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内作业安全通用范本

设备内作业安全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334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cedures Or Steps Formulated T o Ensur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Daily Production, Which
Must Be Followed By Relevant Personnel When Operating Equipment Or Handling Business, Are Usually Systematic Documents, Which Are The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Of Operator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设备内作业安全通用范本
设备内作业安全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保证本部门的日常生产、工作能够安全、稳定、有效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操作设备或办理业务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通常为系统性的文件,是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

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设备内作业是化工行业八种需要办证的危险作业之一,这里说的“设备”是广指各类设备,地上、地下封闭空间。

例如各类塔、釜、贮罐、管道、地下室、窨井、隧道、地窖、仓库等等。

设备内作业的危险性在于封闭空间中危害性物质的存在,人员进入作业可能会因缺氧窒息、中毒或燃烧、爆炸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为保证设备内作业的安全,国家标准《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88和化工行业标准《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HG23012-1999中已就此项作业的安全管理做出了明确规
定。

但近年来各地在设备内作业过程中的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仍时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损失。

究其原因,除作业者缺乏基本常识,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之外,“设备”形式的千变万化和“作业”条件的错综复杂,无疑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应当引起有关人员的密切关注。

事例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的几个有关设备内作业方面的事例,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业过程的某些特点,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思考和借鉴。

事例1:特殊的人员
20xx年9月,某化工厂打算将一空渣油铁路罐车改作它用,雇用了几个外来民工清理罐底残油。

工作接近结束时,有人突然来了“好
主意”,如果用火烧,则又快又干净。

就这样,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决定动火清罐。

在罐口几次点火不着,咋办?一人便下到罐底去点,结果可想而知,点火人险些葬身罐内。

这件事,就作业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有多处违章,但我觉得,更应当带给我们反思的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很多单位都不免雇用外工,作为新步入工业领域的特殊群体,在安全生产、安全作业方面,用工单位应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员工管理,他们的相关技能培训和安全管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否则,发生事故,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用工单位将难辞其咎。

事例2:特殊的介质
20xx年10月,东北某化工厂输送冷却水的水泵(在约3m深窨井中)因气温降低,决定停用。

为防止送水管道冬季冻裂,采用氮气从用水装置向水泵反吹的方法,排除管内积水。

工作结束后,在岗位人员检查水泵时,下井人员发生窒息昏迷,幸亏发现抢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此类缺氧窒息事故,近几年已有多起报道。

这里造成未遂事故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介质具有的隐蔽性。

一般说来,对于封闭不严又不太深的窨井,人们容易忽视其中的危险性;再者氮气的密度与空气十分接近,容易在井中滞留,而且氮气无色、无味的特性,使作业者不易察觉。

所以在使用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这类气体作业时,应特别注意做好作业情况的相互通报,杜绝此
类事故的发生。

事例3:特殊的情况
设备内作业的正常程序是:先置换设备内气体,使之达到合格,办理安全作业证,然后才能进行作业。

但是,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某化工厂定期清除氯乙烯蒸馏釜的残渣,需要人员进釜作业,可是,由于残渣不断释放可燃气体,釜中气体分析总是达不到合格,如何做到既安全,又能满足生产需要。

经过研究,他们决定: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暂不做气体分析,但作业要采取以下安全措施:①有效切断进入蒸馏釜的所有物料管线,作业现场设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应急工、器具。

②进釜作业人员佩戴长管呼吸器,腰间系挂安全救生带。

③作业人员着装和携带清渣工具经特别挑选,严格禁
止产生火花。

④釜内保持通风,作业人员及时轮换。

⑤釜外设专人监护,监护人在作业期间不得离岗。

⑥办理特殊作业证,请总工程师签署意见。

结果措施得当,清釜作业安全顺利。

应当说,可以进行设备内作业的唯一通行证,只能是确保作业安全。

缺氧环境的形式多样不易识别,作业过程复杂多变很难把握,决定了设备内安全作业的特殊困难性。

及时学习和掌握国家的有关法规要求,认真汲取作业事故中血的教训,将对我们做好此项工作大有益处。

刘旭方
可在此位置输入公司或组织名字
You Can Enter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Here。

相关主题