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椒常见病虫害防治【精选】

花椒常见病虫害防治【精选】

花椒常见病虫害防治我国花椒害虫种类很多,已知的约有132种。

如金龟子类、花椒跳甲、花椒凤蝶、花椒刺蛾、大袋蛾、黑蚱、花椒蚜虫、花椒介壳虫、花椒红蜘蛛、花椒瘿蚊、花椒虎天牛等等。

现主要介绍花椒虎天牛,花椒介壳虫,花椒红蜘蛛等。

一、花椒虎天牛花椒虎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9~24mm,体黑色,全身有黄色绒毛。

头部细点刻密布,触角11节,约为体长的1/3。

足与体色相同。

在鞘翅中部有2个黑斑,在翅面1/3处有一近圆形黑斑。

卵长椭圆形,长1 mm,宽0.5cm,初产时白色,孵化前黄褐色。

初孵幼虫头淡黄色,体乳白色,2-3龄后头黄褐色,大龄幼虫体黄白色,节间青白色。

蛹初期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色。

2、生活史和习性:花椒虎天牛两年发生一代,多以幼虫越冬。

5月,成虫陆续羽化,6月下旬成虫爬出树干,咬食健康枝叶。

成虫晴天活跃,雨前闷热最活跃。

7月中旬在树干高1m处交尾,并产卵于树皮裂缝的深处,每处1-2粒,一雌虫一生可产卵20-30粒。

一般8月至10月卵孵化,幼虫在树干里越冬。

次年4月幼虫在树皮部分取食,虫道内流出黄褐色黏液,俗称“花椒油”。

5月幼虫钻食木质部并将粪便排出虫道。

蛀道一般0.7 cm×1cm,扁圆形,向上倾斜与树干呈45°角。

幼虫共5龄,以老熟幼虫在蛀道内化蛹。

6月,受害椒树开始枯萎。

3、防治方法:①清除虫源:及时收集当年枯萎死亡植株,集中烧毁。

②人工捕杀:在7月的晴天早晨和下午进行人工捕捉成虫。

③生物防治:川硬皮肿腿蜂是花椒虎天牛的天敌,在7月的晴天,按每受害株投放5~10头川硬皮肿腿蜂的标准,将该天敌放于受害植株上。

实践证明,应用川硬皮肿腿蜂防治花椒虎天牛效果好。

二、花椒介壳虫花椒介壳虫是同翅目蚧总科为害花椒的蚧类统称,有草履蚧、桑盾蚧、杨白片盾蚧、梨园盾蚧等。

它们的特点都是依靠其特有的刺吸性口器,吸食植物芽、叶、嫩枝的汁液。

造成枯梢、黄叶,树势衰弱,严重时死亡。

1、形态特征:体型多较小,雌雄异型,雌虫固定于叶片和枝干上,体表覆盖蜡质分泌物或介壳。

一般介壳虫产卵于介壳下,初孵若虫尚无蜡质或介壳覆盖,在叶片、枝条上爬动,寻求适当取食位置。

2龄后,固定不动,开始分泌蜡质或介壳。

2、生活习性:花椒蚧类一年发生一代或几代,5月、9月均可见大量若虫和成虫。

3、防治方法:由于蚧类成虫体表覆盖蜡质或介壳,药剂难以渗入,防治效果不佳。

因此,蚧类防治重点在若虫期。

①物理防治:冬、春用草把或刷子抹杀主干或枝条上越冬的雌虫和茧内雄蛹。

②化学防治:可选择内吸性杀虫剂,如氧化乐果1000倍;尤以40%速扑杀800~1000倍效果好。

③生物防治。

介壳虫自然界有很多天敌,如一些寄生蜂、瓢虫、草蛉等。

三、花椒红蜘蛛(山楂叶螨、山楂红蜘蛛)1、形态特征:雌成虫体卵圆形,长0.55mm,体背隆起,有细皱纹,有刚毛,,分成6排。

雌虫有越冬型和非越冬型之分,前者鲜红色,后者暗红色。

雄成虫体较雌成虫小,约0.4mm。

卵圆球形,半透明,表面光滑,有光泽,橙红色。

后产期颜色渐渐浅淡。

幼虫初孵化乳白色,圆形,有足3对,淡绿色。

若虫体近卵圆形,有足4对,翠绿色。

2、生活史和习性:一年发生6-9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

在花椒发芽时开始危害。

第一代幼虫在花序伸长期开始出现,盛花期危害最盛。

交配后产卵于叶背主脉两侧。

花椒红蜘蛛也可孤雌生殖,其后代为雄虫。

每年发生的轻重与该地区的温湿度有很大的关系,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生。

3、防治方法:①化学防治:必须抓住关键时期,在4~5月,害螨盛孵期、高发期用25%杀螨净500倍液、73%克螨特3000倍液防治;或用内吸性杀虫剂氧化乐果1000倍;40%速扑杀800~1000倍。

