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设计)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通用设计及杆型图(试行)

(建筑工程设计)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通用设计及杆型图(试行)

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通用设计及杆型图(试行)舟山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编(2015年1月)第1章典型设计依据1.1 编制设计依据文件《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网工程通用设计10KV和380/220V配电线路分册(2013年版)第2章典型设计的说明2.1.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设计与建设规范2.1.1 导线截面的确定10KV架空线路导线根据不同的供电负荷需求,主干线路采用240mm、150mm截面两种导线,其中新建线路采用240mm导线、改造线路采用150mm导线;支线(包括分支线)采用70mm导线,根据规划有可能成为干线的导线宜一次性敷设到位。

0.4KV线路主干线导线采用120mm,支线选用70mm导线;分支线采用4*50mm架空平行集束型导线,分支线与单户接户杆采用2*25mm架空平行集束型导线;低压线路设计时宜采用四线一次规划敷设到位,沿墙敷设的低压线路宜采用架空平行集束型导线;对于旅游聚区域三相四线制低压采用接入的低压结构配网可以电缆与架空混合布置形式,既主线采用架空线路、支线采用电缆接入户外分支箱,采用电缆接入用户集中由分支箱接入。

2.1.2 导线类型的选取2.1.2.1 线路档距在100m以下,应采用架空绝缘铝绞线或绝缘铝合金绞导线,并应采用相应的防雷措施。

2.1.2.2 线路档距在100m-350m,城市应采用绝缘铝合金绞导线,农村地区采用钢芯铝绞线。

2.1.2.3 线路档距在350以上m,应采用钢芯铝绞线。

2.1.2.4 海岛的实际情况,城镇区域宜采用绝缘导线,农村跨越山区的线路宜采用钢芯铝绞线。

2.1.3 线路杆型结构2.1.3.1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杆型按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直线杆、耐张杆、转角杆、终端杆、分支(T接)杆和跨越杆等6种类型;10KV按呼高分12、15、18m。

2.1.3.2钢管杆按杆头布置分:单回路三角型杆头布置型式;双回路杆头分双垂直(鼓型)、双三角型;按照转角分10°、30°、60°、90°度;按呼高分12、14m。

2.1.3.3 10KV配电线路耐张段长度控制在500m之内,线路直线杆一般采用水泥杆,终端、耐张及转角杆在满足施工地形的条件下一般采用钢管杆。

2.1.3.4 0.4KV线路一般均采用水泥杆,0.4KV按呼高分8、10、12m;对于受地形限制无法设拉线的杆塔,宜采用混凝土预浇杆塔基础。

2.1.4导线排列方式2.1.4.1 10KV配电线路采用S1双回路垂直排列;S2双回三角排列;S3双回上三角下水平排列;D1单回水平排列;D2单回三角排列,具体典型设计方案见下表:2.1.4.2 0.4KV导线排列单回路使用水平排列双回路上下布置,集束式双回采用左右布置;特殊情况,如通道不允许时,可采用其他的方法。

零线不应高于相线,路灯线不应高于其他线路;采用统一的零线位置,水平排列为A.0.B.C,沿墙敷设时应为0.A.B.C(零线靠墙)。

具体典型设计方案见下表:2.1.4.3同电压等级同杆架设的双回线路或1kV~10kV、1kV以下同杆架设的线路、横担间的垂直距离满足设计的要求。

2.1.4.4.拉线选配要求2.1.4.4.1配电网拉线应采用镀锌钢绞线,其截面应按受力情况计算确定,安全系数应大于等于2.5(镀锌钢绞线破坏应力一般为1200MPa),且截面不应小于35 mm2 。

2.1.4.4.2配电网防风拉设置,空旷地区配电线路连续直线杆超过7~10基时,宜装设防风拉线,特殊区域应增设防风拉线;对于岩石基础的拉线宜采用预制拉线基础安装。

