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悟透十大终极玄学问题

悟透十大终极玄学问题

悟透十大终极玄学问题,你就是奇人形而上:誓求大道出迷途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充满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陷阱,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攫取财富等种种现象已经让人麻木。

万事皆有因果,人心思变,社会变化,其实也有其内在原因,但大家却视如寻常,大多数人不会在意研究现象背后的原因,更多的分析只是表面化的解析,无法触动根本,给人醍酻灌顶、当头棒喝般以足够的警醒。

但中国古人早已意识到并解决了这一点,那就是佛、道中人对于生命本原的发明和探讨。

古人说“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对于现代人所拥有的一切物质和科技来说,都不过是“形而下者”的“器”,但对“形而上者”,现代人却从来不闻不问,甚而至于无端的扣上一个大帽子。

“形而上”似乎根本就是“假、大、空”,是不切实际,是迷信,是唯心主义。

然而,中国古代哲学家们所依凭的法则正是形而上,也就是所谓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万事万物中提拣出共性。

所以“阴阳”如此,“五行”也如此,都是古人从万事万物中发现的客观规律。

说到“阴阳五行”,有的人不免说:“这不是迷信吗?”为何要如此简单的下结论?现代人并不了解古人这些经典的哲学思想是如何产生的,连中医学院的老师也很难讲清“五行”为何是五个,而不是六个、七个……所以今人对古人的学术思想根本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根本就没有资格简单的下结论,一棍子打死。

事实上,中国古人不仅以“形而上”的学说来解释物质世界,而且用它来养生,用它来解释社会变化。

那么对社会来说,如何用“阴阳五行”来分析呢?人们都说“物欲横流”、“世风日下”,却只是叹息,却感无处着手,无能为力。

这些用“形而上”的观点都是可以分析的,并找到一定的解决办法。

正如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样,不管是物质形态或社会形态,从最初到后来的发展过程都是如此,用现代科学的话来说这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总之,它是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的。

但是这种变化是可以用“阴阳五行”之说来解释的。

比如一个社会刚刚建立,政治清明,百废待兴,那么此时它是处于一个“阳”性的初极阶段,这时候它的统治者务实有为,头脑清醒,社会经济发展很快,渐渐繁荣起来;当它发展到极度繁荣的时候,便已到达极“阳”的状态,再往以后,它便会走下坡路了,所谓物极必反的道理。

因此便有各种“阴”性的事物来使它逐渐腐败堕落,走向衰亡。

这被人称为“历史周期率”。

这并非今人的总结,古人早已熟知这一点。

虽然大体上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此,总的来说是“悲观”的,但古人其实也早已知道延长这种“历史周期率”周期的办法。

使社会得以长治久安。

老子说“无为而治”是解决办法之一,其实老子还说过一句话: “知其雄,守其雌”,这句话为我们指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所在。

“雄”为阳,“雌”为阴,“知其雄,守其雌”的意思是“知道它是阳性的,却要预先看到它的阴性”。

对于社会来说, “繁荣”即是“阳”,“衰亡”即是“阴”,所以在社会处于繁荣的状态时,也要以社会的衰亡来警示自己,也就是“居安思危”的道理,安为“阳”而危为“阴”。

历史上大多数亡国案例,正是因为忘掉了“居安思危”,而推行 “即时行乐”,好逸恶劳,穷奢极欲,最终导致一个朝代的终结。

对于社会如此,对于人生亦是如此。

尤其对于人的养生更为明显。

古人追求“长生不老”,现代人常常以一y ī哂shěn 了l e 之zhī,从未深入追求过其中的内涵和深义。

在我看来,“长生不老”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

关键是在于我们怎样去领悟古人的智慧。

宋代养生大师张伯端的《悟真篇》向来为养生家们奉为圭guī臬niè。

里面开篇即是一首七律,在此奉献给各位: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利禄求荣显,不顾荣颜暗悴枯。

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归根结缔,这里的“大道”,即是“长生不老”的养生之道,养生是对于“心”的修炼,其修炼方法即是“心法”。

因此古人对心法有“法不传六耳”之说。

悟透十大终极玄学问题,你就是奇人自古以来,通晓阴阳五行的人,都是奇人。

以下是本人十余年来苦苦思索的玄学问题,可以不夸张的说,悟透了这十大终极玄学问题,你就是奇人:1.阴阳五行如何由来?与西方的“四元素”有何不同?阴阳论与二元论又有何不同?2.“天人合一”启发了什么?3.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如何证明?4.老人与小孩有何共同点?5.无论哪个国家,骂人的话为何都与“性”相关?6.生物的生殖存在着什么现象和特点?7.为何社会的兴衰都会有一个“周期率”?8.如何实现长生不老?9.物质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的“阴阳”例子。

10.有真正的房中术吗?如何实现?以玄学济世本人通过二十多年的深思彻悟,对中国古代玄学有了深刻的感悟。

本人相信,真正的玄学,是可以指导人生修行,并能济世安民的。

它并非算命风水之术。

因为这些都不能解决社会问题,不能给人以当头棒喝,恰恰更易让人流于迷信,不知进取,算不上真正的玄学。

真正的玄学应该可以在现实社会的问题之中随机应变,对普通人的修身养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不是最纯粹的玄学。

以后本人将陆续在此博发表系列文章,从玄学的角度来分析社会和人生。

阴阳交感谓之变何为“变化”,鄙人答曰:阴阳交感也。

那么何者为阴,何者为阳?答曰:阴阳互根互用,并无绝对。

但阳主动而阴主静。

举例说明:现代社会物欲横流,这也是阴阳交感而生之“变”。

又如某些人邪念极多,那他就应该要注意了,因为他要“变”了,不是变好,而是变坏。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邪念即人身之“阳”,将人身之“阳”主动给出,与外界的“阴”相交通,能不变么?人要起善心善念,才会有益于身心健康。

