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质量管理培训
• 限度样品使用--模棱两可的时候不要轻 易判断,先予挑出 • 代用物料要事先申请确认 • 不良品集中、保护、复检、隔离; • 批清批结。
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 三、材料的管理
• 对生产现场使用的各种物料的质量要明确 规定,在进料及投产时应验证物料的规范 和质量,确保其符合要求。 • 易混淆的物料应对其牌号、品种、规范有 明确标识,确保可追溯性,并在加工流转 过程中做好标识的移植。
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 一、人员
• 培养自主管理: • A、操作者的“三按”、“三自”、 “一控”要求: • 三按: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生产
• 三自: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检查、自己区分 合格与不合格的产品、自己做好标识(加 工者、日期品质状况等) • 一控:控制自检合格率 • B、开展“三不”、“三分析”活动:
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 二、让机器设备“听话”
• • • • 适用性评估:规格、精密度、参数设置; 坚持做好一级保养; 巡查操作规程的执行力; 按规定时效点检;
• 首检制度(含故障修复后的首检、每日首 检、批量首检) • 监督设备管理部门做好二、三级保养。
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 三、材料的管理
• • • • 建立产品用料明细表(BOM)站位防止错用;
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提高质量的符合性,减少废次品的损失。 2.实现产品零缺陷的基本手段。 3.促进全员参与、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员工 素质。 4.展示企业管理水平和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
现场管理的标准
• • • • • • • • 定员合理,技能匹配 材料工具,放置有序 场地规划,标注清晰 工作流程,有条不絮 规章制度,落实严格 现场环境,卫生清洁 设备完好,运转正常 安全有序,物流顺畅
三直三现主义
•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要先去现场。
•检查现物(有关的物件)现象(表现出的特 征)。 •当场采取暂行出来措施。 •发掘真正的原因并将它排除。 •标准化以防止再次发生。
案例分析
•注塑车间 某注塑机发生故障,产品出现严重飞边 现象。管理员立即奔赴现场,经检查模具无 问题,按下启动键,注塑机在锁模过程中出 现激烈‘点动’,且时是慢伴随剧烈震动和 巨大的声音采用手动后,发现锁模力不足, 确认参数无问题,检查供油系统,发现一油 阀供油力不稳定。据经验判断为该阀堵塞, 影响供油畅通,最后问题解决。
现场质量管理培训
游青松 2015.09.08
什么是现场管理?
• 现场管理是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 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 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料 (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 (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 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 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 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 五、生产方法的标准化
•作业标准化 就是对在作业系统的基础上将现行作业 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 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 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 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 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
现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现场质量管理的目的
• 现场质量管理的基本目的在于防止不合格 品的产生和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并改进产 品加工和服务提供的质量。
现场作业管理
1.现场的三忙现象:
乱忙:表面上看每个人都很忙,其实尽在做 多余的事情,或所做的是无功效。
盲目:由于太忙,总是机械的做事,没有工 作方向目标,效率待提高。
迷茫:长期盲目的工作导致思想麻木,意识 迷茫,整天不知自己在干什么,干什么都是 糊里糊涂。
• 检验状态要清楚,确保不合格物料不投产, 不合格物料不流转。 • 做好物料在储存、搬运过程中的防护工作 • 物料堆放要整齐,坚持先进先出原则。
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 四、环境的管理
• • • • • • • • • 1、软环境: 团队氛围; 团队文化; 成长可能性; 2、硬环境: 工作空间场所对产品的保护; 温度、湿度; 空气洁净度(灰尘、静电、纤毛); 辅助设施、用品可能的危害。
现场作业管理
2.现场最关注的是产量: 分析现状——找出瓶颈——采取措施——解决 问题——提高产量(显示能力) 简单讲: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现场的功能:输出产品 4.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
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 一、人员
1、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能力需求,确保其能 力是胜任的。 •人员品质观念的调整、强化; 2、提供必要的培训,以满足并提高岗位人员 的任职能力。 3、鼓励员工参与,以加强对过程的控制和改 进。——全员参与
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 四、环境的管理
• 3、环境的改变 • 推行5S活动,脏乱的环境不可能生产出好 产品 • 从企业“环境”面貌改变“人”的工作面 貌 • 形成注重工作品质的企业文化
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 五、生产方法的标准化
• 指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它包 括:工艺指导书,标准工序指引,生产图 纸,生产计划表,产品作业标准,检验标 准,各种操作规程等。他们在这里的作用 是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产品的生产和产品质 量的要求。严格按照规程作业,是保证产 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一个条件。
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 一、人员
班组长在现场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班组长是实施现场质量管理、开展过程或 工序质量控制的最基层的组织,班组长是班 组实施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的领导者和组织 者。因此,充分发挥班组长的作用是搞好现 场质量管理的重要举措。
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 一、人员
• 班组长的基本任务 • 带领职工理解并实现本班组的质量目标, 必要时分解到岗位、机台、个人。
• 熟悉本组各岗位的操作规程,组织开展互 帮互学等提高操作技能的活动。 • 组织自检、互检和巡检,做好过程检验工 作,包括对首件的复检和对本班组质量的 抽检。
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 一、人员
•质检人员的基本职能 1)保证职能(把关职能):通过检验和测试, 挑出不良品把住质量关,保证做到不符合质 量标准的不良品不送到下工序或客户手中。 2)预防职能:检验和测试获得的信息和数据 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及早发现生产过程中 的问题所在,找出原因及时排除,预防或减 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3)报告职能:把在执行检验工作的数据、情 况做好记录,进行分析和评价,向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