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题一、填空1.产品是指过程的( )。
2.质量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产品的:( )、( ) 和( )。
3.质量波动的原因,可归纳为()、( )、( )、( )和( )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4.可以用量具、仪表进行测量而得出的连续型数值称为:()。
5.不可以用量具、仪表进行度量的,一般用计数的方法得到的非连续性的正整数值称为:()。
6.知总体为N(μ、σ2),质量特性数据落在μ±3σ范围内的概率为(),落在μ±2σ范围内的概率为(),落在μ±σ范围内的概率为()。
7.知总体为N(μ、σ2),则样本平均数的数字特征值与总体的数字特征值的关系是:E(样本平均数)=( ) ,D(样本平均数)=( )。
8.因果图大体上有三种类型,既()、( ) 和( )。
9.产品质量散差从数理统计的观点加以分类,可以分为()和( )。
10.描述直方图的特征数据有两个,一个是()另一个是()。
11.描述直方图的特征数据中,平均值的计算公式是:();标准偏差的计算公式是:()。
12.所有取值能一一列出的随机变量称为()。
13.不能将可能的结果一一列出的随机变量称为()。
14.泊松分布是二项分布当()时的极限形式。
15.工序能力B=( )。
16.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为:C P=()。
17.正态分布曲线与()所围成的面积为1。
18.在质量管理中, 质量分布确定的 ( ) 参数越大,表明质量越差。
19.当变量x增大时,变量y却有减小的趋势,说明两变量之间呈()关系。
20.我们将5M1E的微小变化所产生的误差称为( ),引起这种误差的因素称为( )。
21.我们将5M1E的大变化所产生的误差称为(),引起这种误差的因素称为( )。
22.中心极限定理说明,不论总体的分布状态如何,当( )足够大时,它的样本平均数总是趋于( )。
23.表示(相邻观察数据)相差的绝对值被称为移差,计算公式是:( )。
24.控制图采用( )为控制界限,是因为在该点错发警报的错误和漏发警报的错误造成的总损失最小。
25.x单值控制图是用来反映和控制产品质量数据()的变化的。
26.X控制图是用来反映和控制产品质量数据( )的变化的。
27.R控制图是用来反映、分析和控制总体的( )的。
28.X控制图的优点是( ),( )。
29.R控制图的分布特点是()。
30. P 控制图的标准偏差等于( )。
31. Pn 控制图的数学期望等于( )。
32. Pn 控制图的标准偏差等于( )。
33. C 控制图的标准偏差等于( )。
34. U 控制图的标准偏差等于( )。
35. 计点值控制图主要包括( )和( )。
36. 计件值控制图主要包括( )和( )。
37. 计数值控制图可分为( )和( )两类。
38. X 控制图的控制上限为( )。
39. x 单值控制图的控制上限为( )。
40. X ~控制图的控制上限为( )。
41. U 控制图的控制上限为( )。
42. P 控制图的控制上限为( )。
43. Pn 控制图的控制上限为( )。
44. C 控制图的控制上限为( )。
45. 计数值数据通常服从( )分布和( )分布。
46. 工序大体上处于控制状态,则在控制图上打点( )。
47. ( )维护方式的特点是:平时不对设备进行主动维护,只在设备出了故障后才检修。
48. ( )维护方式的特点是:定期全面进行预检预修工作。
49. 受控纠正性维护方式的特点是:可以对设备进行( )监控。
50. 现行的邮电通信设备的三种维护方式中,( )是以控制图为根据的。
51. ( )的概念是将系统因素进一步划分为:非控系统因素和欲控系统因素。
52. 抽样后在控制图上打点,出现连续 7点上升,被称为:( )。
53. 抽样后在控制图上打点,连续3点中有2点超过2σ线,被称为:( )。
54. 抽样后在控制图上打点,连续11点中有10点在中心线同一侧,被称为:( )。
55. 抽样后在控制图上打点,连续7点在中心线同一侧,被称为:( )。
56. 休哈特图未告警,同时相应的选控图未告警,说明( )。
57. 休哈特图告警,同时相应的选控图告警,说明( )。
58. 休哈特图( ),同时相应的选控图告警,理论上是不可能的。
59. 推动PDCA 循环的关键是( )阶段。
60. 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的程度分为( )、( )和( )。
61. 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的性质分为( )和( ) 。
62. 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形式分为( )和( )。
63. 两个相关现象之间,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另一个现象的数量( ),这种相关称为正相关,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另一个现象的数量( ),这种相关称为负相关。
64.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65. 相关系数是在( )相关条件下,表明( )变量之间( )的统计分析指标。
66. 直线相关系数等于零,说明两变量之间( );直线相关系数等于1,说明两变量之间( );直线相关系数等于− 1,说明两变量之间( )。
二. 单项选择题1.传统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是()。
A 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B 按照过去的经验进行质量检验C 按照领导的意图进行质量检验2.2000年版ISO9000族标准中——ISO9001是:()。
