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张法有粘接预应力混凝土梁

后张法有粘接预应力混凝土梁

后张法有粘接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结构监理实施细则
一、工程概况
1.梁板采用后张法有粘接部分预应力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预应力筋采用Φj15.24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其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为fcon=1395Mpa,采用0-0.1fcon-1.00fcon张拉模式,单根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力为195.3KN,不采用超张拉。

2.张拉段锚具采用QMV扁锚,一端锚固,一端张拉。

3.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后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张拉端直接用混凝土封锚。

4.所有预应力筋张拉端锚具应凹入建筑物侧表面,预应力筋张拉端与固定端可根据布置方便决定。

5.在结构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不得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上任意开洞和钻孔。

在预应力筋的锚固区,不能凿除封锚区混凝土。

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预应力钢筋张拉端和锚固端混凝土的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二、监理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JGJ140-2004);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三、材料监理
1.材料进场检验
预应力材料包括预应力筋、锚具、夹具、连接器、金属螺旋管。

这些材料进场后都要进行检验,检验项目有:包装、标志、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说明书;表面质量;尺寸、外形;预应力筋力学性能;金属螺旋管径、刚度和抗渗漏检验。

锚具、夹具、硬度在国家标准GB/T14370-93中没有做硬性规定,应向供方索要产
品硬度标准和权威的认可证明,如设计文件有规定,应按设计执行。

预应力材料进场前还要核对预应力筋是否与锚具匹配。

2.预应力材料的临时防护检查
预应力材料进场直至灌浆期间应定期对材料的临时防护进行检查。

临时性的防护措施应不影响安装操作的效果和永久性防锈措施的实施。

四、设备监理
1.张拉机具设备数量应能满足施工进度计划和对称张拉的需要。

2.张拉机具设备应与锚具配套使用。

3.千斤顶与压力表的配套检验,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4.注意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检验的有效期。

五、预应力筋制作、管道预留监理
1.预应力筋的制作
(1)下当遇孔洞时,预应力钢筋可采取整体平移的方法布置。

预应力钢筋在梁板中采用抛物线形状布置,开料时每跨需考虑一倍梁高或板厚的曲线增量。

(2)预应力梁板钢筋安装次序如下:
a.绑扎梁钢筋;
b.安装板非预应力底筋,板底长跨底筋放在短跨底筋之上;
c.先安装板长跨方向预应力筋,再安装板短跨方向预应力筋;
d.安装板普通钢筋负筋,最后组装张拉锚具及承压板。

(3)预应力筋编束应检查预应力筋强度是否相同和有无缠绕现象。

2.管道安装
(1)管道座标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要求;
(2)管道固定要牢固、接头不渗水;
(3)压浆孔、排水孔、排气孔的保护;
(4)有焊接作业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并检查管道有无损坏。

3.锚座(锚垫板或锚垫板加喇叭管)安装
(1)检查有无错误和较大误差,锚垫板与孔道是否垂直。

(2)加强钢筋布置是否准确和合理。

(3)钢筋和管道是否妨碍浇筑混凝土,如果有妨碍,在浇筑混凝土前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六、预应力钢筋张拉监理
1.构件的混凝土强度
张拉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规定。

通常以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为宜。

2.安全监理
检查安全作业采取的措施是否到位。

3.张拉顺序
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规定时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

4.张拉程序
按设计或施工规范确定。

5.张拉力控制
(1)锚下张拉控制力按设计规定办理。

(2)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力。

①计入锚圈口摩阻损失。

②孔道摩阻损失修正,张拉时予以调整。

③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张拉控制力和规范规定值。

6.预应力筋张拉力的校核
预应力筋采用张拉力控制,并以伸长值进行校核。

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1)理论伸长值的确定
可采用设计值或自行计算。

(2)实际伸长值的量测
实际伸长值ΔL在建立初应力后开始量测,量得的伸长值ΔL1还应加上初应力以下的的推算伸长值ΔL2,即ΔL=ΔL1+ΔL2
①初应力的确定
根据预应力筋长度、弯曲程度可取张拉控制应力的10%~15%。

