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好:
我们先来明确定义,大众舆论是泛指由广大民众自发形成的,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之内的,对某件事物或某种社会现象的集合意识或多数意见。
司法审判是司法机关根据现有法律对客观事实进行审判。
今天判断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利大还是弊大的标准就是看是否维持司法审判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我方认为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弊大于利理由如下:
首先,从大众舆论本身来看,社会舆论不尽是理性的,更多的可能是一种感性的产物,是有弊端的,舆论往往是不稳定的,今天剑指东方,明天拳打西方,而当今是网络时代,唾沫星子瞬间可以汇成滔滔洪流,照样能够淹死人。
其实,“人民群众”也并非总是手握真理。
然而,问题是,大众舆论又是无须负责的,即使造下天大的冤屈,事后也没有人必须道歉。
有鉴于此,大众舆论是大众的盛宴,乐此不疲的比比皆是。
而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进而干涉司法审判。
对于案件,大众舆论显然已经根据最初媒体报道,对案件给出了未审先判的结论,有关事实真相的信息都还无法确认的时候,舆论已经抱定了一种先验的立场,即任何有利于支持大众观点的信息,都被视为事实,而任何不利于这一定性的信息,则必然被视为混淆视听的阴谋。
如此大众舆论干扰司法审判,如何让审判公平公正。
其次,大众舆论与司法审判的独立性,公正性存在冲突,法律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扰,对于大众舆论,无论法官接受还是拒绝,在权衡利益时,无形已经受到舆论的影响,这就影响法官判案所要保持的中立性。
司法所追求的目标是程序公正,而大众舆论有很大的社会
影响它追求的是实体公正(即审判结果的公正),对于司法审判的案件来说,大众舆论制造压力来影响司法审判进程,从而变成“新闻审判,网络审判,严重破坏司法审判的独立性。
而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基础,破坏了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就无从说起。
看药家鑫案,面对采访,一个堂堂七尺男儿也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药家鑫父母也积极凑钱来弥补药家鑫对被害人家属的伤害。
对于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也是符合罪责刑相适应,也能够达到预防犯罪。
在药家鑫杀人案中,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扰,法官作出理智的独立审判,结果不一定是死刑立即执行。
诚然,大众舆论本身的监督作用不容忽视,司法活动也需要民意,但要注意的是,民意的行使应该通过正当的程序譬如上级提审来发挥作用,而不是让他作用与法院的司法审判,破坏社会的司法建设的发展。
我们认可的监督和讨论要在不侵害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为前提,这也是宪法要求我们做到的。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