆ 代谢[M]
• 体内基本不代谢
◆ 消除[E]
• 肾清除率为1.09~1.37mL/(kg•min) • 90%以原型经肾清除,微量经胆汁清除 • 普通血透与腹透均不能清除
“东方链霉菌”产生的活性成分(1956年), FDA批准使用(1958年)
16
万古霉素的作用机制
◆ 对多种革兰阳性菌有杀菌活性
◆ 直接与细胞壁肽聚糖前体五肽侧链末端D-丙胺酰 -D-丙氨酸结合,阻止肽聚糖多聚酶的转肽作用, 干扰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前体的交叉联结,使细胞 壁不能形成三维空间结构而发挥杀菌效果。
◆ VISA MIC 4~8mg/L为万古霉素中介
◆ VRSA
MIC≧16mg/L为万古霉素耐药
11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肠球菌在使用万古霉素治疗过程中,其自身代谢 和结构发生改变,使细菌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 甚至出现敏感性完全丧失,即为临床的VRE感染。
12
13
14
美国感染病学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治疗15指南
是从门诊、住院48小时内的患者中分离到的一种 新型MRSA菌株。这些患者既往无MRSA感染和定植 史,无留置导管或经皮肤的医疗装置,无手术、 血液透析史,1年内未曾住入医院、疗养院及养老 院。
8
9
10
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学会(CLSI)2019的定义:
◆ VSSA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MIC≤2mg/L为敏感
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简述
D组:王露婕、陈兴钰、田文李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as)
是一种重要的致病 菌,为球型,显微 镜下排列成葡萄串 状,无芽孢、无鞭 毛,大多数无荚膜, 是凝固酶阳性的葡 萄球菌。
2
形态与染色
3
培养
对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菌落呈金黄色。
4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140-年龄)*体重(kg)*1.234/(血肌酐值)
当血肌酐单位为mg/dL,K=72: 肌酐清除率(mL/min)=(140-年龄)*体重(kg)/(血肌酐值×72)
=(140-年龄)*体重(kg)*0.0139/(血肌酐值)
女性患者上述计算结果再乘以0.85; 肥胖患者需要把体重换算为理想体重进行计算。
6
社区发病(community-onset)需具备下列至少一 项医疗机构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1)入院时存在侵入性检查或治疗 (2)有MRSA定植或感染病史 (3)在1年内有住院、手术、透析,或住在长期护 理机构(养老院等)
7
社区相关性MRSA (community-associatied MRSA,CA-MRSA)
含有mecA基因或者苯唑西 林最低抑菌浓度(MIC) ≥2ug/ml的金黄色葡萄球 菌菌株。
5

医疗机构相关性MRSA (healthcare-associatied MRSA,HA-MRSA)
指在接触过医疗机构的个体间相互传播的MRSA菌株。
可在医院内发病,也可在社区内发病
医院发病(hospital-onset)是指患者入院48小时 后,从正常无菌部位分离出MRSA,不论这些患者是 否有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18
万古霉素的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过程 ◆ 吸收(生物利用度) [A]
• 腹腔注射:38% • 口服:几乎不吸收
19
万古霉素的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过程
◆ 分布[D]
• 蛋白结合率:30%-55% • 各体液分布广泛(除脑脊液外),包括胸腔液、心 包液、腹水、滑膜液、尿液等。 (在各组织中浓度高低顺序:肾>血>肺>胃>肠>脾>心
23
◆ 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临床上应控制在10~20 mg·L-1,至少要保持在10 mg·L-1以上,以避免发 生耐药。
◆ 对复杂性感染,包括由MRS引起心内膜炎、骨髓 炎、脑膜炎、医院获得性肺炎等,万古霉素血药 谷浓度应达到15~20 mg·L-1,以保证达到治疗 目标和提高临床有效率。
美国感染病学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治疗指南(IDSA《MRSA指 南》)
24
万古霉素药动学
类型 血药浓度变化
1g滴注1h,多次给药
平均峰浓度 结束后2h 结束后11h 0.5g滴注1h,多次给药
平均峰浓度 结束后2h 结束后6h
浓度(mg/L)
63 23 8
49 19 6
25
万古霉素的给药剂量
肾功能正常患者(MIC≤1mg/L): 15~20mg/kg,静脉滴注每12h一次 即成人常用量为1g,每12h给药1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