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oho中国有限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

soho中国有限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

SOHO中国有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企业资源分析1、管理者和管理组织资源:董事长:潘石屹一位被看作是当今中国最活跃、最具有鲜明个性的房地产领袖之一。

先后与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SOHO中国有限公司。

是一个非常大胆前卫且有能力的领导人。

2、企业员工资源:公司员工有很好的经验,招聘时普遍要求5年以上工作经历,有海外经验者优先,注重员工的协调、组织能力。

员工团结,有爱心。

3、市场和营销资源:SOHO的主要工作是建设大型、新型的商业设施,以及高档型的住宅,在北京建设的许多商厦都销售得很好,直销与网销相结合,有一定的市场地位。

4、财务资源:SOHO是一家上市公司,从其资产负债表上看,2010年总资产47930.43百万元,负债18853.90百万元,盈利8700.07百万元,运营状况良好。

融资能力不弱。

5、企业形象资源:企业商誉、品牌知名度都很高,是中国最知名的房地产企业之一。

企业能力分析一、财务分析表1为SOHO中国有限公司五年综合资产负债表。

表2 为其综合损益表。

表3为其盈利摘要。

根据这些以及其他的财务数据,表4给出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的财务比率分析。

如表中数据所示,SOHO中国有限公司的流动资产逐年增长,使它在房地产行业中能够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其公司营业额基本上处于连续递增趋势,2008年经济危机出现了营业额的降低,但从总体上看,保证了营业额的稳步增长。

公司立足于高端产品战略,在所有房地产企业中保持着较高的盈利地位。

它保持着较高的边际利润率,销售额也保持了持续的增长。

表1 SOHO中国有限公司五年综合资产负债表表2 SOHO中国有限公司五年综合损益表表3 SOHO中国有限公司五年盈利摘要表4 SOHO中国有限公司五年财务比率二、营销能力分析(一)人海战术、高佣金提成和末位淘汰制养成的强大销售能力SOHO中国的营销人员占其公司总人数的2/3,在SOHO中国的各个项目售楼处,动辄上百名售楼员的情况很常见,但超高的淘汰率也很常见。

SOHO中国售楼员虽然没有底薪,但5.8‰的佣金在北京最高,2008年,公司的王牌销售员税后佣金达到400万元。

可以说,高压力、高利益刺激是构成其强大销售力的前提。

(二)对能源、资源类行业客户的深入挖掘在“三里屯SOHO”项目中,山西、内蒙古、河北等能源产区的“煤老板”“矿老板”“羊绒老板”占了其中很大的比例,其中,排在前20名的几乎都是矿老板,单笔成交过亿元,最大的一单金额为4.5亿元,买主是河北省一个铁矿老板,买下了两层总共四五十个单元的商铺。

在整个SOHO中国项目的销售业绩中,山西人也要超过三分之一。

(三)坚持散售所谓“散售”就是开发商不持有物业,而是全部分割为产权式小商铺分散出售。

业内曾用杀猪和养鱼来比喻商业地产的散售与物业持有两种模式,而潘石屹就是“杀猪派”的代表人物。

“散售”模式虽然不被看好,认为是违反了商业运营的客观规律,但潘石屹SOHO系列产品散售屡屡飘红,也引起了业内反思。

(四)率先实行网络营销企业核心能力分析企业核心能力:从本质上讲,就是企业发展独特技术、开发独特产品和创造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

它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能够为用户带来巨大的价值;2)能够支撑多种核心产品;3)竞争者难以复制或模仿。

SOHO中国的核心能力主要有:1)别具特色的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理念的简约元素、所有的人工元素,都与原有的风景丝丝相扣,边缘应特殊处理,这样做的效果,是仿佛五个部分从北面的山脉自然延伸出来的,而不是建在地上,材料也是表现设计理念的手段,也就是说,物质和设计思想统一,彼此依存。

2)独有的商业模式。

SOHO中国的商业模式是:开发商业(包括写字楼)地产,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出租和管理。

SOHO做商业地产,一定聚焦在北京、上海这样超大型城市的最繁华地段,这类地段的土地价值和一个三线城市郊区地段的土地价值是完全不可比拟的,北京前门大街上一平米的土地价值可能是内蒙古郊区一平米土地价值的几百倍几千倍不搞整售,搞分散销售。

3)有这雄厚的资金。

中新网房产频道从SOHO中国获悉,SOHO中国今日发布业绩公告,2010年,SOHO中国的合同销售金额同比大幅增长74%至人民币238.1亿元。

SOHO中国主席潘石屹表示,目前公司现金超人民币200亿,2011年也是公司收购的好时机从财务报表中,可以看出SOHO中国的财务能力强。

三大项目SOHO中国称,2010年第四季度,集团未经审计合同销售金额达到约人民币55亿元。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止的12个月,集团未经审计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38亿元,同比增长82%。

在2010年9月25日,SOHO中国已早早宣布提前完成2010年人民币180亿元的全年销售目标,截至当时录得未经审计合同销售金额达到约人民币183亿元。

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180亿销售目标之后,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暗示过新目标是200亿。

