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案例:某地理课上,地理老师在讲寒流作用的时候问同学们说:“你们知道在 南极洲,最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是什么? 学生们都很正确的说出了:企鹅。 老师又问:企鹅是南极的象征,他们是不是只在南极生活啊? 学生很快就回答出了:是! 老师摇了摇头说:不是,因为在赤道上还有一种企鹅! 老师这话一出,课堂哗然, 老师继续解释道:他们就生活在赤道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地理位置约是纬 度0度,西经90度!你们看他的地理位置,为什么在赤道这么热的地方,还会 有企鹅呢?想想! 而后,老师解释了那是因为在该群岛附近,正好有强大的秘鲁寒流经过,以 及用大陆漂移学说解释了曾经的南极洲就很可能位于低纬度地区! 这位老师的这节课成功在哪里?1、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2、有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 专业的学科知识 3、有很好的上课技巧 良好的课堂设计能力
甄德山
默里
本体性知识 教 师 的 专 业 知 识 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 学知识 实践性知识 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 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的说,这是教师教学 经验的积累 条件性知识
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一)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的现状
我国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存在下列问题: 1 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条件性知识 2 本体性知识不过关 3 实践性知识缺乏 4 教师知识更新的速度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二)教师知识结构现状的改进 1 尽快建立科学、准确的教师知识结构评估体系,以使教师了解自己的知识 结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参加培训 2 加强教师的职后教育,建立教师进修保障制度 3 改革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更新继续教育的内容,增强进修内容的实效性 4 提高教师的自我完善能力。
一.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了解学生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教育教 学活动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 展,都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教师就要善于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可以 采取多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向同学了解,看成绩单与换行评语等等,但 是最重要的方法是教师的直接观察,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智力活动、 情感表现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是在教育过程中发现问题,捕捉教育时机 的重要条件,善于观察学生的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可 以收到良好教育效果。反之,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拖延很长时间,到了较 为严重程度再去解决,教师就很被动。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 育过程中得到发展。师生交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的教 育气氛,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因而要求现代教师要善于同学生交 往,使学生喜欢和他接近,愿意和他说心里话,显然,建立这种融洽的师 生关系,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善于和学生交往,在较短的时间内 就能成为学生信赖的人,同时又成为他们的朋友。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 断进步,由传统教育采用的模型、标本、图表、画片等发展为幻灯、录音、 录像、电影、计算机捕助教学,对教师运用教育手段的能力必然提出许多新 的要求。教师要懂得先进技术手段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的知识,并有制作 教学软件的能力,如绘制幻灯片,编制录音、录像带,乃至进行教学用的计 算机程序设计。教育现代化必然实现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现代教师的业 务素质也就必须包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基本能力。
四.组织管理能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学生来说是领导者、组 织管理者,必须具有相应的能力。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主要有两项:一是教 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二是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建立 良好的教学秩序,使学生遵守课堂常规,又要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处于活跃的思维状态,还要处理好一些偶发事件,保证教学的顺利 进行,要求教师具有课堂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对教学的知识内容掌握得 再好,教学设计再科学,如果缺少组织管理能力,课堂秩序不好,学生学 习积极性不高,甚至相互干扰,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集 体的组织管理,教师同样起着关键作用,善于组织管理的班主任,总是给 学生提出富有鼓舞作用的集体奋斗目标,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进行适当纳 委托,把全班同学组织起来,形成集体的核心,树立正确舆论,培养优良 班风,充分发挥集体的自我教育作用,寓教于管,使学生在团结友爱、积 极上进的集体中健康成长。教师缺乏组织管理能力,往往费时很多,学生 集体还是没有形成,教育难以顺利进行。