②生物防治:害螨有很多天敌,如一些捕食螨类、瓢虫等,田间尽量少用广谱性杀虫剂,以保护天敌。

四、花椒瘿蚊花椒瘿蚊又名椒干瘿蚊。

可使受害的嫩枝因受刺激引起组织增生,形成柱状虫瘿,使受害枝生长受阻,后期枯干,而且常致使树势衰老而死亡。

1、防治方法:①剪去虫害枝,并在修剪口应及时涂抹愈伤防腐膜保护伤口,防治病菌侵入,及时收集病虫枝烧掉或深埋,配合在树体上涂抹护树将军阻碍病菌着落于树体繁衍,以减少病菌成活的率。

②肥水充足,铲除杂草,在花椒花蕾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洒一次花椒壮蒂灵,提高花椒树抗病能力,同时可使花椒椒皮厚、椒果壮、色泽艳、天然品味香浓。

③药剂防治。

在花椒采收后及时喷洒针对性药剂加新高脂膜增强药效,防治气传性病菌的侵入,并用棉花蘸药剂在颗瘤上点搽,全园喷洒护树将军进行消毒。

花椒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不适或受病原菌的侵害,常常发生一些影响椒树生长挂果结实、产品质量的病害。

常有的病害有花椒菟丝子、花椒锈病、花椒根腐病、花椒落叶病、花椒炭疽病、花椒溃疡病、花椒枯梢病、花椒枯枝病、花椒叶斑病、花椒膏药病等。

现主要介绍花椒根腐病,花椒锈病和花椒膏药病。

五、花椒根腐病花椒根腐病常发生在苗圃和成年椒园中。

是由腐皮镰孢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

受害植株根部变色腐烂,有异臭味,根皮与木质部脱离,木质部呈黑色。

地上部分叶形小而色黄,枝条发育不全,严重时全株死亡。

1、防治措施:①合理调整布局,改良排水不畅,环境阴湿的椒园,使其通风干燥。

②做好苗期管理,严选苗圃,以15%粉锈宁500-800倍液消毒土壤。

高床深沟,重施基肥。

及时拔除病苗。

③移苗时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根24小时。

用生石灰消毒土壤。

并用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或15%粉锈宁500-800倍液灌根。

④4月用15%粉些宁300-800倍液灌根成年树,能有效阻止发病。

夏季灌根能减缓发病的严重程度,冬季灌根能减少病原菌的越冬结构。

⑤及时挖除病死根,死树,并烧毁,消除病染原。

六、花椒锈病花椒锈病是花椒叶部重要病害之一。

广泛分布在陕西、四川、河北、甘肃等省的花椒栽培区。

严重时,花椒提早落叶,直接影响次年的挂果。

发病初期,在叶子正面出现2-3mm水渍状褪绿斑,并在与病斑相对的叶背面出现黄橘色的疱状物,为夏孢子堆。

本病由花椒鞘锈菌引起。

夏孢子和冬孢子阶段发生在花椒树上。

花椒锈病的发生主要与气候有关。

凡是降雨量多,特别是在第三季度雨量多,降雨天数多的条件下,危害很容易发生。

1、防治措施:①药剂预防:在未发病时,可喷布波尔多液或0.1-0.2%波美石灰硫磺合剂,或在6月初至7月下旬对花椒树用200-400倍液萎锈灵进行喷雾保护。

②药剂防治:对已发病的可喷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控制夏孢子堆产生。

发病盛期可喷雾1:2:200倍波尔多液,或0.1-0.2波美石硫合剂,或15%可湿性粉锈宁粉剂1000-1500倍液。

③加强肥水管理,铲除杂草,合理修剪。

晚秋及时清除枯枝落叶杂草并烧毁。

④栽培抗病品种,可以将抗病能力强的花椒品种混栽。

七、花椒膏药病花椒膏药病是花椒的一种常见病,其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的隔担耳。

