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责任用心耕耘山东省泰山中学张波尊敬的各位领导、班主任同仁:大家好!坐在这个台子上,说心里话,很忐忑。
因为我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上、在班级建设上,在座的优秀班主任都付出了相当多的心血,许多都比我有经验。
所以我今天一方面是把自己的一些做法、想法向各位汇报,同时也是向大家学习来的,敬请各位不吝赐教。
还是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来自山东省泰山中学,自97年走向工作岗位,一直担任高中班主任,至今已是第15个年头了。
去年10月,还有幸参加了由首都师范大学承办的教育部“国培计划(2010)——高中骨干班主任教师培训”培训班。
培训为期10天,共有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49名高中班主任参加,共开设理论修养(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教育与教学艺术、心灵成长和实践互动四个模块的课程,通过学习,的确感觉收获颇丰。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班主任工作所面临问题的思考,二是我个人在日常班级建设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第三是对提高班主任修养的五点建议。
Ⅰ、班主任工作中所面临问题的思考老师们,90后和00后的学生,从小就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时代的娇宠。
这些学生思想新潮,个性突出,处理问题的方式与以往的学生不同。
对待他们的方式如果过于简单,就会有极强的反抗;如果千篇一律,他们又会口服心不服;再就是这些新生代的学生花样层出不穷,对班主任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刚才通过一个短片我们也初步了解了今天的新生代。
接下来,我想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一是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二是教育的对策建议,三是班主任要加强在班级建设工作中的法律意识。
一、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我国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先生的话来讲,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
(人格——道德、个性、思想观念、文化的综合反映)我们教育的对象就是学生,要教育他们,管理他们,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个性,仔细剖析,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一)自我意识增强,自我形象确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遇事有自己的想法,不愿意随波逐流;另外,自尊心明显增强,一句话说不合适,就有可能“得罪”他们;其次,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成熟,做过的事情开始懂得反思、总结;最后,重视自己在班级中、家庭中的地位。
(二)心理的闭锁性、开放性同时存在。
一方面渴望被人理解,又往往感到不被人理解;另一方面,非常想向理解自己的人敞开心灵的大门,但却总感到没有机会。
常在这种矛盾中纠结,导致心理活动内隐,指向内部世界,让老师和家长束手无策。
(三)好奇与好胜,幻想与理想并存。
他们的精力充沛,尤其是男孩子,内心很想显示自己的力量,又有时选择不当,存在不稳定性和冒险性;他们向往未来,看看他们的作文,他们所读的小说就不难发现这一点,还爱做“白日梦”,幻想与理想交织。
(四)情感丰富,易于激动和变化,渴望异性朋友,分不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
中学时期,是感情最强烈、最丰富的时期,既容易冲动,也容易悲观失望;希望有异性朋友,却缺乏控制能力;如果恰当引导,使他们的激情升华,就会充满青春活力。
(五)关注社会,思考、判断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开始思考如何适应社会。
他们开始思考社会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思考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的处世态度和方式,有时候和他们交流起来,往往会觉得他们的看法和想法很老成。
(六)意志、性格逐步走向成熟,但仍存在摇摆性。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容易见异思迁,害怕困难,缺乏恒心,做事情容易虎头蛇尾,甚至半途而废,既想生活的好,又不愿意出力气;再就是理智驾驭不了感情,对人对事容易产生片面性、偏激性。
(七)面对学习压力,产生不同的心态。
有的稳扎稳打,扎实前进,不因小的成功或失利而动摇,这部分孩子往往学习非常优秀;有的凭小聪明学习,不肯下大功夫,成绩不稳,这就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管着学习的一类;有的基础不良,学习吃力,信心不足;有的盲目混学,没有目标,得过且过;有的想学好,但严重自卑,情绪低沉,后两类往往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学生”。
二、教育的对策建议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
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
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
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这里就有一个教育的策略问题,掌握了他们的身心特点,我们还应当了解他们的需要,他们对教师和家长的期望是什么?除了安静的学习环境和必要的经济物质支持,他们更需要真正尊重、理解、民主和平等,希望有良好的班级和家庭的心理气氛,不愿频繁的谈论学习成绩,公开排队,希望多讨论、多商量,反感教师、家长的强制性教育。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班主任可以掌握以下的对策建议(一)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建设民主平等的师生、亲子关系。
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尊重学生是了解学生的前提,班主任的优良人格修养是尊重、了解、教育学生的前提;没有尊重,根本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