对学生的组织管理有时需要借助家长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教师的组织管理能 力与社会交往能力存在密切联系,教师提高组织管理能力,需要了解社会,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清楚家庭和社会给予学生的种种影响,这是提高组织管 理能力所不可缺少的。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对学生而言的,只有很好把握 学生的年龄特征,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恰当的管理,才能达到预 期目的,这是教师组织管理能力的特点。 五.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 需要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每位教师在完成教书盲人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 不断总结经验,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通常是与工作 实践相结合的,从实际工作中提出课题,结合教育教学改革任务进行实验 研究,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观察,积累第一手资料,从中进行分析探索,求 得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师在参加教育科研的过程中,要有正确选择 课题、科学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做好观察记录、积累系统资料 、深入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成果等一系列科研能力。教师虽不同于专职研 究人员,从事研究的主客观条件都有一定限制,但基本的研究能力却是同
(3)从业之德 :教师具备 “爱生” 、 “做事”的美德和规范 热爱学生: 把学生当人 把学生当作未成年人 把学生当作不完美的未成年人 对学生博爱大度 不分智愚、 长幼、 勤惰, 有教无类。 对学生以诚相待 以真情感动学生,不以虚言欺骗学生。 对学生宽容平和 宽容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收获; 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神采;人生宽容了遗 憾,拥有了未来。 对学生放手松绑 放手也是爱,是一种更深沉的爱 。 对学生高度负责 惩戒也是艺术,在批评中体现爱。 3)从业之德:教师具备 “爱生” 、“做事”的美德和规范 爱默生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激 情是推动工作的灵魂。 激情来源于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激情来源于对学生的责任和热爱 激情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思考 激情来源于适当的负重和压力 激情来源于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氛围
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现教师的专业能力。能力是一个人成功地完 成某种活动的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在活动中体现,又在中发展。因 此,教师专业能力是针对教师专业素质中的活动维度而言的。 教师的专 业能力,概括起来不外乎一般能力和专业特殊能力,在教师能力方面,教师 在教育活动中所需的一般能力,包括诸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 力、想象力等,都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的能力,也是教师从事 教育活动所必需具备的能力。此外,中小学教师还须具备从事专业活动所必 须的特殊能力。综合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并细化到教学层面,又可以划分 出许多能力的子集。
研究者 舒尔曼 斯腾伯格
教师专业知识分类 1、学科内容知识;2、一般教学法知识;3、课程知识;4、学科教育法知识;5、有关学生的知识; 6、有关教育情境的知识;7、其他课程知识 1、内容知识;2、教学法的知识(具体的,非具体的);3、实践的知识(外显的,缄默的);
伯利纳 格罗斯曼
博科和帕特南 考尔德黑德 申继亮、辛涛
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教师专业的标准 一 专业素质: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 在教师具有优良的先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而获得的 。 二 专业制度:通过教师专业组织,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任用制,教师的 任用制度形成了健全的教师专业制度。 三 专业精神:教师的专业精神包括专业道德,专业认同,敬业奉献,专业责 任,专业追求,专业创新,专业合作 教 师 专 业 标 准 的 具 体 要 求 (一)教师的基本能力:包括通用知识等,教师人际关系的培养,沟通能力 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专门学科能力:具备任教学科专业素养,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三)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课程和教学的能力,班级经营的技巧,学生辅导 的能力,认知教育环境的能力等。
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传播知识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手段,从事教育工 作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是: 首先是语音正确,发标准音,说普通话,表达的内容能被学生顺利接受; 其次要用词准确,语句完整,准确传达思想内容,既保证科学性又通俗易懂, 为学生所理解; 第三,要系统连贯,逻辑性强,善于运用独自式语言,讲述知识或说明问题 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结论明确; 第四,要富于启发性,有感染力,掌握对话的语言艺术,在对话中善于鼓励 学生动脑思考,勇于发表个人意见,进而形成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在交 流中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 最后,在音量、语速、声调等方面要符合环境和表达内容的要求,符合学生 身心卫生的需要,适中而有变化。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基本功,在提 高文化、业务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在教育工作实践中要有意识锻炼,矫正缺 欠,才能使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高水平。为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教师还应 善于利用非语言的交流手段,使其同语言表达相配合,如表情、手势、姿 态,与学生的距离、讲话方向等,这些处理恰当则能增强表达效果。
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知德、 治学之德、 从业之德 专业知识、 人文知识、 社会知识 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 表演能力 把理念作为一种追求 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 把反思作为一种习惯 把岗位作为一种挑战 教师职业道德:为人之德、治学之德、从业之德 为人之德 :教师遵循“为人”、“为师”的约束和修养。 正人先正己,立 言先立身 教师的人格、修养、形象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作用,良好的品德和崇高的人 格是“师者”的必备条件和首要要求。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师德: 无私奉献与合理取值相统一 优秀人才不埋怨 道德召唤与制度约束相统一 整齐划一与宽容多元相统一
(1)为人之德 :教师遵循“为人”、“为师”的约束和修养。 君子慎独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专业的、先进的、公平的师德 教师道德应该是“专业的” ,而非一般意义上的“行业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