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A一级数职,前后对应 B一职数级,上下交叉 C彼此取代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机关与公务员之间产生权利义务关系的主要根据是: A职务 A英国 A级别设置 B级别 B美国 B职位设置 C报酬 C中国 C职务设置 D考核 D日本 D职务与级别设置
5.下列国家实行职位制与品位制相结合的公务员体制是:
第四章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国家公务员制度
3. 专业技术类职务序列
设置专业技术职务主要是为从事专业技术共走的公务员提供职业发展
阶梯,吸引和稳定机关不可缺少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他们立足本职岗 位,称为本职工作的专家。 4.行政执法类职务序列 行政执法职务只在工商、税务、质检、环保等行政执法部门基层单 位的行政执法职位中设置。
行政执法职务主要是履行现场执法职责,行政执法职务名称经中央
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后设置。 5. 法官、检察官职务序列 法官、检察官职务分别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法官职位、检察 官职位中设置。
第四章
公务员职务Leabharlann 级别国家公务员制度第四节
公务员的级别
一. 公务员级别的功能 1. 是确定工资及其他待遇的重要依据;
3. 借鉴国外公务员分类制度的合理因素
第四章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二节
公务员职位分类概述
一. 公务员的职位分类
1. 职位分类的含义 职位分类,通常是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 资格条件等进行分类。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的分类,侧重职位的职 务、职责与职权。 2. 职位分类的特征: 第一,职位分类以“事”为中心,即“因事择人”; 第二,职位分类所依据的基本要素是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择人 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 第三,职位分类并不是硬性规定何类职位应办什么事,而是对各个职位 所干的事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由此确定职位在其分类结构中所处的位置 ,从而达到分类管理的目的。
第四章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国家公务员制度
三. 公务员职务序列
1. 公务员领导职务序列 领导职务序列是各类公务员的共有职务序列。领导职务的职务序列 分为10个层次,分别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 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
正职、乡科级副职。
2. 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序列 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序列的职务层次有8个,分别为:巡视员、副 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2.是平衡比较各类职务序列的标尺;
二. 级别与职务的对应 2008年《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明确了各职务层 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 1.国家级正职:一级 2.国家级副职:四级至二级 3.省部级正职:八级至四级 4.省部级副职:十级至六级
第四章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国家公务员制度
二. 级别与职务的对应 5. 厅局级正职:十三级至八级 6. 厅局级副职:十五级至十级 7. 县处级正职:十八级至十二级 8. 县处级副职:二十级至十四级 9. 乡科级正职: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10. 乡科级副职: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三. 确定公务员级别的依据 1. 公务员所担任的职务,包括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 2. 公务员的资历; 3. 级别的晋升与德才表现、工作实绩相联系。
•
一是职位具有只对专业技术本身负责的纯技术性特点。专业技术类公务 员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只对专业技术业务本身负责,不直接参与公共管理, 不具备行政决策权和行政执法权。 二是低替代性。决定专业技术类职位任职资格条件的主要因素是专业技 术知识水平的高低。因此,专业技术类职位与其他职位之间的替代性不强, 应尽量避免跨类别的人员流动。 根据上述特征,专业技术类职位首先体现为行业的特有的技术岗位,如 三是技术权威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提供的技术结论不受行政领导干预, 公安部门的法医鉴定、痕迹检验、理化检验、影像技术、声纹检验,国家安 不因行政领导意志的改变而受影响。但这种权威性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仅 全部门的特种技术、特种翻译等职位。其次,还包括一些社会通用性专业的 为行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最终的行政决策权仍掌握在行政领导手中。 技术岗位,如专门从事工程技术、化验技术工作的职位。
第四章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三节
一. 公务员职务的含义
公务员职务
公务员职务是指公务员在职后所承担的应该完成的任务,是机关 对公务员职权、职责的委托。 职位包括职务、职权、职责三个要素,职务是职位的核心要素。
二. 公务员职务类型
根据公务员是否担任领导职责,将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 导职务。
第四章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国家公务员制度
二. 建立健全职务与级别制度的指导思想
1.为公务员管理提供科学的管理基础 公务员都是担任一定职务的,依据职务来履行职责。对公务员的管理 ,也要根据公务员担任的职务来实施;职务设置是其他公务员管理环节的 前提与基础;从各国公务员制度的实践来看,也是如此,级别与职务意义 ,可以标识公务员在机关中位置高低,是确定公务员待遇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四,职位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着职位工作的变化而变 化,但不因工作人员的变动而变动; 第五,职位分类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人事管理的一种科学方 法。
