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共3个:翻译、听力及阅读。
阅读是某位朋友指导在下,虽不能答题满分。
但40分满分得34以上自己觉得还是不难的。
翻译是我在考研的时候就使用这种方法,当时答题5个,时间不超过10分钟(连打草稿)。
今年清华英语也考翻译(三段式短文一篇做全文翻译)了,我的用时是15分钟,因为确实有些单词不认识,需要联系上下文去猜的,所以浪费了一些。
其次要说的是,本学习方法极其平庸,需要踏实的认真准备,我会在接下来的段落里将其理论依据详述,而至于方法只有简单的几句话,有妄想在英语方面花最少力气力求最大回报的“准烈士”可以试验一下,坚持2个月,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了。
本方法是准备学习英语的考硕考博学生中基础极差适用,高手请暂绕行。
我的方法就是:英语的学习是先以翻译开始,以听力为结束。
我是属于反向思维者,如果单纯让我背单词,我从A至多背到C,背核心词汇能好些,如从翻译中掌握长难句(特别是定语从句)的理解能力及速度,顺便搂草打兔子背背单词,那我会觉得很爽很开心的。
好啦,说到这里,我讲一下第一条理论依据:我所选择的翻译学习资料是1990-2007年考研英语的文章考题,每年5句话,每句话基本都是定语从句,其内涵盖大部分语法行为和数量惊人的核心词汇及高频词汇(特别是特殊译法,比如说reason要么翻译成理性,要么翻译成推理,较少会有人再去翻译成原因吧),而且最为重要的三点是:1.它们无任何语法错误。
2.它们都可以被拆成四个标准的采分点。
3。
它们都被专业人士翻译的很精很精,不需要我们自己费心去修正。
这三点很重要,因为他们没有语法错误且相对简单,操作起来要较阅读长难句以及王若平长难句中的难度要低的很多,学起来会很有信心。
另外,有现成的高质量翻译答案,学习起来应该还是比较顺心的。
接下来我说一下第二条理论依据:翻译和阅读(特别是考研试卷中)都具备以下特点:1.由命题组专家花大量的心思去设置选项陷阱及翻译陷阱用以保证会出现以下搞笑的效果:第一次做这个题目或者翻译了这句话错误,经兑答案后纠正,再过一个月重新做该题目,大多数还会惯性的选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命题专家对你的可能思考方向已经十分了解,设置的陷阱又是极易出错的地方。
据此,我个人认为要打破思维定式及思维惯性的束缚,就要先有个拐棍在帮扶着你,这样你在每次想在关键得分点上失分的时候,就会立即获得纠正,至少我觉得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提高(说质的飞跃更确切吧)。
而传统的备考学习过程中,基本上是从英语翻译成汉语,过一段时间重复检测了一下自己的翻译水平。
至于第三条理论依据,那就是:当完成18年90个长难句的反复学习后,无论对于长难句的拆分、成分划分、直译,还是对于基础单词的掌握都应该算是小有收获,之后再背单词和练习阅读,所受到的阻力就会小的很多。
以上是理论依据,觉得认同的可以继续往下看,下面就是简易的翻译学习法:
所谓我自创的XXX翻译学习法就是先将每个句子中文背诵下来,然后硬套英文,进而可以得到1、英语语感2、英译汉的固定表达格式(熟练后看完一句话后即能在头脑中将其成分组合好并输出于考卷)3、当每次都想将其翻译成评分标准中的“不可接受译法”时,已背诵的中文标准译文“拐棍”可立即帮你修正,久而久之,就会对长难句的剖析打消恐惧心理并产生一定的感情。
使用本方法学习时,有以下优点:1.方便,不需要看书,只需要用头脑去想。
2.时间可以自由划分,绝对不会单位做阅读模拟题和专业课背诵的时间。
甚至在“出恭”的时候都可以用大脑想一两个自己已经背诵好的句子。
3.不需要花时间去特意背诵与其对应的英语,因为套用之后,自然就能将其英文背诵下来。
4.有一定的语言储备,写作的时候绝不怯场(无论是单词还是句子,都可以将其适量修改后套用,绝对是加分句子哦)如想获得更高层次的收获,只需将中文写在纸张上,用其练习汉译英。
累了,暂时写这么多,先去写病历了,欢迎各位对我的方法品评,如果觉得可行,可以投票或回复一下哦!
次,对于英语做题顺序,以前我也听闻过很多方法.自认为还是我的方法比较可行,至少我是按照这样去做的,在研究生英语、职称外语等我工作期间的考试我都获得75分以上的成绩,基本都是提前交卷。
下面我说一下考硕英语答题的顺序,因为清华的英语也考翻译了也有作文、有阅读、什么都一样,所以这样答完很顺手,所以现在说下考硕的顺序,对于考研的学生以及准备清华医学院的考生来说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我的顺序是先做翻译和作文,翻译大概10分钟,作文20分钟左右,得分估计20-25以上,为什么先做这些主观题,其原因很简单,这30分的主观分是我们自己能把握掌控的,也是答完后大概能估计出多少分的题目。
按照我自己的标准,答完后基本能知道自己处在多少分数段上(22分、24、26?),此时带着“稳赚”的分数继续答其他题目,信心大增,
心情极佳,更不会因为时间的问题而极度紧张。
接下来是要花平均每篇20分钟(共100分钟)的时间去做阅读理解,目的有三:1.时间充分2.细读精读,重点剖析首段、各段首末句及长难句!3.每个题目做2遍!要保证绝大多数题目的选项有依据,即既要有正确选项的选择理由,又要有错误选项的原文定位及陷阱方式。
剩下50分钟,可以花3分钟蒙完形填空交卷出考场,也可以仔细答完完形填空,根据答案分布规律,都选择一样的,因为一般考生即使认真答这篇完型用3个小时,其结果不会超过12-14个正确题目即6-7分,而全选择一样的应该是2.5分左右。
多出的时间可以给阅读的时间,保证2个阅读小题目的正确或者是相对简单的单选题目这样还是很划算的。
按照清华题目设置:做完完型需要20分钟,剩下30分钟做40个单选题(每个0.5分),时间是及其充裕的。
前期攻克英语难关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1、树立信心。
虽然是老套路,但是我自己的经历又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2、下死力气。
课程班期间,我的作息时间是这么安排的:每周学习七天,每天学习12小时(完不成计划时加班,但不补休)。
早八点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到六点,晚上八点到十二点。
3、合理安排时间。
除了必须修的课程外,其余时间每天三分之二学英语,三分之一学专业。
4、科学计划内容。
真正的菜鸟,就像我当初,单词、语法都弱,阅读和写作都不行。
我的做法是,三个月时间背单词到6000,一个月自学语法达到基本上能背诵,三个月时间做习题,一个月时间参加培训班,一个月时间练习写作。
5、慎重选择工具书和培训班。
习题集到处都是,没什么特殊的、小弟学习语法选用的是薄冰先生编写的很简单的语法书,简单明了,但足够备考;培训班参加的是曹其军先生的班,名气不是特别大,但收获很大,尤其是翻译和写作的课程,非常实用;练习写作的同时,认真学习了<style and elements>,与曹其军先生的课程相互对照,感觉茅塞顿开。
6、巧借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