起恶念的人,其身体健康状况必然不佳。

所以《老子》说要“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这段话的意思是一切原本都是空虚而宁静的,万物也因而能够在其中生长。

因此要追寻万物的本质,必须恢复其最原始的虚静状态。

万物的生长虽蓬勃而复杂,其实生命都是由无到有,由有再到无,最后总会回复到根源。

根源都是最虚静的,虚静是生命的本质,这种生命的本质也是自然的常道。

合乎这种自然常道的,是为明智。

认识了常道,才能无所不包;无所不包才能不偏不倚;不偏不倚才能顺应自然;顺应自然才能顺乎天道;顺乎天道才能长久,无疾而终。

最好的结果是不好不坏,是没有变化。

这也是古人们追求长生不老的根本。

可以肯定的说,老子当年一定有长生不老之术。

何谓“长生不老”?答曰:不“变”也。

也即是不使自身阴阳与外界交感而生变化。

“变化”者,周易也。

周而复始也。

玄学看“食色性也”孔子曾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孟子·告子上》中则说得更简练一些:“食色性也”。

这是古人对人性的看法。

但仅仅只是一种概括而已,并不能给人以有益的启迪,相反倒是成了某些人大肆纵欲的借口。

其实饮食与性生活并不能完全等同。

人不能不吃饭,但却可以不过性生活。

所以两者之间是有本质差别的。

在古人看来,“精气神”为人身三宝,而“性”必然伤及人的“精气神”,所以真正的修道之人都是要力求避免堕入色欲的深坑的。

佛家说:“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道家则说:“一心动处即生火,万缘寂处才生春。

”这里佛道两家都是讲究对“色欲”要不动心。

而密宗有双修之术,没有达到极深的境界,是不可能传授双修之术的。

因为他们认为双修之术若起心动念,“下地狱如箭”。

而中医则认为“肾主骨,生髓”。

而髓与脑相通。

所以肾气的充足与否关系到人的聪明与否和骨质的健康状况。

所谓“二八佳人体如酥,腰间悬剑斩愚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地教君骨髓枯”。

骨质疏松之类的疾病大都都由肾衰而来,也可以说有大部分的疾病都与肾气的衰弱有关。

民间常有“一滴精十滴血”之说,很多人认为纯为无稽之谈,没有科学依据。

但本人认为这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之谈,是有非常高明的见地的。

当然不一定能为“现代”科学所解释,因为现代科学不能解释的多了去了,聪明的人不要因为“科学”这一叶而不见泰山。

在中国人全面向西方学习之后,中国人的传统教育也已经全盘西化。

包括初中生们学的《生理卫生》之类,都将西方的生理解剖学作为源本,将中国古人们的智慧完全抛弃,因此他们认为纵淫无罪。

岂不知有多少青少年被这些偏颇的看法所误导而在人生之路上误入歧途。

中国传统的思想对性是极其保守的,这虽然有不利的一面,但也有净化风俗,提高优生优育的一面。

因为古人们早已对纵欲的危害洞若观火,他们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

现在谨从玄学角度来分析食色性也,以及纵欲对人体的巨大伤害。

在阴阳学说里面。

男人和女人是分属于阴和阳的两个看似不同的对立面,实则不然,因为阴阳互根互用,男人和女人其实只差了一点:一个有真阴,而另一个有真阳。

真阴真阳相交,便会生男生女。

道家有“男女阴阳合则生男生女,自身阴阳合则生仙生佛”之说。

而人体本身也会因为真阴真阳的消耗,而加快衰老,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修道之士要修炼精气神的原因。

因此道家提倡“顺则凡,逆则圣”,“男女阴阳合”是顺是凡,而“自身阴阳合”为逆为顺。

《西游记》中有一句话:“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而其中的金木水火则是四象,四象加上土,是为五行。

对于“食”与“色”来说,大致相当于其中的“金”和“水”(两者有相生的关系)。

金可以生水,也即“食”可生“色”,古人说“饱暖思淫欲”正可以作为这一论证的注解。

人们吃的东西多是植物一类的东西,可以称之为“木”,人的“食”即是“金克木”。

如此,人的“食”与“色”都是在五行之内的,(是金木水火四象之中的其中两象,两者有相生的关系)它们都受阴阳五行的制约,因此不可能做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因此对修道之士来说,对“食”是有所控制的,有的东西不能吃,因为会对修练产生不利的影响。

而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就应该清心寡欲,这方面完全可以从每个人的亲身体验实证而得。

古人在养生方面的智慧远远超越今人,这就是我的看法。

谈“性”:存在即因果现在社会物欲横流,肉欲横流,众人皆醉而只有少数人能有清醒的认识。

西方人有句话叫:“存在即合理”,我要说:放他娘的狗屁!某些人就是具有奴性思想,以为西方的东西什么都好,自己祖宗的传家宝一文不值,因此可以轻之贱之辱之废之矣。

对祖宗的遗产没有好好继承,不能合理评判,就来一句“迷信”或“伪科学”就OK了,自己狗屁不通,还不准老祖先们有话语权,认为自己一定比老祖先聪明,实则不知自己有多愚蠢。

以上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某些人的写照。

我们要质疑传统文化,当然可以;但你对传统文化一窍不通,你凭什么置疑?某些人就凭根深缔固在脑中的西方思维来“质疑”.“质疑”是说得太轻了,是麻木不仁的对很多传统文化一概否定之,大帽子扣之,只要安上一个“伪科学”的名头,永世不得翻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