在此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以师长自居,训教当头,用各种语言施加压力;二是对有些学生教育失控,力不从心,放弃师长的教育职责,一切听其自然。
(二)多与学生沟通,讨论问题,倾听学生的心声和意见。
美国2009年度优秀教师托尼· 马伦有这样一句话,“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他们知道走进教室大门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引人入胜的故事。
”我觉得这很值得我们借鉴,一定不把师长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学生有不同看法,应当先求同存异,决不可全盘否定。
(三)引导、鼓励学生制订自我教育计划。
从实际出发,首先要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所选择的目标要适合自己,跳一跳能够得着,切不可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另外,制定措施要具体,要给自己留有余地,自我督促,不能半途而废。
(四)多给学生实践和处理问题的机会,增加学生的成熟度、责任感和责任能力。
指引学生在实践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走向成熟。
有可能让学生处理的事物,尽量让学生处理。
特别注意要多给学生一些处理“大事”的机会,比如班会、升旗仪式、元旦晚会以及艺术节这类的,师长给与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关注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认真思考并与学生讨论如何变得更坚强,更有毅力,更有恒心。
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鼓励学生战胜自己的弱点,培养自强精神;通过难度较大的劳动和体育活动磨练他们的意志;鼓励他们向意志坚强的人学习。
(六)和学生讨论人际关系的问题,重视培养交往能力。
要引导孩子们明确交朋友的原则,诚信、互助最重要的;此外,师长还应该在恰当的时间里与学生交流自身交往的经验和体会,言传身教,甚至把学生的朋友当作自己的朋友。
(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鼓励志存高远,摒弃“鼠目寸光”。
以多种形式(比如主题班会、辩论赛等等),通过生活中(包括亲友)的榜样人物,历史上、现实社会上的优秀人物,影响学生的人生目标。
(八)以身作则,向学生学习。
温家宝总理说过,“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融,是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我们老师们要尽力做到:积极正派,勤奋节俭,求知善思,文明友善,民主乐观。
要经常发现学生的优点、进步,并及时及时予以肯定,并能够学习学生的长处;主动征求学生对自己的意见,一定程度上讲是让学生帮助我们老师成长。
三、班主任要加强在班级建设工作中的法律意识。
在首师大学习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班主任们分别介绍了本地区的高中班主任工作情况,大家普遍的感受是“累、苦、忧”,是在“在鸡蛋上跳舞”,是“身心俱疲,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斗智斗勇中不断地成长。
”一句话,“大量的工作,有限的津贴,沉重的安全责任,压得班主任喘不过气来。
”归根结底,大家普遍认为,面前的班主任工作很重要,但工作现状是:不愿干(压力大,耗时长,工资低)、不好干(挑战多,培训少,观念旧)、还得干(领导派,职称压,倦怠感强),到最后只能苦并快乐着,为职责、求进步、苦中有乐(努力干)。
班主任确实不好干,因为有一件事情处理不当,可能就会导致责任事故,而一旦发生了责任事故,就有可能毁了我们自己的一生。
前不久我就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情,早晨一上班,一个学生气呼呼的冲进来,对我说要告他的某位老师,也正是学生的班主任,因为老师骂他了,所以要求老师必须向他道歉。
我开始并没有在意,心想老师骂你两句又怎么了,反正没留下什么证据,便笑笑对他是,你告老师骂你,可有什么证据呀,总不会有录音吧。
没想到接下来的事情确实是让我大吃一惊,听我要证据,他随即从身后拿出来一张试卷,你看吧。
我接过来,是一大早刚刚发下来的试卷,看样子是老师连夜改出来的,首先该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感动,但随即映入眼帘的却是四个流利的鲜红的大字——“狗屁不通”!位置在最后一个大题左侧,再细看,这学生的书法有点草,步骤也不规范,最关键的是所答都是错误的,可能老师改到最后有点累,着急了,也或许是对这位学生期望值太高,说的一句气话,你在嘴上说说就行了,何必要将它写下来呢,白纸红字,这要拍下来在网上发个帖子,我想很可能就全国沸腾了。
当时我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说了许多宽慰这位学生的话,诸如“老师是对你期望值高”、“师徒如父子”一类的,最主要的是把他的这张试卷留下了。
恰巧上课铃响了,我说你先回教室,我先了解一下情况,随即我联系了年级主任和业务校长,妥善处理了这一事件,为保险起见,试卷最终也没有还给那位学生。
通过上面的一件小事情,进一步验证了一句至理名言,“冲动是魔鬼”,善恶之间往往就是一念之差,所以说在今天这种新形势下做班主任,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制意识,我们要用睿智的严厉去管理学习,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学生。
今天,各项法律法规在逐步建立健全,学生、家长的法制意识也在日益加强,我们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协调师生关系时一定要有法律意识。
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运用奖惩手段管理班级,使其似乎拥有“生死予夺”的大权。
但是,不当管理可能会给学生造成身体和心灵的伤害,同时,自身甚至由此触犯《刑法》、《民法》和其他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等。
如何能够正确地处理各种关系,科学、合理、合法地管理班级,使班级的各项工作都能进入正常轨道,并能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不仅考验着班主任老师们的智慧,也体现着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下面我们通过三个案例,就常规管理中经常会遇到的罚款、禁带手机、体罚和变相体罚三方面的问题做一探讨。
案例一、《班主任的罚款》2010年5月10日,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某中学高中部分班级的班主任为了管好学生,“创新”性地将学生管理与罚款挂上了钩,如果学生违反学校纪律,迟到、旷课、早退等都将被罚款。
有意思的是,罚款不仅可以打折,而且还会根据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