2.1.4.4.3 10KV线路穿越或接近导线的拉线必须装设与线路电压等级相同(以上)的拉线绝缘子;0.4KV线路均因应设拉线绝缘子。

拉线绝缘子应装在最低穿越的导线以下不小于0.3米,拉线绝缘子距地面大于2.5米。

地面范围的拉线应设置保护套;拉线绝缘子采用,JH10-90拉紧绝缘子,地面范围的拉线应设置保护套。

2.1.4绝缘子选择与安装2.1.4.1耐张杆(终端杆)高压采用一个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型号FXBW-10/70-L),低压采用(导线70㎡及以上)瓷拉棒绝缘子。

2.1.4.2直线杆采用线路柱式瓷绝缘子,低压采用蝴蝶式ED-1、ED-2、ED-3绝缘子,0.4KV绝缘子与导线配合表。

2.1.4.3.0.4KV线路零线应采用与相线相同规格,不同颜色的绝缘子,零线采用棕色绝缘子,相线采用白色绝缘子。

2.1.4.4绝缘子安装典型设计方案见下表:2.2配电变压器台区设计规范要求2.2.1配电变压器台区应按“小容量、密(多)布点、短半径”的原则进行建设和改造,配电变压器宜选用S11以上型号的节能型低损耗变压器,变压器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避开易燃、易爆、地势低洼地带;高压进线、低压出线方便;便于施工、运行维护。

2.2.2 配电变压器正常情况下配电变压器宜采用户外柱上杆架式布置;其单台容量不宜超过400KV A(一般采用100KV A、200KV A、400KV A),户外柱上杆架式配电变压器,采用双杆式布置(部分特殊区域采用单杆装设,附杆采用6米杆),电杆高度不低于12m,其底座距地面不应小于3.2m.在醒目位置挂设“高压危险、禁止攀登”“止步.高压危险”警告牌。

2.2.3 摆设配电变压器的台面应保持水平,双杆式配电变压器台架水平倾斜不大于台架根开的1/100,根开为2.5米。

2.2.4. 安装在室外的户外配电变压器,四周应设置安全围栏,配变台架基础应采用混凝土浇注,高于当地最大洪水位,但不得低于0.3m。

2.2.5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装设带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电箱,配电箱采用JP柜系列低压配电箱,JP柜按照容量进行配置,出线侧装设低压隔离开关。

2.2.6 摆设配电变压器的台面应保持水平,双杆式配电变压器台架水平倾斜不大于台架根开的1/100,根开为2.5米。

2.2.7 配电变压器的引上线、与引下线的要求:2.2.7.1 高压10KV架空线与跌落式熔断器的连接应采用多股耐候型绝缘导线,导线的连接应采用铜铝异型线夹(或穿刺线夹),线夹不应少与二只,耐候型绝缘导线的载面一律采用JKYJ-10KV -1*50绝缘导线;避雷器引线采用耐候型绝缘导线的载面一律采用JKYJ-10KV -1*25绝缘导线2.2.7.2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接线柱出线至配电开关箱(JP柜)一般采用YJV/1KV铜芯电缆及JKYJ/1KV绝缘导线。

