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2实验室风险评估报告

P2实验室风险评估报告

P2实验室危险评估报告
学院:食品科技学院
实验室:酶工程实验室
日期:2019年5月12日
目录
一、实验室危险评估内容概述
1、实验室危险评估工作的组织管理
2、危险后果严重性评判标准与描述
3、危险发生频度与程度评判标准
4、危险控制措施制定的原则
5、危险控制措施效果评判标准
二、实验室安全相关危险项识别及分析
1、生物安全相关危险项识别及分析
2、化学品相关危险项识别及分析
3、用电安全相关危险项识别及分析
4、消防安全相关危险项识别及分析
5、人员健康与人身安全相关危险项识别及分析
三、综合评估与结论
一、实验室风险评估内容概述
1、实验室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管理
由实验室负责人策划组织各领域部门负责人及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深入实验室实验流程中每个环节,根据目前的运行状况,针对检验前、中、后的实验流程以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活动进行危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化学危险品、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人员健康与人身安全,识别出存在危险的实验环节,同时对其所涉及到的质量和技术危险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明确所要采取的适当措施。

2、危险后果严重性评判标准与描述
危害程度后果描述
不重要不造成人员伤害;轻微经济损失;无危害物扩散至实验室外。

低度对人员造成轻微伤害,能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无远期后遗症;一定程度的经
济损失;无危害物扩散至实验室外。

中度对人员造成伤害,需一段时期的治疗,但无远期后遗症;经济损失大。

高度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即使治疗后也留有后遗症;经济损失严重;危害物扩
散至实验室外,但未造成安全事故。

灾难性人员死亡;经济损失非常严重;危害物扩散至实验室外,并造成严重安全事。

3、危险发生频度与程度评判标准
后果的严重性
发生的可能性
不重要低度中度高度灾难性几乎确定发生中度中度高度高度高度
很可能发生中度中度中度高度高度
可能发生低度中度中度高度高度不大可能发生低度低度中度中度高度少发生低度低度中度中度高度
4、危险控制措施制定的原则
首先考虑消除危险源(如果可行),然后再考虑降低风险,包括降低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降低危害严重的程度,最后考虑采用个体防护。

5、危险控制措施效果评判标准
评级控制措施
很好控制措施符合最佳操作规范,采用明确的标准,能够切实得到落实。

高度强调:对风险清除、采用替代方式或工程控制手段。

合理有控制措施,但未能时刻得到遵循,可能有不符合最佳操作规范之
处。

高度强调:管理、防护性设备。

不足有部分控制措施或没有,未明确采用相应标准,控制措施中没有强
调分等级控制的原则。

二、实验室安全相关危险项识别及分析
2、化学品相关危险项识别及分析
本实验室所用化学品包括氧化性化学品(84消毒液)和易燃试剂(乙醇、甲醇等)。

在化学品的保存、使用及废弃化学品的处理等环节中均可能会造成危害。

本次评估具体识别的危险项及相应的控制措施见下表。

3、用电安全相关危险项识别及分析
电气使用方面主要存在两个危险项:触电和停电。

触电很少发生,但一旦发生其后果可能是高度甚至灾难性的,因此危险程度为中度至高度。

控制措施为:1.所有大型仪器均三相接地,标识明确。

2.确保仪器故障维修时禁止带电操作或熟悉电路情况。

3.每日实验结束后相关人员确保关闭所有仪器电源(24小时开机的仪器除外)。

4.实验室安全管理小组及相关人员对用电安全做年检。

本实验室用电安全相关危险控制效果很好,无残余危险。

4、消防安全相关危险项识别及分析
因本实验室有使用易燃试剂,有大量电器设备,因此火灾是可能发生的,其后果可以从低度到灾难性,因此危险程度为中度至高度。

控制措施为:1.实验室配备手提式灭火器、消防栓、防火卷帘、消防报警器,每年由校方统一负责检查和更换。

2.实验室安全管理负责人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3.制定易燃试剂的保存管理制度和用电安全的管理制度。

4.火灾应急预案:小火及时灭火,无法扑灭时由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实验室所有人员的安全撤离,并按程序执行火灾上报。

本实验室消防安全相关危险控制措施效果很好,残余危险低度。

5、人员健康与人身安全相关危险项识别及分析
危险项主要为实验人员的突然发病及实验室外的意外事故伤害,有可能发生。

控制措施为:1.实验人员积极管理自身健康状况,必要时每年进行体检。

2.培养新进人员的管理能力,做好重要职责负责人的辅佐工作。

3、每位实验人员熟悉生物污染的危害及应急处理措施,实验中谨小慎微。

4、实验室施行预约登记制度,在实验室相互监督,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目前本实验室人员健康与人身安全相关风险控制措施效果很好,无残余风险。

三、综合评估与结论
本次主要对P2实验室潜在的危险项目进行了评估,且均已有控制措施,受控后无残余危险或残余危险轻度,各试验环节和质量安全危险为实验室所能承受。

评估报告撰写人:孔梁宇
撰写日期:2019年5月12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