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简介
5
一、潍柴概况
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100%
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50 % 潍坊潍柴 14.92% 30.59% 100%
道依茨公司
潍柴动力 股份有限公司
2338 HK 000338 SZ
潍柴重机 股份有限公司
000880SZ
山东潍柴 进出口公司
主营业务:整车、动力总成、零部件
重潍柴 中速机业务
66% 61.3%
株洲齿轮年销售重型车桥齿轮20万只,是同行业的领军企 业。 活塞销年产能1000万只,产销量稳居国内同行业第一 位。
18
二、发展历史
19
二、发展历史
1946年—建厂 Established in 1946
1946年威海旧址
Primary factory address (1946)
20
二、发展历史
8
第 8页 共 页
一、潍柴概况
潍柴重机股份有限 公司组织结构
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潍柴重机,于98 年在深圳上市。 06 年,潍柴厂以其所 属中速柴油机和发 电设备等优良资产 置入,成为本公司 的控股股东。潍柴 重机现有12个直属 单位,1个直属科 室,6个管理部室,
综 合 部 财 务 部 技 术 部 审 计 室 质 量 部 制 造 部 销 售 部 重 庆 分 公 司 发电 设备 公司 项 目 办 公 室 中 速 机 厂 成 套 厂
(1)人事机制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精简机构,把34个管理部室削减掉13个,有349名科级 以上干部被免职, 400 多名管理人员被分流,将过去的 700 多名管理干部精简到200多名。 (2)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双向选择,全员竟聘的用工机制 3000多个岗位被取消或合并,在岗职工由13600名压缩 到8000人左右,减幅达40%。
4
一、潍柴概况
1946年—建厂
谭旭光,是第十届、十 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山 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党委书记、潍坊柴油机厂厂 长、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湘火 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 事长。 曾获首届全国机械行业 优秀企业家奖,中国汽车行 业最佳汽车发动机分行业 CEO/ 总裁、全国优秀创业 企 业 家 、 2005 年 和 2010 年 CCTV 中国经济年度十大人 物等荣誉称号, 2006 年度最 具影响力企业领袖称号。
3、坚持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动力品牌。
“十五”期间,累计拨款近 2000 万元,用于科技创新 成果奖励。 “十五”期间,企业的研发投入累计达10亿元。 从 2000 年至今,累计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已超过20 亿 元。 目标就是:完成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 标准的跃升。
35
二、发展历史
1998年与德国道依茨公司合资组建 “潍坊 潍柴道依茨公司”,生产226B柴油机。 In 1998, established Weifang Weichai Deutz Diesel Engine Co. Ltd, a joint venture with Germany Deutz AG, to manufacture 226B diesel engines.
管理部室
权属单位
生产单位
2个权属公司,21 个三级科室。
9
第 9页 共 页
一、潍柴概况
1.动力总成
潍柴主要业务模块
+ 重型变速箱 + 重型车桥
大功率发动机
潍柴发动机在8吨以上重 型汽车和5吨以上装载机 动力配套市场占有率分 别达38%和86%。
10
法士特变速箱,在国内8 吨以上重型汽车配套市场 占有率78%,15吨以上配 套市场占有率超过90%。
33
二、发展历史
2、实施营销战略转移,构筑多元化市场 格局。
“五个一”的经营战略。 坚持一个标准——坚持用户满意为最高标准 围绕一个中心——围绕市场这个中心 完善一个功能——完善服务网络功能 实现一个升华——实现从被动型服务向主动型服务的升华 达到一个目的——达到以服务促销售的目的
34
二、发展历史
应 用 工 程 部
采 购 管 理 部
上 海 分 公 司
杭 州 分 公 司
重 庆 分 公 司
株 洲 分 公 司
一 号 工 厂
二 号 工 厂
三 6 铸 铸 热 装 号 1 锻 造 处 备 工 二 理 5 厂 厂 厂 厂 厂 厂
潍柴 动力股份 有限公司 创立于 2002年12 月23日, 是由原潍 坊柴油机 厂作为主 发起人联 合境内外 投资者共 同发起设 立。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 公司组织结构
管理部室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本埠)
权属公司
生产单位
香 办 港 公 办 室 事 处
资 产 管 理 (北 京) 公 司
战 略 发 展 部
运 品 人 技 证 营 企 牌 力 术 券 管 信 策 资 中 部 理 部 划 源 心 部 部 部
欧 洲 研 Βιβλιοθήκη 中 心上 海 研 发 中 心
1966 年 , 6160A—9 型 185 马力柴油机和 120 千瓦柴油发电机组正式鉴定投产,并开 始研制6160A型250马力柴油机,1970年通过 鉴定。
注:增压器流量为12立方米/分钟(现为涡轮直径的标注),G:高增压
J:径流式
25
一、潍柴历史 History
1975 年,柴油机产量突破 3000 台 , 出口各种型号的 柴油机 264 台,分别出口到越南、朝鲜、蒙古、印度尼 西亚、埃及等38个国家和地区。 1976年生产柴油机3420台.