他当时曾表示:“我们到今年年底还可以多完成20亿,多完成20亿就是能够超过200亿的销售额”。

最终SOHO中国以238亿的销售收官2010年。

在业绩构成中,SOHO中国去年入市销售项目中有3个占据绝大多数的份额,分别为北京银河SOHO项目、SOHO东海广场、SOHO 嘉盛中心。

北京银河SOHO项目在去年为SOHO中国的销售提供了强劲的保证,占其去年全部销售金额超过一半。

公告显示,银河SOHO项目2010年全年合同销售金额达到146.37亿元,销售面积20.9545万平方米,均价则为69274元/平方米。

其次为SOHO中国的上海项目SOHO东海广场,录得合同销售金额39.16亿元,销售面积5.8963万平方米,均价为64721元/平方米。

SOHO嘉盛中心则仅次于SOHO东海广场,2010年全年合同销售金额达到了35.5亿元,销售面积7.7748万平米,均价为45365元/平方米。

除此3个项目之外,其他项目贡献的销售金额仅有18.0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12月29日,SOHO东海广场57层无底价拍卖。

该楼层1205.52平方米建面以总价1.21亿售出,折合单价100372元/平米,创造了上海写字楼市场成交价格的最高纪录。

四大收购2010年,SOHO中国共新增四个项目,其中有三个位于上海,而2010年度的销售主力区域及SOHO中国的大本营北京,仅仅在年底进账一个新项目。

根据资料,SOHO中国去年收购的第一个项目为上海外滩204地块,时间是2010年6月12日,总代价约为22.5亿元。

这也是SOHO中国继东海广场后,在上海收购的第二个项目。

两个月之后的8月13日,SOHO中国再次公布,通过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所举办的公开挂牌出让程序,以人民币15.6亿元竞得紧邻上海虹桥交通枢纽的临空15号地块。

再过两个月的时间,在10月12日,SOHO中国又以约人民币12.1亿元的代价,收购了上海卢湾区43号地块(后命名为复兴路SOHO)项目公司的48.4761%股权。

对此项目公司剩余51.5239%的未收购股权,SOHO中国表示将与卖方进一步磋商,按根据合作框架协议计算的同等代价收购。

2010年12月30日,SOHO中国以约人民币11.6亿元的代价收购了北京中冠大厦。

中冠大厦毗邻SOHO中国在北京中关村的另一项目中关村SOHO,项目预测总建筑面积为42638平米,包括31031平米可售写字楼面积。

目前项目工程建设大部分已完成,预计将于2011年下半年竣工。

至此,SOHO中国完成了2010年的所有新增项目收购,与其取得的238亿销售收入相比,所支出的土地金已经算是非常微不足道。

可以预见,未来数年,SOHO中国的重心将逐渐向南倾斜;而上海项目的建设与入市,也必然为SOHO中国在未来数年的业绩提供更大的支持。

SOWT分析优势1、独特的商业模式:开发商业地产,统一规划、销售并出租。

2、在改造烂尾楼项目积累丰富经验,成功运作多个烂尾项目。

3、主营北京的商业房地产,定位准确,逐步进入其他一线城市。

4、项目运作周期短,周转率高,赢利水平高,平均毛利润率超过40%。

5、现金流充沛,经常保持正现金流。

6、公司和潘石屹的品牌知名度高。

7、销售团队经验丰富,效率较高。

8、2010年销售收入超过130亿元,创历史新高。

9、谨慎的开发理念,理性的项目储备策略,有效降低了财务风险。

劣势1、过于依赖个别项目,单个项目风险大。

2、业绩波动性较大。

3、商业地产分割出售给物业管理带来困难。

机会1、发展城市由北京向上海等一线城市延伸。

2、REITs的推出,将为商业地产商提供一条有效的融资途径。

威胁一线城市的可用于发展商业地产的土地和项目稀少,土地储备有限,影响了公司未来发展空间,也限制了投资者给予其更高的估值。

企业战略分析一、 SOHO中国的专注市场战略及核心资源专注市场战略是指经营战略的重点放在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上,为特定的购买者提供特殊的产品或服务。

这要求比竞争对手提供更多有效的服务,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化成本领先的方法来实现。

SOHO中国对于投资类细分市场的专注,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这是一家专注打造成熟投资产品的时尚房地产的发展商。

”SOHO中国针对高端的投资物业,通过时尚化品牌塑造,把创新的产品快速地销售出去。

它曾经因开发海南博鳌项目偏离了目标市场,受到了挫折,但很快又全身心地专注于投资市场。

这一专注市场战略需要与公司的资源、能牌塑造能力、差异性产品的创造能力,快速销售能力以及替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1、潘石屹的生意创新理念SOHO中国在房地产业内是个颇多争议的公司,而公司受到多方质疑更多源于其灵魂人物。

潘石屹自1995年开始创建自己的企业,就与娱乐扯上了千丝联系。

不论是经洪晃介绍与梅婷出演电影《阿司匹林》、还是在中央电视台主持栏目《老潘进城》,还是每一次公司公关活动上的明星云集,都使其区别于普通的房地产开发商。

老潘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他在媒体上的言行都能对他的生意起到作用。

他骨子里的“自我否定”精神,是他的生意创新理念的基石。

他在行业内第一个提出SOHO概念;第一个进行大规模精装修;第一个提出无理由退房;第一个每周坚持网聊;第一个在国际拿大奖等等,他的生意理念好像永无完结。

2、时尚品牌的塑造能力现代的地产商与当代时尚前卫艺术家的结合是以SOHO中国为起点的。

地产商为给冷冷的钢筋水泥赋予深层次的含义,SOHO中国将艺术时尚前卫与公司的品牌建设巧妙地结合发展,使自己也摇身一变成为了时尚的代言人。

与此同时,也将自己的一个个物业不加置疑地贴上了一个个大大的时尚标签。

这一过程是由老潘与公司品牌互动、用创新产品开创品牌及创立《SOHO小报》等综合效应来实现的。

老潘和大陆的地产商有着很多很多的不一样,这个甘肃山沟里土生土长的人,他最先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品牌形象,先打造成地产中的另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