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听课”——“评课”,悟“反思”——“成长”——记一堂《认识蜗杆传动》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感“听课”——“评课”,悟“反思”——“成长”——记一堂《认识蜗杆传动》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感“听课”——“评课”,悟“反思”——“成长”——记一堂《认识
蜗杆传动》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摘要:本文以名师工作室的一堂支教公开课为背景,笔者从一个台下听课教师
的角度,对这堂课展开评价、反思,并从中收获成长,从而用于自身教学。

听课、评课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学会如何听课,如何评课。

听课时
要做到课前有备,听课中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情,听课后要思考。

关键词:听课评课教学反思
案例背景:名师工作室是目前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 重点打造的“三名”工程项目之一,而结对支教是工作室的必要工作之一。

本次有机会进入工作室学习,并能听到来自省内各位优秀教师的优质课程教学,收获很大。

《认识蜗杆传动》是名师工作室的一位老师去丽水地区一所学校送教的一堂课。

课堂内容安排基本如下:
1. 概念转化:稳定、自锁、减速
任务1:手动组装,玩乐高任务4:观视频,知应用
任务2:微视频讲解辨方向任务5:知原理,解原由
任务3:口诀总结,会实践
2. 检测巩固。

利用UMU学习平台,进行实时监测与反馈。

这堂课的总体感
觉就是内容满、节奏快、学生消化不了,各位老师对这堂课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

而我作为对这个知识点很熟悉的专业课教师,结合众多老师的看法,在此提出一
些个人针对这堂课的反思。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内容过多,主线不清晰
1.问题描述。

在1个课时内,完成从蜗杆传动的定义、特点到方向判定与实
际应用,本身就很满了,再加上需要学生组装乐高玩具,会使得原本就紧张的课
堂更加时间不够;整堂课知识点布置太多,总感是知识点的罗列堆积,前后的连
贯性不好,整堂课缺少一条主线作牵连,所以会感觉有点散。

2.建议。

公开课建议切入点小而精,围绕一个小的知识点展开教学设计,可
以设计几个难度分层的任务或环节,将这个知识点讲透、玩透、吃透、消化。

二、重难点不突出,重难点未突破
1. 问题描述。

本堂课的重难点看似是蜗杆传动方向的判定,但实际在教学中
给这点分配的时间并不多,一个微视频匆匆带过。

作为老师都有些吃力,更何况
的是高一的学生,还是借班上课。

2. 建议。

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能否突破,标志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否。

重点内容
通常是指在教材中或因讲述详细所占篇幅大;或是归纳的结论、规律所占地位突出。

难点是指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掌握、运用的部分,有来自教材的难点,也
有来自学生的难点。

作为授课教师,应纵横联系学生已有知识举例说明,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所以结合上一点的问题,个人认为可以将“蜗杆传动方向判定”这个知识点作
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这也是这一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针对该点设计层
次丰富、花样百变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判定蜗杆或蜗轮的方向传动。


信这样定能突破该重难点。

三、教师的教与示范没到位
1.问题描述。

对于这节内容,其重难点都是蜗杆传动方向的判定。

本次课的
亮点是将判定法则录制成一段小视频,直接插在ppt中,但只是放了一遍。

对于
新同学来讲,可能还没听明白怎么回事就过了,更不要说将其判定的右手螺旋定
则的动作掌握,所以这一部分的教师示范与引领作用没做到位。

2.建议。

这一环节的教师示范作用非常关键。

可以将判定法则的微视频,按
步骤分解开,教师直接示范每一个关键步骤及动作要领,做到慢而准,这样同学
们才能深切领悟到该法则的要领所在。

而后再将基础题型进行变换,用逆向思维
再对此法则加以逆向应用,相信同学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该法则并加以正确应用。

四、板书少,未起到引领提纲的作用
1.问题描述。

课程开始时,该老师的板书还是有点特点的,但后面大部分时
间的课程板书都是空白,弄得有点虎头蛇尾。

2.建议。

板书应该是最经典的课程内容与主线的呈现,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虽然目前关于板书是否要写众说纷纭,但个人观点:板书不能省,这也是目前好
多年轻教师注意提高的地方。

好的板书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帮助同学们
明确知识点、加深印象、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线。

所以每次课要注意板书的设计与
书写,孰能生巧。

五、教师亲和力强,语言幽默
亲其师则信其道,这是大家普遍认可的。

这位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很强,亲和
力也很好,机械专业教师能有这么好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是同学们的幸运。

优美
恰当的教师语言,对提升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是有着正向促进作用的,这也是我们
所有机械专业教师需要向这位老师学习的地方。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无论教龄多久,若始终能抱有一颗虚心求教的心态,
相信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更加得心应手。

新课改的浪潮之下,不进则退。

在反思
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只有把听课所得内化到自身的课堂教学上,才是“听以致用”,才能“落地生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