A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B 质量管理体系—指南C 质量体系审核指南D 质量管理体系—概念和术语3.2000年版ISO9000族标准中——ISO10011是:()。
A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B 质量管理体系—指南C 质量体系审核指南D 质量管理体系—概念和术语4.操作者精心加工,一批产品的质量()。
A是可以做到完全一致的B也是做不到完全一致的C有时是可以做到完全一致的5.通信质量指标中,体现迅速性的指标有()。
A给据邮件损失率B邮件处理不合格率C邮件全程时限逾限率6.通信质量指标中,体现准确性的指标有()。
A电报服务差错率B邮件处理不合格率C邮件全程时限逾限率7.通信质量指标中,体现安全性的指标有()。
A邮件处理不合格率B机要文件失密丢损率C邮件全程时限逾限率8.通信质量指标中,体现方便性的指标有()。
A电报服务差错率B机要文件失密丢损率C 邮电局所的平均服务人口数9.找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用( )。
A直方图B控制图C排列图10.分析质量数据的分布情况通常用()。
A直方图B控制图C排列图11.比较准确地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值是()。
A极差B移差C标准偏差12.直方图的主要用途之一是()。
A掌握产品质量分布状态B确保工序处于受控状态C计算平均值13.直方图出现瘦型是因为()。
A工序能力不足B工序能力过剩C分布中心偏离公差中心14.直方图出现双峰可能是因为()。
A 分组过多B 读数误差C 两台设备加工的产品15.知总体为N(μ、σ2),质量特性数据落在μ±2σ范围内的概率为( )。
A 99.73%B 68.27%C 95.45%16.对某工序进行产品质量抽样检验,其样本平均数的数学期望为:20;标准偏差为:1。
已知样本量为:4,则本工序产品的平均数为()。
A 5B 20C 417.对某工序进行产品质量抽样检验,其样本平均数的数学期望为:20;标准偏差为:1。
以知样本量为:4,则本工序的产品标准偏差为()。
A 1/2B 2C 418.有一批产品共10万件,现采用重复抽样的方法n=10,计算出p=1%,则其标准偏差为()。
A 0.1B 0.03C 0.0519.中心极限定理说明,不论总体的分布状态如何,当n足够大时,它的样本平均数总是趋于正态分布。
这里n是指()。
A 产品批量B 抽样次数C抽样样本量20.用于表示相邻两个观察数据相差的绝对值的是()。
A极差B移差C标准偏差21.造成产品质量异常波动的原因是()。
A偶然性原因B系统性原因C不可避免的原因22.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指()。
A产品质量没有波动B消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C消除了系统因素的影响23.偶然因素是一种()。
A偶然起作用的因素B经常起作用的因素C容易被发现的因素24.系统因素的特点是( )。
A难以排除B对质量影响小C有时存在25.样本平均数表示数据的()。
A离散程度B分布集中位置C分布区间26.控制图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时,抽样打点出界,一般表明生产过程中存在有()。
A偶然因素B系统因素C既有偶然因素又有系统因素27.正态分布确定的参数σ, 在质量管理中σ越小,表明质量( )。
A越好B越不好C无法确定28.用样本中位数表示总体的集中趋势,一般来说( )。
A不如平均数那样准确B比平均数 C 和平均数一样准确29.不合格品数的分布常表现为()。
A正态分布B二项分布C泊松分布30.障碍数是计数值,其分布常表现为()。
A正态分布B二项分布C泊松分布31.已知某市话机群周障碍数服从泊松分布,设其周障碍数的数学期望值为4,则其标准偏差为()。
A 4B 16C 232.二项分布的数学期望值为( )时,理论上认为二项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
A np≥5B np≥3C np为任意值33.泊松分布的数学期望值为()时,理论上认为泊松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
A λ≥3B λ≥5C λ为任意值34.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生产过程中存在( )。
A非控系统因素B欲控系统因素C偶然因素35.在控制图上,连续6个点中有3个在2σ和3σ线之间此时应判断()。
A 生产过程正常B生产过程异常C无法作出判断36.现有一组数据:61, 37, 41, 33, 8, 36, 44 ,58其中位数为()。
A 8B 37C 3937.现有一组数据:4, 7, 6, 2, 5, 8, 3其标准偏差为()。
A 2B 1.54C 3.0838.计量值控制图主要包括()。
A P控制图B X控制图C U控制图39.休哈特控制图和单因素选控图在生产过程中联合使用时,休哈特控制图告警,选控图未告警。
说明()。
A欲控系统因素发生发生B非控系统因素发生发生C其它因素发生。
40.某营业室电报内部处理时长服从正态分布,平均值为30分钟,标准偏差为15分钟,上级规定超过60分钟为逾限,则该室电报内部处理时长逾限的概率为()。
A 4.55%B 2.275%C 0.27%41.某营业室电报内部处理时长服从正态分布,平均值为45分钟,标准偏差为15分钟,上级规定超过60分钟为逾限,则该室电报内部处理时长逾限的概率为()。
A 4.55%B 31.73%C 15.865%42.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在于()。
A计划阶段B检查阶段C处理阶段43.某局邮件处理时长服从正态分布,平均值为55分钟,标准偏差为5分钟,上级规定的赶发时限为70分钟。
则其工序能力指数为()。
A 1.33B 0.67C 144.某局邮件处理时长服从正态分布,平均值为40分钟,标准偏差为10分钟,上级规定的赶发时限为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