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科院长讲义临床路径

精神科院长讲义临床路径


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腹部 超、头颅、内分泌检查、凝血功能、 抗“”、抗核抗体等。
选择用药原则
. 根据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 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反应等)以及患 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和 抗抑郁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 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以及苯二氮类药物时,在患 者病情稳定后(即抑郁症状、兴奋症状被控制后),应 缓慢减药直至停药,继续以心境稳定剂或联合第二代抗 精神病药巩固和维持治疗,以免诱发临床转相、快速循 环或混合发作等不良后果。
.对于既往所用药物的疗效好,因中断用药或减药 过快所致病情恶化的再住院患者,原则上仍使用原药、 恢复原有效剂量继续治疗。
诊断依据
.躁狂发作通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周至 、个月不等(中数约个月);抑郁持续时 间较长(中数约个月);除在老年期外, 均很少超过年。
.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治疗方案的选择
.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方 案。
.药物治疗:一般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以心境稳定剂作 为基础性治疗,再根据不同的临床相可分别联合使用抗 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
诊断依据
《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版 》
(人民卫生出版社)
诊断依据
.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 明显紊乱的发作。心境和活动水平紊乱有 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 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 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
.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年月卫生部下发最早的个病种的通知,期间在年总共下 发了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年再次下发了泌尿外科等个临床路径。
年月卫生部下发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 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抑郁症等个重性精神病病 种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意义
提高医疗品质:
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疾病诊治
计划规范合理的住院天数及其相关检查与治疗
项目减少病人住院期间因医护人员治疗程序和
方法的不同而导致结果的差异。
临床路径意义
控制医疗成本:
实施电子病历对成本核算提供了依据,
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行为,控制了病人就医成
本,减少了住院天数及主要治疗费用,降低了
医疗成本,同时也促进了医院资源的有效利用

临床路径意义
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促进了各个部门,各个专业人员的沟通合
.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天
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双相情感障碍疾病 编码。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 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 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 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心理测查:杨氏躁狂评定量表()、汉密尔顿 抑郁量表()、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 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 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日常生 活能力量表()。
出院标准
.双相躁狂发作杨氏躁狂评定量表()评 分与基线相比,减分率≥。
.双相抑郁发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评分与基线相比,减分率≥。
药物剂量调节
.碳酸锂的常规剂量一般在日以内,应以锂盐 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血锂浓度()作为调 整剂量和判断锂中毒的依据。
.双相抑郁发作病情稳定后,应适时停用抗抑 郁药物,以免引发药源性转相或循环加速 。
.凡采用药物联合治疗已取得预期疗效、需要 减药或停药时,应首先缓慢减低或渐停非心境 稳定剂,继续以心境稳定剂进行维持治疗,以 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护理路径
对住院患者所进行的有计划、有预
见的护理模式(增加医护沟通,减少失误
、漏洞)
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路径
对患者或患者家属使用的,旨在提
高或巩固疗效的护理照顾计划(体现人文
关怀、增加医患沟通)
临床路径的多种形态
按业务区分: 手术路径、抢救路径、区域慢病路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 (年版)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 标准住院流程
.苯二氮卓类药物(主要用于急性躁狂发作,以及伴有焦虑和严重睡眠 障碍的重度抑郁患者,通过药物的镇静催眠作用控制患者的兴奋 状态,改善睡眠和焦虑抑郁症状。常可选用氯硝西泮、劳拉西泮 、地西泮等。)
药物剂量调节
.遵循个体化原则:
原则上在治疗开始后的一周内 将所选用的药物剂量快速增至推荐的 有效治疗剂量。症状控制后的巩固治 疗期,原则上应继续维持急性期的有 效治疗剂量,巩固疗效,避免症状复 发或病情反复。对于使用剂量较大的 患者,在完成快速综合治疗方案,病 情稳定后,确定最佳有效剂量。
国外临床路径背景
路径:源产于工业,标准化作业程序 ,世纪年代用于护理,评估患者病程 以及治疗情况,年美国新英格兰医疗 中心引用至临床,并证明了降低了高 涨的医疗费用。
既能贯彻医院质量管理标准,又能节 省节约资源的治疗标准化模式。
国内临床路径背景
年至年,温家宝总理连续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开展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将儿 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重性精神病、艾滋病机会感 染、尿毒症等种重大疾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
作,加强了对病种质量管理的功能,通过总结
个案差异时,能及时发现住院管理系统的不足
,有利于工作改进。
临床路径的多种形态
整体路径
由诊断名称确定的整体医疗计划
,对病人所实施的有计划、有预见的医疗
模式。
诊疗路径
由诊断名称决定,临床医疗干预
模式,供临床医生使用。(规范行为,减
少随意性、不确定性)
临床路径的多种形态
药物种类
.心境稳定剂(锂盐、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作为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联合用药。为避免药源
性转郁发生,原则上不选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首选药源性转郁 几率较低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药物(首选药源性转躁几率较低的抗抑郁剂,如选择性五羟色 胺再摄取阻滞剂()类药物,尽量避免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 等类药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