2. 职位分类的优缺点: (1)职位分类的优点: ①因事设人而避免了因人设事所导致的滥竽充数现象; ②可以使考试和考核标准客观,有利于事得其人,人尽其才; ③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定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 ④职责分明,有利于获得职位的最佳人选,解决机构重叠、层次 过多、授权不清,人浮于事等这些问题。
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四章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第四章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一节
建立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制度
根据《公务员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 分类制度。”由此可见我国公务员分类管理是采用职位分类制 度。
一. 我国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制度(职位分类制度)涉及三个 方面的内容: 1. 公务员职位类别的划分; 2. 公务员职务的设置 3. 公务员级别的设置
第四章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国家公务员制度
• (1)公务员职位的基本类型: • • 第一类:综合管理类 是指在国家机关中更多地担负着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领导责任 和重大决策任务的公务员。综合管理类职位具体从事规划、咨询、决 策、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及机关内部管理工作。 综合管理类职位是机关中数量最多的主体类别。机关中除行政执法 类和专业技术类以外的其它职位都属于综合管理类职位。
第四章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国家公务员制度
例题精析:—单选
1. 在我国公务员体制中,公安局长属于:
A专业技术类职位 B综合管理类职位 C法官、检察官类职位 D行政执法类职位 2. 下列四对职务中,相当于同一职务层次的是: A调研员和副处级 B司长和县长 3.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C副巡视员和正处级 D巡视员和正厅级
4. 职位分类的意义: (1)为职务设置提供基础; (2)为各类管理提供依据;
第四章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国家公务员制度
二. 公务员的职位分类
1、公务员职位类别的划分 《公务员法》第十四条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 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 等类别。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 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
•
第四类:法官、检查官类职位
第五类:其他职位类别
第四章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国家公务员制度
• 2、职位设置
• (1)职位设置是指在对机关职能进行逐层分解的基础上,根据编 制限额等要素确定具体职位的工作;
• (2)职位设置有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及结构比例等四大 要素;
• (3)职位设置的目的要求:一是明确各个职位的工作职责;二是 明确各个职位的任职资格。
小杨,2008年大学本科毕业后考上了县公安局的国家公务
员,表现比较突出,特别是在一桩重大案件侦破过程中,小杨 利用他的专业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局里决定给予他记二等功 的奖励。经过了一年的试用期的考察,小杨被任命为副科长,
定为十二级。
[案例问题]: 1. 小杨的任职定级是否科学合理?
第四章
•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
注意:虽然机关工作需要各类专业知识,综合管理类公务员中 有不少为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在其工作领域从事研究、政策制定 工作,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造诣,但这些人员的工作仍然属于 机关的行政管理工作,因此,不作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
第四章
• •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二类:专业技术类 是指机关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 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技术手段保障的职位。 专业技术类职位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国家公务员制度
《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规定》(2008年7月16日中组部、人社部 发布) • 第四条 考核合格的新录用公务员,按以下规定任职定级: • (一)直接从各类学校毕业生中录用的、没有工作经历的公务员:高 中和中专毕业生,任命为办事员,定为二十七级;大学专科毕业生, 任命为科员,定为二十六级;大学本科毕业生、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 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毕业 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任命为科员,定为二十五级;获得硕士 学位的研究生,任命为副主任科员,定为二十四级;获得博士学位的 研究生,任命为主任科员,定为二十二级。 • (二)其他新录用的公务员:原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可参考其原任职 务与级别,比照本机关同等条件人员,确定职务与级别。其他具有工 作经历的,可根据其资历和工龄,比照本机关同等条件人员,确定职 务与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