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教资面试教案模板

【精品】教资面试教案模板

教资面试教案模板案例分析案例一:小学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我将会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块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是说教材: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该单元和整册课本的开篇之作,学好本课对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文章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一所民族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课文层次清楚。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2、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实际,以及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说教学重难点依据课标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缺少实景,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说学情说学情我将从两方面来分析,首先是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字词的读写能力,能够熟练、通畅地阅读课文;另外,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认识和理解依赖于具体情境,且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喜欢表现,喜欢得到教师表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采用以下几种教法:诵读法:引导学生齐声诵读,共同体会文中的情景;自主探究法: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比较句子,促进语感;根据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法的选择,采用以下几种学法:小组讨论法:分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的活动,交流读后的感受,抄下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四、说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学时)1、情境激趣,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看课文下方的图片,用故事导入“在一个树林里,住着好多动物朋友,有小鸟、小狐狸、小猴子、小松鼠等等,它们每天都开心地在一起玩游戏,有一天早晨,它们突然听到了一阵歌声,看见好多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小朋友,它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这些小朋友,想要去看看他们要去往哪里”,我们大家也和小动物一起去看个究竟好不好?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标记出生字词,并初步感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所表现的安静。

带领学生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的生字词,教师讲授“坝、傣、昌、昂、跤”的读音,“坪、坝、戴、招、蝴、蝶、孔、雀、舞、铜、粗、尾”的读音和写法。

学生模仿老师的笔画书写这些字。

(第二学时)复习字词,导入新课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之上,学生对课文、字词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始,复习一遍字词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训练,为下面的感悟课文奠定了基础。

)3、细读课文,理解段意这一部分,让学生自己细读课文,教师通过设定问题进行引导,来理解各段的段意。

这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处理的重点。

重点抓住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上课”和“下课”,在学生充分朗读这一自然段后,将这一段分成两层,引导学生概括出每一层重点说了什么。

再用“会读书的人能把几句话读成一个词”这样的引导语,引导学生分别用“安静”和“热闹”概括出。

然后进行逐层分析理解。

通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校园很安静?”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书中边找到相关的语句边把它划下来,再通过我的引导,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

在学生读出安静的味道来后,紧接着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校园里这么安静?”引导学生说出,是因为上课了,它们被小朋友好听的读书声音吸引住了,也是因为它们怕打扰了小朋友学习。

在处理好这些后,增加一个说话训练。

把文中所说的“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换成“教室十分干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下课的时候,校园变得热闹了。

这时候,我就会让学生说说,大家都在校园里干什么,并进一步进行思维扩散训练,让学生想象小朋友除了在做文中所说的这些活动外,还会做哪些活动?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读出下课后的热闹来。

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4、通读全文,体会感情活动结束后,学生齐声通读课文,体会“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一所团结的学校,一所充满欢乐的学校”,体会作者的自豪和对民族小学的赞美之情。

5、小组合作,拓展练习学生分小组讨论课后的问题,从文中挑选出喜欢的句子进行背诵,相互表达读完课文后的感想,抄写关于安静的句子进行对比。

教师可以进行巡视指导。

6、课堂小结采用首尾照应的方法,回顾课前所讲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来给故事做一个结尾,从而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7、布置作业学生和家长一起学习课后资料袋里图片,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的服装特色。

五、说板书设计最后我说一下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为了使学生对整个课文的内容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板书设计如下:我们的民族小学上学:鲜艳的民族服装欢唱的小鸟飘扬的国旗上课:安静下课:热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案例二:小学数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我将会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块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是说教材: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和会用工具直接测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三维目标的要求,我将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三个层次:(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学生自主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科学知识打好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精神。

3、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其中的教学关键点是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又鉴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第一次接触用公式来进行面试的计算,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说学情我将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心理生理发展特点两方面来说:首先是已有知识结构,学生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并且会用工具直接测量面积,这为本课进一步学生长方形的计算提供了基础。

其次是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探究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解决关键,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讲授法:教师在多媒体演示后提示学生进行思考,并对面积变化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共同推导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多媒体演示法:借助多媒体,用动画展示一个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马上就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的变化可能和它的长和宽有关。

根据教法的选择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以下几种学法:(1)观察法:学生观察多媒体中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变化情况,从而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的变化可能和它的长和宽有关。

(2)自主探究法:学生自己用“长方形面积=长×宽”这个公式,计算前面猜想环节中的变化所得的3个长方形的面积,以此验证他们所发现的公式是否能用于其它的长方形,从而证明公式是成立的。

(3)合作探究法:学生合作完成练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并以小组为单位把调查的结果贴在课室后面的黑板上,让同学们相互检查验证。

四、说教学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共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依据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采用了小老虎要为客厅铺地砖的故事,让学生发现用面积单位去量地板的面积是很不方便的,由此引出我们必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物体的面积。

(二)实践探究、推出公式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顺应小学生好奇、喜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方法,运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突破核心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充分利用flash动画为学生提供猜想材料,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学生们通过观察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宽以及面积的形象变化,形成丰富的表象,马上就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的变化可能和它的长和宽有关。

然后,我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的实验,通过分小组、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领悟、感知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密切关系。

按照学生的汇报,我形象地用 flash 动画直观展示出6种不同的摆法,给予学生强烈的视像效果以及示范作用,方便学生观察比较,帮助学生迅速得出长方形面积公式就是长乘以宽的结论。

接着,学生们试用“长方形面积=长×宽”这个公式,计算前面猜想环节中的变化所得的3个长方形的面积,以此验证他们所发现的公式是否能用于其它的长方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