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学院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
学时范围:36学时。
2.制定本标准的依据
2.1教育部教高[2000]2号:《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2.2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3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各相关工种》。
3.课程性质与作用
工程项目管理是从事工程管理、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与管理的基础的知识体系。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技术、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工程项目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熟悉各种具体管理方法在工程项目上的应用特点,培养学生有效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为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奠定专业知识,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的评估、咨询、管理的基本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工程项目投资前期、投资建设期直至项目投产的整个过程,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及协调的理论、方法与手段,使得学生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投资、工期、质量及其他方面均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在有志于将来从事工程项目管理行业的工作、研究中发挥作用。
4.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5.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5.1课程设置依据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葛志华等主编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教材,并结合xxxx
学院对建筑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进行定位。
5.2课程目标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本着我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解决工程项目建筑全过程管理中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5.3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观。
2、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深化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本课程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以“助理项目管理师”、“质量员”、“安全员”“施工员”等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为标准,结合行业发展与新时期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使其具备从事建筑技术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职业素质。
3、加强实践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
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去工地参观考察实习的方式,使学生能更好的抓住此门课程的核心内容。
有效充分利用多媒体、案例等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
5.4课程项目设计(或学习情景设计等)
1、加强教学材料和配套资源的建设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完善并充实教学材料,并注重教学案例的积累与收集,使之具有系统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开拓性,并注重教学材料和案例的新颖实用。
根据该学科的发展方向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结合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以课程目标为依据,选取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教学主题模块为基本单元,将建筑表现的各种技法作为组织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要线索,适当使学生了解后继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联系。
通过案例教学等手段,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本课程的学习对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3、注重实践教学
本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去工地参观考察实习的方式,使学生能更好的抓住此门课程的核心内容。
利用案例教学这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此方课程的理解,保持与企业之间的良好关系,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便利条件。
6.课程目标
6.1知识目标
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基本理论;了解合同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工程合同的种类,熟悉建设工程施工示范合同文本的内容、合同谈判和签订方法;熟悉和掌握基本建设程序,建筑工程招标及投标程序,了解工程量计量计价的原则;熟悉我国现行项目管理体制,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熟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与组织结构,熟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的内容;掌握投标所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原则、内容及方法;熟悉竣工验收的步骤和依据,熟悉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保修制度;熟悉资源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6.2能力目标
能够按项目管理规范要求实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会运用工程项目全面管理的基本方法,初涉具备工程项目成本、质量、安全、进度、资源和合同管理的能力;会编制一般的横道图计划和网络计划;能根据发包单位的不同要求和条件编制相应的投标文件,具有评判投标文件优劣的能力;能够整理竣工验收文件及工程备案资料,会签定工程保修合同;初步具备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
6.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科学诚信的管理意识。
7.教学活动设计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由9部分组成: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了解以及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内容。
它一方面涉及到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总体框架如下表所示:
8.教学实施建议
8.1教材
(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选教材,应充分注意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指导思想。
(2)编、选教材应体现内容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人教材,使教材更贴近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3)尽可能考虑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编、选教材内容。
要通过理实一体教学并运用所学知
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4)编、选教材尽可能考虑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8.2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学生讨论
8.3课程考核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作为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8.4教学资源
教材:《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丁士昭主编)
教参:《工程项目管理》,丛培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田元福,清华大学出版社
9.课程评价
9.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结合督导组、学生信息员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9.2本课程教学工作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当综合课堂教学日志、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和成绩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交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9.3本课程标准由教研室组织校内外专家定期进行评价,通过对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10.附加说明
10.1本标准制订人:
10.2本标准专业审核人:
10.3本标准系部审核人:
10.4本标准批准人:
10.5本标准于年月日批准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