潍柴1946年创建于山东威海市
1945年,威海解放。为了发展生产,支援人 民解放战争, 1946年 1 月,办起了建国铁工合作 社,有工人 8名,设备 6 台,主要从事军工修理 , 制造“七九”式步枪.
21
二、发展历史
1947 年 , 开始 仿造德国 的 11 马力 单缸低速 柴油机 , 支援解放战争。 1948年,到潍县坊子筹建大华机器厂。
群 办 众 公 工 室 作 部
党 委 宣 传 部
党 委 组 织 部
人 力 资 源 部
投 资 管 理 部
计 划 财 务 部
纪 监 检 察 委 部
审 计 法 务 部
安 全 环 保 部
后 勤 保 保 卫 障 部 部
信 访 办 公 室
职 业 学 院
动 能 公 司
,24个三级 科室。
7
第 7页 共 页
一、潍柴概况
30
二、发展历史
1998年, 时任潍柴厂副厂长,兼外贸公司 总经理——谭旭光担任潍坊柴油机厂厂长。 当时企业账面上的全部资金仅有 8 万元, 内债外债高达3个亿,负债率达98%。职工连续 6 个月发不出工资,发到手的工资也打了不同 程度的折扣,企业到了频临破产的边缘。
31
二、发展历史
系列改革:
1、管理体制改革
32
二、发展历史
(3)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岗位工资,经费包干和绩效奖惩 的分配机制。 厂级领导干部和具有对外职能的内部单位负责人实行 年薪制。 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岗位工资制,以岗定薪, 岗变薪变。 一线生产人员实行计件工资制,多干多得。 (4)职称改革,建立评聘分开,动态管理的评聘机制。 改革前,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大多注 重学历和工作年限,论资排辈。 改革后,职称评定重成果、重效益。高职可以低聘, 低职可以高聘,一年一考核,一年一聘任。
1949年底,职工达到275人,设备69台,实现工业总产 值24.8万元。
1950 年,在生产 11 马力单缸低速柴油机的基础上,仿 制生产了25台15马力柴油机. 1951年试制生产40马力低速柴油机。
22
二、发展历史
1952年7月,与昌潍实业公司以及所属万通铁工厂、 华新工具厂、国光铜线厂合并,厂址由坊子迁至潍坊市 东关南门外。职工人数达到 852 人,设备增加到 102 台。
13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由原湘火 炬汽车集团(60%)和东风汽车 (40%)合资组建,目前主要产 品为东风1.5吨级高机动性越野 车系列车型,即军方第三代高 机动性越野车。
一、潍柴概况
陕汽重型卡车
14
一、潍柴概况
在2009年的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上,配装潍柴动力的陕汽军车通过 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
1977年生产柴油机3501台. 1978年生产柴油机4600台,实现利润3316.3万元.
26
二、发展历史
1983年7月,国务院决定从奥地利引进斯太尔重型汽 车项目。 1983年 11月上旬,确定 WD615 发动机定点潍柴、杭州 汽车发动机厂生产,年产能力1.5万台(潍柴 1万台,杭 发5千台。) 1984年,国家批准了潍柴为生产斯太尔的技术改造项 目的初步设计,确定投资 6525.6 万元,含外汇额度 600 万美元.8V160 发动机暂停生产,作为技术储备项目,潍 柴隶属重汽公司。
潍 柴 简 介
2011.03
主要内容
一、潍柴概况
二、发展历史 三、企业文化 四、市场定位及战略目标
一、潍柴概况
一、潍柴概况
潍柴创建于1946年,集团拥有全球员工40000余人,资产总额410亿元, 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911亿元,是中国最大的动力总成集团和全球高速大功 率动力第一提供商。其中发动机业务板块拥有职工12000余人,年生产柴油 机能力1亿千瓦,是中国最大的柴油机研发、制造、销售企业。
51%
60%
51%
100%
50%
100%
80%
陕西 重汽
东风 越野车
陕西 法士特
株洲 火花塞
新能源 动力公司
株洲 齿轮
富通 空调
法国 博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