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氧化硅和硅酸》教学设计 (2)

《二氧化硅和硅酸》教学设计 (2)

《二氧化硅和硅酸》教学设计
乐山师范学院化学学院12化学班蒋锐 12310110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二氧化硅和硅》。

安排1学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硅及其化合物作为非金属元素知识的开端,是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内容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本节教学采用主线为“硅单质──二氧化硅──硅酸──硅酸盐”的学习方法,,丰富了元素族概念及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形成,为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所以本节课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分析:
已有知识:
(1)碳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2)知道CO2属于酸性氧化物,并能书写有关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新知识:
(1)SiO2及H2SiO3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SiO2的主要化学性质
(3)硅酸的制备原理
(4)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3、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存在、用途
(b)了解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c)认识硅酸的制备原理,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
(a)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拥有对新旧知识进行归纳比较能力。

(b)通过硅酸的制备,具有实验设计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学生学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正确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b)学生了解硅和硅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化学的实用性,增强学习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硅和硅酸的主要性质
难点: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设计方案
1、教学方法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探究发现为主线,以对比归纳为辅线,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重点:在第三章的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例如实验观察法等。

而本节内容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习的第一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在本节内容中,主要以建立学生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方法,本节主要是采取:学生通过对比二氧化硅、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分子空间结构等不同,自主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硅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故事启发学生探究玻璃的制备反应,以此导入二氧化硅和硅酸钠等物质;以图片、视频、实验等辅助材料,使学生自主探究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2、教学策略
3、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查阅与二氧化硅相关的信息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图片、视频。

学生实验用品并分组到桌 教具准备:数字多媒体、激光笔、视频图文材料 4
【引导】这些好看的水晶、玛瑙深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知道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引导】其实二氧化硅不仅可用作装饰用品,还可以有其他的用处:
【板书设计】:4-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一课时二氧化硅和硅酸
1、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①能与碳酸钠反应: SiO2 + Na2CO3 == CO2↑ + Na2SiO3
②能与氢氟酸反应: SiO2 + 4HF == SiF4↑ + 2H2O
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硅酸的制备: 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三、教学反思
由于高一学生接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时间较短,又没有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为依据,因此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化学思想,不太会运用对比的思想学习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等。

因此,在前期的教学中力图每节课逐步渗透这些思想作为铺垫,本节课通过分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分析推导二氧化硅及硅酸的性质,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在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一条完整、清晰的主线,从而建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

本节课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基础较弱的学生把重点放在课前的预习和课堂上的性质对比教学中,而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可以在课后对课堂上没有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进行挖掘和拓展,如将硅及其化合物的结构理论知识、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等作为拓展性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