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11-08-29T15:23:05.153Z 来源:《素质教育》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赵丽萍[导读]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有书面的作业和考试,还要考察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情况。
赵丽萍河北省曲周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057250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有书面的作业和考试,还要考察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情况。
为此,作业的形式可多样化,如口试、作业分析、大型作业、小课题、活动报告等方式。
作业设计的多样化,可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
为此,我结合新课程特点,在平时布置作业时,采取了以
下几种作业设计形式。
一、体现情境性
1、弹性作业。
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
例如(教学内容: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5.1“你今年几岁了”):作业设计:在2002—2003赛季意大利足球甲级比赛的九轮比赛中,尤文图斯队保持不败,共积分25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一分,问该队共胜了几场球?
评析:这种短小精悍的新题,难度不大,把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学生感兴趣的足球联系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可使一些“足球迷”即兴求解,从而以这样的新“产品”,以新引思,以新促思,以新成思。
2、合作型作业。
以前的数学作业,教师过于片面地强调独立思考,没有将合作作为重要的素质来培养。
对于自主型的作业,我们完全应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鼓励他们与人交流,进行有效合作。
我曾尝试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制一份单元检测卷。
在编制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小组长的带领下复习本单元内容,找重点,列提纲,选择题型,忙得不亦乐乎。
编制试卷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也是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
一份试卷的编制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了激发和增强。
3、新知型作业。
在设计这样的练习时,应把着眼点放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兴趣、指点思路上,促使知识顺利迁移。
如在学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先设计一些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练习,以此减缓思维的坡度,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将新知识同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新授课之后安排的巩固练习,是围绕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编排一种同类型、同结构的练习,其目的是使学生重点形成某一知识技能,巩固和加强新知,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也是新授后的必定举措。
如在学习了证明四点共圆的例子后立即给出问题:菱形四边上的中点在同一圆上吗?让学生在对新知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练习和巩固。
二、生活型作业
数学学习的天地是很广阔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实践活动中完成数学作业,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1、开放性作业。
开放题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背景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式多样,有文字、表格、图画、对话等,不像封闭性习题形式单一呈现、叙述呆板;又解法灵活,不单靠记忆、套模式来解题,深受学生喜爱。
同时由于开放题的答案不唯一,解题时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索,获得多种结论,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时空途径。
例如(教学内容: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3“截一个几何体”):作业设计:一个正方体,剪掉一个角,剩余部分还有几个角?
评析:这是一个结论开放题,寥寥几字看似简单,其实题目本身却会折射出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会通过截面的不同位置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
而学生在思考、动手、探索、交流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2、实践性作业。
例如(教学内容:七年级上册第六章6.5“统计图的选择”):
作业设计:请你向父母亲调查,你家近五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的家庭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1)请你用三种统计图,把你家近来的家庭收入情况表现出来。
(2)对近五年的家庭收入变化,你有何感想?
评析:用统计图来反映自己家庭的收入情况,既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去调查完成,达到知识目标,激发内在的智力潜能和数学兴趣,又让学生关心自己家庭的经济,把思想教育融在其中。
3、调研型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这些塑料袋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盖几层呢?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还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要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最终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作为教师,应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使数学作业成为他们放飞潜能的天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