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摘要:本文在我国面临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对广州市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阐述消费、研究居民消费结构的必要性和意义,其次介绍了居民消费结构分析的现状、主要方法。
在此基础上,收集了1997年~2006年,广州市城市居民家庭消费各指标的原始数据,主要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广州市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如何实现更合理化的消费结构提出建议,从而让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真正的、持久的增长新兴力量。
关键字:消费;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EC);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Analysis of Citizen’s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GuangZhouAbstract: Based on the third escalation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our country,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Guangzhou urban residents. First,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meaning of research in consumption structu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ethod on this thesis. Furthermore, the author uses the ELES to analyse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Guangzhou urban residents with the collection of original data in the year from 1997 to 2006, and gives the acceptable proposal for economy.Key words: consumption;consumption structure;Engel coefficient;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一、启动消费、研究居民消费结构的必要性与意义在市场经济中,消费既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目的,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是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只有消费才是评价和实现产品价值的最终环节。
消费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或贡献存在一定的差异,消费行为受到重视程度也明显不同。
在物品短缺时期,消费的作用被物品的供不应求所掩盖,对其重视程度就弱化了。
随着商品经济和经济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买方市场逐渐取代卖方市场,商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加剧,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成为扩大内需、刺激有效需求的重要拉力,成为内需持久增加的有力支撑。
消费、投资与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共同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三者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的状况。
特别是消费,与投资和出口相比,它是最基础、最不可替代的。
一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消费动力的大小。
当经济度过最初发展阶段,进入中级或者更高级发展阶段后,这一特征体现得尤为明显。
可以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应该也越来越大。
消费稳步、持续增长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最终动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也应该不断增加。
在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趋向多元化,逐步进入享受型消费模式。
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水平正处于以住房、交通、通信等消费为标志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临界点,如何扩大消费,优化、提升消费结构,拉动经济增长,就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议题。
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多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构成或比例,可以用各项消费支出在消费性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它是反映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生活质量变化状况以及内在过程合理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而消费结构升级是指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人们用于自身发展、休闲享受及其他消费的比重、内容、方式不断增多,居民消费效用不断增加的过程。
消费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动力。
只有通过扩大消费,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样才有利于形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整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发挥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必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降低投资率和提高消费率、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必须加快消费的增长率,充分挖掘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形成围绕消费需求发展经济的良性增长格局,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地、持续地、快速地发展,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居民消费作为社会商品总消费的主体部分,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若想要增加居民消费的需求,就必须对居民消费行为的演变特征、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其主要变化过程主要反映在消费结构上。
正是基于此,“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要求,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拉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的良好运行”,开展居民消费结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其目的在于,准确把握现阶段国内消费市场状况,初步预测居民消费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未来一个时期扩大消费、鼓励消费的可实施、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当前,在国内外消费结构的分析中,主要采用恩格尔系数(EC)、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ES)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这三种方法。
(一)恩格尔系数(EC)恩格尔系数(EC:Engel coefficient)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特斯.恩格尔(E.Engel)在研究消费结构变化时得出的用于食物的支出与总支出的比例数。
他根据经验,对消费结构的变化提出这样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或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或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将会下降。
这个规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该定律计算的比例数,即: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额/总支出额×100%。
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和变化趋势反映国民生活水平或消费水平高低或变化情况。
尽管在对我国消费结构的研究中,有些学者发现,一定条件下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引起恩格尔系数下降,但在居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改革举措的落实和完善,恩格尔定律的实用条件愈来愈充分,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愈来愈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国际上通常认为恩格尔系数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关系如下:EC〉60%,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处于绝对贫困状态;50%〈EC 〈60%,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处于温饱阶段; 40%〈EC 〈50%,居民生活消费实现小康水平; 20%〈EC 〈40%,居民生活消费趋向富裕; EC 〈20%,居民生活消费最富裕。
也就是说,按照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恩格尔系数趋于下降。
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居民消费结构的指标,只是揭示特定发展阶段收入和消费的结构关系,并不适用于各个阶段和各个地区的比较,在应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ES )而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ES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是较早将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完美结合的典范,其计量模型有很好的理论根据。
它从给定形式的效用函数出发,在消费者预算约束下,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求解消费者支出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可计量的经济模型,并被广泛应用。
1947年,L.R.卡莱因(L.R.Klein )和H.鲁宾(H.Rubin )提出了如下的效用函数:U =)(1i i ni X U =∑=)ln(01i i i ni X X b -∑= (i =1,2,…,n ) (公式1)该效用函数将第i 种类商品的效用表示为实际需求量i X 与基本需求量0i X 之差的对数,然后利用效用的可加性建立总效用函数,其中i b 为边际预算份额。
1954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通(R.Stone )为了深入研究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公式1)为基础,提出了需求函数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ES ):i i X P =0ii X P +)(01i j nj i X P C b =∑-(i ,j =1,2,…,n ) (公式2) 经济意义:上式表明,对第i 种商品的消费支出额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对该种商品的基本消费支出,第二部分为预算总支出C 中除去对所有商品的基本消费支出后剩余部分中用于第i 种商品的部分。
具体说,i i X P 表示第i 种商品的消费支出;0i i X P 表示第i 种商品的基本消费支出;C 表示消费总支出;i b 表示边际预算份额,即在可任意支配的预算支出份额中用于购买第i 种商品的份额,<0i b <1。
C 、i P 为外生变量;i X 为内生变量,0i X 、i b 为待估计参数。
LES 将需求区分为基本需求和附加需求两部分,基本需求不随预算变化而变化;并假定边际预算份额对于所有消费者都是相同的,与消费水平无关。
在线性支出系统LES 中,预算C 虽然是外生变量,但它却难以外生给定,因为它应满足:C =i i ni X P 1=∑ (i =1,2,…,n ) (公式3)其中,需求量i X 是内生变量,作为外生变量的价格i p ,其数据不易取得。
LES 模型有一个理论逻辑不足:即假定总支出C 为外生的,这是不妥的,消费者通常的行为不是先确定总支出再购买商品,即不是总支出决定商品购买,而是购买决定了总支出。
(三)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 ) 由于C =i i ni X P 1=∑中,需求量i X 是内生变量,作为外生变量的价格i P ,其数据不易取得,这使得LES 模型中的参数很难估计。
同时,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欠缺之处在于没有考虑储蓄的因素,为了解决这些困难,经济学家郎奇(Lunch )对线性支出系统作了两点修改,提出了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 :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
这两点修改是:①以收入Y 代替总预算支出C ;②以边际消费倾向*i b 代替边际预算份额i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