担子果似膏药状,紧帖在花椒树枝干上。

轻者使枝干生长不良,挂果少;重者导致枝干枯死。

在很多地区,花椒枝干及整株枯死,挂果少,结果小都与膏药病有关。

膏药病的发生与树龄、湿度及品种有关。

据调查,花椒膏药病主要发生在荫蔽、潮湿的成年椒园;另外,该病发生与介壳虫危害有关,膏药病以介壳虫分泌的蜜露为营养,故介壳虫危害严重的椒园,膏药病发病严重1、防治措施:①加强管理,适当修剪,除去枯枝落叶,降低椒园湿度。

②控制栽培密度,尤其是在盛果期老熟椒园,过于荫蔽应适当间伐。

③用波美4~5度石硫合剂涂抹病斑。

④加强介壳虫的防治。

八、花椒流胶病花椒流胶病是由真菌引起,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能迅速引起树干基部韧皮部坏死、腐烂、流胶液,导致叶片黄化及枝条枯死病。

1、防治方法:①清园消毒,在冬季清理应彻底,将病虫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喷洒护树将军进行全园消毒。

②适时喷药,做好预防,及时增施有机肥,在发病初期应及时喷洒药剂杀菌。

在流胶口及时涂抹护树将军防治花椒流胶病,可畅通疏导管,提高植株逆抗性。

③肥水充足,铲除杂草,在花椒花蕾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洒一次花椒壮蒂灵,提高花椒树抗病能力,同时可使花椒椒皮厚、椒果壮、色泽艳、天然品味香浓。

④药剂防治。

流胶病(干腐病)是常伴随天牛、吉丁虫而发生,故因此应及时防治天牛等病虫害发生,并配合喷洒针对性药剂加新高脂膜增强药效,防治气传性病菌的侵入,在全园喷洒护树将军进行消毒。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针对各类虫害:一、蚜虫、螨虫1、吡虫啉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

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

产品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

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

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2、吡蚜酮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最早由瑞士汽巴嘉基公司于1988年开发,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还有内吸活性。

在植物体内既能在木质部输导也能在韧皮部输导;因此既可用作叶面喷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

由于其良好的输导特性,在茎叶喷雾后新长出的枝叶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二、花椒凤蝶、花椒刺蛾、大袋蛾(毛毛虫)氯氰菊酯(灭百可、安绿宝)1、使用方法:①、要正确使用氯氰菊酯,首先要了解本药的作用特点,氯氰菊酯对害虫的作用主要是触杀,也有胃毒和杀卵作用,在致死浓度下有忌避作用,但无熏蒸和内吸作用。

属负温度系数农药,即气温低比气温高时药效好,因此,以午后、傍晚施药为宜。

其杀虫机理主要是改变昆虫神经膜的渗透性,干扰离子通道,因而抑制神经传导,使害虫运动失调、痉挛、麻痹以致死亡。

对人畜毒性中等,对兔的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对眼睛有中度刺激性。

在动物体内代谢、排泄都很快。

对蚕、蜜蜂、鱼类毒性大,对害虫天敌的选择性较低。

②、氯氰菊酯的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氯氰菊酯杀虫谱广,对鳞翅目幼虫效果好,对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害虫也有较好的效果,但对象鼻虫和部分介壳虫防效不好,对螨类无效。

可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混用,能扩大杀虫谱、增效和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

主要加水喷雾茎叶,不宜作土壤处理。

一般亩用有效成分4-6克,即10%乳油40-60毫升。

防治蚜虫、尺蠖、蓟马等亩用乳油15-30毫升,便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防治苹果、花椒等林果害虫,一般用10%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2、使用氯氰菊酯的注意事项:①、本品无内吸和熏蒸作用,喷药要周到。

在害虫和螨类同时发生时,应与杀螨剂混用或交叉使用。

蚜虫、棉铃虫等极易产生抗药性,尽可能轮用、混用。

②、防治钻蛀性害虫,应在孵化期或孵化前1-2天施药。

③、不能在桑园、鱼塘、养蜂场所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