②推算伸长值ΔL2的确定
由于预应力筋的松紧、弯曲程度不一致,在初应力以下拉伸过程中,既有弹性伸长,也有非弹性伸长,不宜采用量测方法。

推算时以实际伸长值与实测应力之间的关系为依据或近似的采用张拉过程中相邻级的伸长值。

(3)超误差的原因判断和采取的措施
伸长值过大或过小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都是不利的,产生超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①作业人员的量测、读数误差、尺误差;
②千斤项、油表故障;
③千斤顶、油表未校验或校验过期、使用次数超过规定;
④垫板与孔道不垂直或管道局部有灰浆;
⑤孔道的摩擦损失计算与实际不符;
⑥力筋材料质量不稳定;
⑦预应力筋弹性模量与计算时的取值不一致;
⑧操作方法不当,两端伸长值相差过大。

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
②对张拉设备进行检查和校验;
③消除局部故障;
④调整操作方法,使两端伸长值大致相同;
⑤对预应力筋材料重新取样试验,特别是力筋材料质量不稳定时,应在盘中、两端分别取样试验;
⑥行摩阻损失测定,调整张拉控制力;
⑦筋弹性模量的测定。

在结构实体上至少进行10次。

弹性模量测定后对理论伸长值进行修正;
⑧原因不明时对张拉力进行有限调整。

7.断丝、滑移限制断丝、滑移量控制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出现断丝、滑移的主要原因有:锚具、夹具、钢丝沾有油污;锚具不良;锚具与孔道不垂直;力筋材质出现问题。

原因不查出不能继续张拉。

8.预应力筋回缩产生预应力损失的补偿力筋回缩应控制在施工规范容许值内。

当回缩值较大,长度又较小时会影响到力筋的锚固性能,应予补偿。

产生回缩的原因主要有:锚具、夹具、钢丝沾有油污;锚具不良等。

当回缩超量比较普遍时,应更换锚具、夹具。

9.锚固区发生裂纹紧急处理锚固区发生局部裂纹后必须停止一切张拉和混凝土作业,查明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后方可复工。

发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强度不足、加强钢筋设置不当、结构断面设计不合理、张拉力过大等。

七、孔道压浆监理
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成后用32.5R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净浆进行灌浆,,水泥浆水灰比控制在0.40-0.45之间,可掺入不含氯离子的高效减水剂。

压浆作业要严格按施工规范办理,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准备工作检查
(1)压浆设备齐全,均能正常运转。

(2)材料数量充足并通过正式验收。

(3)灰浆配合比和组成材料投放顺序。

(4)孔道清洗情况。

(5)预应力筋切断方法,只允许切割。

(6)灌浆孔、排气孔、排水孔、出浆孔的检查。

(7)压浆端、排浆端安装情况。

由于灰浆泌水,在锚具附近可能有未被灰浆填满的部分或锚具背后附近的空气被隔绝排不出来形成气囊,所以必须安装扣碗。

实践证明采用木楔或事先用灰浆蘑菇头的封闭方法都是不科学和不安全的。

(8)气候适宜性检查。

2.灌浆作中的检查
(1)观察压浆压力、检查任何渗漏。

(2)稳压压力、稳压时间检查。

(3)取样检查灰浆28天标养抗压强度。

(4)排水孔是否依次关闭。

3.灌浆完成后的检验
(1)拆扣碗的时间,根据气温确定。

不能压浆完毕就拆扣碗,否则灰浆在有压情况下会流淌出来。

(2)逐孔检查孔道灰浆是否灌满。

如果拆碗后观察到锚环、夹具、力筋或锚环、锚塞、力筋之间有空隙或灌浆孔、出浆口有空隙应怀疑孔道灰浆的充满程度。

(3)灌浆作业试验段如出现灰浆不饱满,应停止作业查找原因。

八、锚具防护监理
1.封锚区钢筋禁止与锚具和力筋焊接。

2.混凝土应密实,防止水和有害物质的浸入。

3.梁体混凝土施工应考虑封端混凝土模板的支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