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文化
河南概况
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河南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河南省地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地势西高东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构成;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
河南省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
截至2018年05月,河南省下辖17个省辖市,济源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市,85个县,52个市辖区。
河南是世界华人宗祖之根、华夏历史文明之源;是中国姓氏的发源地;位居天地之中,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从表层看,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神龙文化
河南是中华神龙的故乡。
被称为三皇之首、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氏,在周口淮阳“以龙师而龙名”,创造的龙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中原地区多个部落的第一次大融合。
被称为五帝之首、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在统一黄河中下游流域各部落族之后,为凝聚各部落族的思想和精神,在郑州新郑也用龙作为新部落族的图腾,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就因此而来。
濮阳蚌龙距今6400多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和社会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
汉字文化
黄帝时代商丘虞城人仓颉造字,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晚期的都城安阳殷墟,驻马店上蔡人李斯“书同文”、制定了规范的书写字体“小篆”,漯河人许慎编写了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规范化的”宋体”产生在北宋的都城开封,活字印刷术也发明于北宋的都城开封。
姓氏文化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在中国300个主要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按照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中国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之根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内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
春秋战国时期,河南是”百家争鸣”的主阵地,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主流思想均发源于河南。
农耕文化
中国的早期农业文明最早发源于河南。
中原早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耕作技术与科学发明。
裴李岗文化的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中原早期发达的农耕文明提供了佐证。
炎帝朱襄氏建都陈国都城株野(今商丘柘城胡襄镇),创造了中原早期发达的农业文明。
商业文化
商人、商品和商业起源于商丘。
夏代的商族部落首领商丘人王亥“肇牵车牛远服贾”,用牛车拉着货物到远地去做生意,被奉为商业鼻祖。
春秋时期的鹤壁浚县人子贡,不仅能做官而且善于经商致富。
商圣的南阳淅川人范蠡,帮助勾践灭吴复国后,悄然归隐到了宋国,把才能用于经商。
郑国都城人弦高,在经商途中遇到秦军入侵,以自己十五头牛为代价智退秦军。
职业商人诞生于西周的都城洛阳,法规《质誓》诞生于春秋时期的郑国都城郑州新郑,以“城门之征”为代表的最早的关税征收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都城商丘。
思想文化
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
伏羲在周口淮阳一带演八卦,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在安阳汤阴羑里城的监狱里写下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易经》。
周公旦在西周都城洛阳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
祖籍商丘夏邑的孔子在河南境内的各诸侯国讲学论道,传播了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名家思想、法家思想、纵横思想等思想等均起源于河南。
科技文化
中国早期的天文学家阏伯在商丘睢阳观星测辰,建立了中国第一座观星台阏伯台(火神台)。
安阳殷墟出土的商朝时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东汉焦作卫辉人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技术,比欧洲早1000多年。
《鹳鱼石斧图陶缸》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国画,已有6000多年历史,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不可移动文物之一。
中医文化
炎帝和黄帝均为中国中医药的创始人,中医药文化起源并发扬于河南。
南阳人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其名著《伤寒杂病论》被誉中医瑰宝,享誉中外。
商丘人张从正为金朝四大名医之首。
诗文文化
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
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尚书》,是经过东周洛阳的史官整理成书的。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属于河南省境内的作品有100多篇,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
鲁迅说过,在秦代可称之为作家的,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
汉魏时期,有”汉魏文章半洛阳”之说。
武术文化
河南是中国的功夫之乡。
郑州登封嵩山少林武术是中华功夫的源头,享誉海内外。
焦作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创立的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
文化遗产
截至2017年底,河南省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省文物保护单位1231处。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3个。
截至2018年2月,河南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项目5项,有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商丘、浚县等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