按以下选择:(1)容量在100KVA以下的,采用YJV-0.6//1KV—4*95mm铜芯电缆。

(2)容量在100KVA及以上~200KVA及以下的, 采用YJV-0.6//1KV—4*150mm铜芯电缆。

(3)容量在315KVA~400KVA的,采用JKYJ-1*185mm绝缘导线。

2.2.7.4配电开关箱至架空低压线路一般采用:(1)容量在100KVA以上—200KVA及以下的, 采用YJV-0.6//1KV—4*95mm铜芯双路电缆。

(3)容量在200KVA—400KVA的,采用采用YJV-0.6//1KV—4*150mm铜芯电缆双路出线。

2.2.7.5 当电缆垂直敷设时,其距离地面低于2.5米部分应装设套管加以保护,套管应采用热镀锌管,并加以分段固定,固定点不应小于2处。

2.2.7.6 配变高压侧采用电缆引下,采用YJV22-8.7/15-3*70mm电缆,跌落熔断器下装设过渡连接线并设接地装置,高压引下电缆应垂直不应有打圈。

2.2.7.7配变台区安装典型设计方案见下表:2.3配变及线路的防雷与接地2.3.1配电变压器的10KV侧应装设避雷器,安装位置靠近变压器。

10KV线路及配变均采用带间隙、脱离器的氧化锌避雷器,配电线路耐张杆每相导线均加装碧雷器,直线杆每耐张段按每间隔一基安装一组配置,重雷区按每基电杆安装一组配置。

2.3.2 在配变低压出线侧应装设避雷器,线路全部绝缘化的低压网络采用TN-C接地系统的,在主杆线和分支线的终端处重复接地,每个台区不得少于4处,接地引上圆钢宜采用PVC管保护。

2.3.3柱上开关应设置防雷装置,避雷器接地线与柱上开关金属外壳分段连接并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对于10KV联络开关两侧均应设避雷器。

2.3.7对于绝缘导线的线路,应在干线与分支线连接处、干线分段开关两侧及联络线路的联络开关两侧安装接地环,低压绝缘导线的分支杆、耐张杆接头处及有可能倒送电的分支线导线上应设置接地环,按照地形情况设置低压接地体的预埋。

2.4配变台区变压器容量配置要求2.4.1.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应根据台区的负荷增长情况进行预测,一般按5年考虑。

若台区的负荷增长情况波动性很大,则可依当年的负荷情况按下式预测确定:S=RsP式中:S—配电变压器在计划年限内所需容量(KV A);P—一年内最高负荷(KW);Rs—容载比,一般取1.6~1.9。

2.4.2. 配电变压器台区容量确定可按照该台区所接带的低压用户的用电容量来确定,配电变压器按照400KVA、200KV A设置,新设配电变压器的年最大负载率不宜大于70%,居民用电容量配置参考以下标准:2.4.3市区(包括县城)每户按8kW配置,非居民用户按照实际的报装容量配置,对于居民三相供电用户按照实际的报装容量进行配置。

2.4.4城镇及城郊每户按6kW配置,非居民用户按照实际的报装容量配置,对于居民三相供电用户按照实际的报装容量进行配置。

对于普陀山、朱家尖等重点旅游集聚居区域三相按每户26.2KW、单相按12KV-20KV配置。

2.4.5农村每户按3kW-5kW配置,非居民用户按照实际的报装容量配置,对于居民三相供电用户按照实际的报装容量进行配置。

2.4.6居民用电负荷同时率可参照表3.2取值。

表2.1 居民用电负荷同时率2.2.7配变最大接入居民用户数可参照表2.2取值。

说明:市区(城镇)6.0-8kW/户,农村3-5kW/户,配变负载率取0.85,功率因数取0.95,同时率取表2.1。

2.4.7涉及配变增容后无法满足2.4.1-2.4.4要求的需新设配变台区,以满足供电半径和负荷的要求。

2.5 配变台区低压配电网2.5.1. 配电台区低压配电网供电半径的要求:2.5.1.1 市区(包括城区)低压供电供电半径不宜超过250m。

(注:市区(包括城区)包括定海、普陀、临城新区、东港区域、普陀山区域)2.5.1.2城镇(包括城郊结合部)低压供电供电半径不宜超过300m。

(注:城镇(包括城郊结合部)包括各乡政府所在地、白泉、浦西、双桥、朱家尖、六横城郊结合部供电区域)2.5.1.3农村低压供电供电半径不宜超过400m。

(注:农村包括各街道下属的行政村供电区域)。

2.5.1.4 低压配电网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一般采用树枝发射式结构,宜采用多回路出线的形式布置,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