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安全与合理用药
严重呕吐、腹泻、大手术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三)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用于慢性消耗性
疾病、禁食、不能经口摄取食物、管饲不能得到足够营养等。 (四)输入药物,以达到解毒、脱水利尿、维持血液渗透压、抗肿瘤等治疗。 (五)中重度感染需要静脉给予抗菌药物。 (六)经口服或肌注给药治疗无效的疾病。 (七)各种原因所致不适合胃肠道给药者。 (八)因诊疗需要的特殊情况。
工艺比较
生产工序数 灌装区 密闭性
塑料瓶
6 8m2 气帘
非PVC软袋
4 4m2 气帘
B-F-S工艺
1 0.3m2 密闭装置
题纲
1
中国输液现状
2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3 如何提高输液安全—合理用药
4
小结
合理用药
《处方管理办法》(2007)合理用药的原则: 安全、有效、经济
WHO (1985).患者所用药物适合其临床需要,所 用剂量及疗程符合患者个体情况,所耗经费对 患者和社会均属最低”
1990 规定:每毫升输液中10微米的微粒不超过20粒,25微米的微粒不超过2粒
1995 未做改变
2000 增加光阻法
2005 增加对100ml以下静脉注射液、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的限定
2010 增加对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的限定
药典2010版光阻法对不溶性微粒的限定
药典2010版显微计数法对不溶性微粒的限定
则”
…部分省份出台和医院已出台相关措施 进行控制
• 一些省份近年来出台输液管控政策,以基层医疗机构为 主
省份
福建
广东 甘肃
新疆
四川 宁夏
安徽
年份
政策名称
2009 福建省乡镇卫生院静脉输液临床应用指导意见
2009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 2012 关于规范村卫生室静脉输液的通知
2013 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 “零微粒”标准。
2020/12/8
输液反应因素分析
不溶性微粒超标和细菌内毒素增加是输液反应的2大主要原因
37.5%
288例输液反应因素分析
数据来源: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4月第3卷第12期 赵广娟 《临床输液反应288例分析及对策》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1 不溶性微粒的危害
Contents
1
中国输液现状
2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3 如何提高输液安全-合理用药
4
小结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输液反应轻者头痛、低烧、药疹、心 慌,重者高烧、寒颤、关节酸痛、烦躁、 抽搐、休克甚至死亡,滥打“吊瓶”还可 造成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5um不溶性微粒变化:70---73---102---219
加药带来的不溶性微粒增加
5um不溶性微粒变化:58---2163---3271
配置环境带来的不溶性微粒增加
输液方式经历的变革
全开放式
半开放式
密闭式
输液器选择带来的不溶性微粒增加
穿刺方式带来的不溶性微粒增加
避免同孔穿刺,减少不溶性微粒产生
卫生部/卫计委针对输液管控发布相关信息及声明…
• 2011年初,针对关于我国“年人均输液8瓶”的报道,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要通过推进公立医院改 革等措施来加以改善
•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并发布合理用 药十大核心信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是 其中之一
“用药要 遵循能不 用就不用 ,能少用 就不多用 ;能口服 不肌注, 能肌注不 输液的原
中国输液现状
中国输液现状
2013年输液行业报告显示,输液使用132.5亿瓶/袋
中国输液现状
现状
1. 注射剂使用过度
(>>2.5~3.3袋/人 国际水平)
2、抗菌药物滥用 3、合并用药严重
增加内毒素、不溶性 微粒叠加的风险
(加药率>90%)
4、对输液不良反应 重视不够,隐匿 性危害不关注
数据来源: 1 中国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013年不良反应报告》 2 湖北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008年不良反应报告》
类别
>=10微米
大容量注射剂 25粒/ml
>=25微米 3粒/ml
>=10微米 12粒/ml
>=25微米 2粒/ml
26
不溶性微粒标准亟待提升
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
1
不溶性微粒的危害
2 不溶性微粒的来源
用药差错带来的风
不溶性微粒的来源
不溶性微粒可叠加
注:内毒素也有累加作用。
加药带来的不溶性微粒增加
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
一、内科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宭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
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 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 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一毫升药液中含有这 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
不溶性微粒随血液进入体内
人体毛细血管直径6~8um,婴幼儿为3~5um
六、广泛开展科学规范进行静脉输液的宣传。各 地要加强合理使用输液的宣传教育,通过简报、 新闻媒介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科学合理用药,纠 正医患不良的用药习惯。
二、严格掌握静脉输液使用指征
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 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加强对医师培训和指导,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 、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 ,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 。具体使用指征如下: (一)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用于治疗烧伤、失血、休克等。 (二)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
结果:
微粒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静脉压增高、肺 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
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 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
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 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
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 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 及大量微血管塞堵。
冠脉栓塞,可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肾动脉栓塞,可诱发肾性高血压 可能形成结石
进入血液循环,直接导致血管栓塞,引起血管内壁刺激损伤、血管壁正常状 态发生改变,使得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造成血栓和静脉炎 症状:体温升高甚至高热,伴之以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快速升 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昏迷,甚至导致休克、 死亡。
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 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
二、外科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隐匿 危害
1
2
3 4
不溶性微粒造成的危害
类别
肉芽肿
微循环障碍
静脉炎 热原样反应
危害
进入肺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形成肉芽肿,导致肺不张,影响肺功能 进入肝脏,与多核巨细胞阻塞门脉三联管,导致结节性肝硬化
成为导致ICU患者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衰竭的关键因素
脑血管栓塞,可造成语言与运动障碍
眼底血管栓塞,可导致视力减弱甚至失明
– 2013年3月,广州市博爱医院提出要控制输液量, 8月份该院儿科开始在全院率先严格控制输液比例
– 2013年9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式取消所 有门诊静脉用药
中国输液现状
当前有的村卫生 所或医院为了骗钱, “凡病皆吊瓶”的现 象非常严重。哪怕是 牙痛、伤风感冒等小 病,也要挂“吊瓶” 。
外国人视输液为 小手术,澳大利亚人 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 。而我国医院出于经 济利益考虑,不开输 液的医生无法在医院 立足。
25
中国药典逐年提高标准
历版中国药典对注射剂中微粒检查法比较
出版年
限定及变化
1977 仅规定对注射液做澄明度检查,使用目视灯检法,只能检查大粒子(50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